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升级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升级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升级

一、皖江地区产业结构现状

(一)产业结构分析 现阶段皖江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 表现 在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 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变 化情况: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不断下降,其比例与其他两大产业

相比相对较低,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 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整体 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比较缓慢。 第三产业虽然占GDP比重 不断上升,但其上升的趋势不太稳定。总体来说,第二产业和第 三产业逐渐成为皖江地区的主要产业, 第一产业与第二、 第三产 业的差距不断增大。由此可见,皖江地区工业化水平较高,但对 产业结构调整起至关重要的第三产业发展落后。

(二)产业结构特点

1、 产业结构调整层次低。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与 发达地区相比偏高,产业结构水平不高。第二产业比重偏高,导 致皖江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2、 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皖江地区仍需要继续大力发展 第二产业皖并且以发展装备制造业、 轻纺产业、 原材料产业和高 新技术产业为主,重点培育汽车、建材、家电、冶金和石化化工 等主导产业。 并以发展主导产业为主, 同时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扶 持力度, 要充分利用已有产业结构以及区位优势, 不断培育新的

经济增长点

3、总体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失衡。第一产业薄弱,劳动生 产率低下, 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比重过低, 第三产业发 展速度缓慢,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不合 理,地区同构化问题较严重。

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分析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和劣势

1、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1)战略区位优势。皖江城市带是长三角地区经济辐射直 接受益地区, 是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 在中西 部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且皖江地区人口密 集、消费需求大,市场广阔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

(2)产业基础好。目前皖江地区冶金、、机械设备、电子 元器件、化工、汽车、家电、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己有 一定基础, 产业集聚效益初步显现。 拥有以奇瑞、 江淮汽、 马钢、 海螺水泥为代表的国内知名企业, 通过自主创新而发展起来, 同 时也发挥出对产业转移的吸引力。

(3)资源丰富。丰富的生产要素为皖江地区的发展提供了 便利条件。其中,淮南拥有丰富的煤矿资源,铜陵拥有丰富的铜 矿资源,芜湖则拥有丰富的岸线资源。

2、承接产业转移的劣势:

(1)总体经济水平较低。尽管皖江地区近几年呈现很好的

经济发展势头, 但是总体的经济实力相对较低, 市场也不够活跃, 对吸引投资并且对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大的影响。 (2)劳动力素质不高。皖江地区虽然拥有丰富并且廉价的 劳动力资源, 但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不高, 导致其整体素质也不 高。同时,许多高校人才流失严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有效支 撑科技进步和持续能力不足。 经济落后使皖江城市带地区同时出 现了低质量劳动力富裕和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的现象。

(3)配套能力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基础薄弱,产业 链条短。;二是产业承接载体不完善,皖江地区的主要城市工业 园区发展不完善, 各项设施不够配套和成熟, 缺乏对长三角地区 的产业转移的吸引力。

(二)承接产业转移进程中的问题 1、政策法规制度不完善。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 不能完全规范市场行为, 因此市 场中仍然存在许多违反经济秩序行为, 间接影响了皖江地区的承 接产业转移。

2、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 目前皖江地区产业分布比较分散, 导致产业整体实力较弱, 缺乏竞争力, 不能很好地发挥集群效应。 同时由于产业的分散, 导致企业的运输成本, 原材料成本的上升, 进一步削弱了经济实力, 从而使整个皖江地区的产业没有形成很 好的凝聚力。

3、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皖江城市带的劳动力构成中,高素 质人才所占比例较小, 缺乏职业技术和研发能力, 使皖江地区在 高新产业方面的发展捉襟见肘。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没有自 己的品牌和知识产权,

导致只能从事低效益的代生产行业, 从而 使整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三、皖江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

(一)从高科技、低污染环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1、以第三产业建设带动新型经济建设,以高新科技产业为 核心。

自主知识产权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皖江地区想要取得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以高新科技产业为核心, 提升自己的创新能 力,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 2012, 2011 年 皖江地区GDP为11130.21亿元,而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为 3536.75 亿元,所占比重为

32%,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第三 产业仍需加大发展。

2、着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着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是提高经济效益, 优化产业 结构的重要途径。

(二)打牢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基础 1、大力发挥地区原有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招商引资战略, 以实体经济为引资先头军。

皖江地区目前仍然处于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是其主导产 业,因此皖江地区想要优化产业结构,吸引产业转移,必须以原 有的产业为基础,

大力发展第二产业。 只有在第二产业发展取得 较大进步的基础上,才能增强其吸引投资的竞争力。

2、实施合芜马带头驱动作用, 扩大整个安徽经济增长能力 。 充分发挥合肥、 芜湖、马鞍山科技人才和创新型企业集聚 的优势,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集聚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培 育创新型产业对皖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良好 的作用。

(三)发挥政府和市场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

1、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良性竞争。

产业集群能够加强皖江地区的区位优势, 降低产业成本, 促 进相同企业的技术交流,对吸引产业转移有很好的优势。因此, 皖江地区应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良性竞争。

2、建立健全政府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环境。

政府政策一向都是吸引投资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参考因素, 健 全的政府工作机制能很好地提高办事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 加大对皖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改善交通运输, 营造良好 的投资环境对优化产业结构也有很大帮助。

结束语

皖江地区应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机遇, 顺应国内外 产业转移的趋势, 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进程,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落实产业调整,集聚发展要素优势,壮大产业规模,加快发 展步伐,推动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