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权法一精讲

物权法一精讲

• 1.支配关系说 • 2.占有关系说 • 3.占有和归属关系说 • 4.占有、利用和归属关系说 • 5.静态财产关系说 • 物权法的调整对象是物权法律关系即人对物的支配关
系,这种支配关系具体表现为人对物的归属和利用关 系。
第二节 物权法的性质和特征
• 一、物权法的性质 • 二、物权法的特征
一、物权法的性质
中国物权法体系
• 1.宪法 • 2.民法通则 • 3.物权法 • 4.担保法 • 5.土地管理法 • 6.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 7.海域使用管理法
• 8.农村土地承包法 • 9.草原法 • 10.森林法 • 11.矿产资源法 • 12.水法 • 13.渔业法 • 14.文物保护法
二、物权法的调整对象
(四)物权法定原则的缓和
• 指物权法定原则为适用社会实际生活变化所采取的适 度灵活变化。
(五)违反物权法定原则的法律 后果
• 1.不被认可为物权 • 2.不产生物权效力 • 3.物权归于无效,但其行为具备其他法律行为生效要件
的,在当事人之间仍然产生该行为的效力。 • 4.部分违反物权法定原则,若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
• 限制:公信力只在存在第三人的场合有效,在当事人 之间法律保护真实权利人的利益。
第四节 物权法的发展趋势
• 1.物权法的社会化 • 2.物权的价值化 • 3.物权类型增加 • 4.物权法的国际化
第二章 物权概述
•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 • 第二节 物权的客体 • 第三节 物权的分类 • 第四节 物权的效力
群马。 • 2.权 所有权
四、公示公信原则
• (一)案例 • (二)公示原则 • (三)公信原则
(一)案例
• 甲将一辆自行车借给乙使用。在使用期间,乙的朋友 丙看到该自行车表示很喜欢。乙说既然你喜欢,给100 块钱你拿去。丙遂支付100块钱买走该车。事后,甲要 求丙返还自行车。
• 问:自行车所有权归谁?
一、平等保护原则
• (一)平等保护原则的概念和内容 • 指不同主体享有的物权地位平等、适用规则平等和法
律保护平等的物权法基本原则。 • 1.所有物权一律平等 • 2.适用规则平等 • 3.法律保护平等
二、物权法定原则
• (一)物权法定原则的概念 • (二)物权法定主义的内容 • (三)物权法定原则存在的理由 • (四)物权法定原则的缓和 • (五)违反物权法定原则的法律后果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
• 一、物权的概念 • 二、物权与债权的关系(物权的法律特征)
一、物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概念
• 物权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对特定的 物享有直接支配、享有利益和排除他人干涉的的权利 。
二、物权的法律特征
• (一)物权是直接支配物的绝对权 • (二)物权是直接支配特定的独立物的权利 • (三)物权是直接支配物并享有利益的权利 • (四)物权是具有排他性的权利
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与特征
• 一、物权法的概念 • 二、物权法的调整对象
一、物权法的概念
• 狭义物权法是指形式意义上的物权法,即民法典中有关 物权的规定或专门的物权法典。
• 广义物权法是指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物权关系即人对物 的支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狭义物权法和其 他有关物权的单行法以及其他法律中关于物权的规定 。
(二)公示原则
• 公示原则指物权的取得和变动必须采取法律许可的方 式向社会予以展示,以获得社会的承认和法律保护。
• 公示方法:不动产物权和特殊动产物权以登记为公示 方法,动产物权以占有为公示方法。
(三)公信原则
• 公信原则是指物权的取得和变动经过公示,当事人有 理由产生合力信赖,相信公示方法所表示出来权利人 和权利状态时正确的。即使公示的信息为错误,仍然 按照公示出来的内容发生效力。
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三、一物一权原则
• (一)一物一权原则的概念 • (二)一物一权原则的内容 • (三)一物一权原则的理由 • (四)一物一权的的确认
(一)一物一权原则的概念
• 一物一权原则是指在一个物上仅能成立一个所有权, 一个所有权的客体仅为一个物
(二)一物一权原则的内容
• 1. 一物之上只能成立一个所有权 • 2.一物的某一部分不能成立独立的所有权 • 3.一物之上可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容不相矛盾的物权 • 4.一个物权的客体仅为一个物,集合物原则上不能成立
(一)物权法定原则的概念
• 物权法定原则是指物权只能依据法律设定,禁止当事 人自由创设物权,也不得变更物权的种类、内容、效 力和公示方法。
(二)物权法定原则的内容
• 1.物权的类型法定 • 2.物权的内容法定 • 3.物权的效力法定 • 4.物权的公示方法法定
(三)物权法定原则存在的理由
• 1.确保物权的绝对性和支配性 • 2.整理旧物权类型的需要 • 3.确认和巩固社会经济制度,维护社会秩序 • 4.便于物权的公示,确保交易的安全和迅速 • 5.确保完全的契约自由
物权法
目录
• 第一编 • 第二编 • 第三编 • 第四编 • 第五编
物权法总则 所有权 用益物权 担保物权 占有
第一编 物权法总则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物权法概述 物权概述 物权变动 物权的保护
第一章 物权法概述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物权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 物权法的性质和特征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物权法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物权法的发展
所有权(成为独立物时例外)
(三)一物一权原则的理由
• 1.明确权利的范围 • 2.避免物权关系复杂化 • 3.避免公示方法上困难
(四)一物一权的的确认
• 1.物 • 单一物指形态上能独立存在的物,如一匹马。 • 合成物指由两个以上的物结合而成的物,如房屋、汽
车。合成物在法律上的地位与单一物没有区别。 • 集合物指由多个单一物或合成物集合而成的物,如一
• 物权法是私法 • 1.物权法的私法性质是基于民法的性质产生的 • 2.物权法所调整的基本内容仍然是民事主体之间发生
的民事法律关系
二、物权法的特征
• 1.物权法为财产法 • 2.物权法为强行性因素较多之私法 • 3.物权法为普通法 • 4.物权法为固有法因素较多之法
第三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 一、平等保护原则 • 二、物权法定原则 • 二、一物一权原则 • 三、公示公信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