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林西县医院泌尿外科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技术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既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重
要诊断方法,同时也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膀胱肿瘤的确切病理分级、
分期都需要借助首次TUR-BT后的病理结果获得[9,10]。经尿道膀胱肿瘤
切除术有两个目的:一是切除肉眼可见的全部肿瘤,二是切除组织进
行病理分级和分期。TUR-BT术应将肿瘤完全切除直至露出正常的膀
胱壁肌层。肿瘤切除后,建议进行基底部组织活检,便于病理分期和
下一步治疗方案的确定。对于肿瘤切除不完全、标本内无肌层、高级
别肿瘤和T1期肿瘤,建议术后2~6周再次行TUR-BT,可以降低术后
复发概率[11,12]。
表浅膀胱肿瘤、未浸及粘膜下层者,不论其大小、部位和病理分
级,均可适用。
二、术前准备
1.经尿道电切肿瘤的病人均需备血。
2.应进行静脉肾盂造影除外并存的上尿路肿瘤。
三、麻醉
对于经尿道电切肿瘤病人,完满的肌肉松弛很重要,可在全身、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下进行。
四、手术步骤
2 / 5
1.进行电切术之前,需检查电切镜是否处于备用状态。电切镜包
括三个部分:外鞘、芯子和手术镜,检查窥镜以成30°角者最为适
用。应事先试调其照明度及其电切效能。
2.外科用电切器需使用高频电切刀具100~300万频率次/秒,常
用电圈为直径0.25mm~0.3mm。电切器在加压踏脚开关时应能产生报
警声音,电切和电凝的踏脚应能发出不同声调,术者能从不同声调判
明所用踏脚是否正确。
3.冲洗液 冲洗液应能从距膀胱1m的高度畅流,应不含电解质,
以免导电损伤膀胱,并使电刀在实际使用时失去灵敏性。常用的冲洗
液为4%葡萄糖溶液、甘露醇、山梨醇或1.1%甘氨酸。蒸馏水可致溶
血,亦不宜应用。
4.初步膀胱镜检查 在进行膀胱肿瘤电切术之前,先对膀胱肿瘤
的分期和分级以及肿瘤周围膀胱粘膜的情况进行了解。
5.插入电切镜 在插电切镜之前,先插一尿道金属探子,明确尿
道的管径够大。24号电切镜管鞘须用28号金属探子。向尿道内注入
润滑剂如甘油或橄榄油,避免使用液体石蜡,它能产生油珠,模糊视
野。将电切镜的外鞘及其镜芯插入膀胱,拔除镜芯,换置手术镜。用
30°成角窥镜从各个角度观察、熟悉肿瘤的特点。
6.电切到肌层 所有适合电切的膀胱肿瘤应该将基底部切开,直
达肌层。切除的技术,根据肿瘤的大小、肿瘤是否为乳头状、带蒂、
或广基和实体以及根据其位置而略有不同。
小而有蒂乳头状瘤,1cm直径者,经膀胱电灼和经膀胱电切均易
3 / 5
将其破坏。当需行活组织检查时也应行电切。电切时,膀胱需以冲洗
液充满,将电切镜的电切襻置于肿瘤之后,电切不仅切除基底部,还
应包括基底部周围的一圈正常组织,电切不必太深,电切襻应刮到下
面肌层的表面,然后仔细观察电切区的切缘,并进一步切除残余肿瘤。
对于3~4cm直径中等大小的带蒂肿瘤,可先切断其蒂部。先找
到肿瘤的一侧,可见肿瘤绒毛悬垂于正常膀胱粘膜之上。将电切镜的
电切襻置于绒毛之后,然后朝术者的方向电切,显露蒂一侧。当蒂被
切得较细时,肿瘤漂摆;当蒂被切断时,肿瘤漂离视野。电凝肌层的
动脉出血,不应电凝绒毛中的出血,这种出血,很难找到,而其蒂部
的电凝可切断这种出血的来源。检查蒂的切缘,用反手的电切手法,
即将电切襻向术者的相反方面推动,切除残余肿瘤,但切忌切得过深。
同样大小的宽基乳头状瘤可用长条块的电切手法从肿瘤的一侧
切到另一侧。应保持膀胱膨胀,使肿瘤之下的膀胱肌层伸长内凹,不
易被电切襻损伤。电凝由肌层而来的动脉出血。然后继续电切,直到
肌层显露平坦基底为止。
至于几乎填满膀胱的大乳头状瘤,只要未浸润肌层,可分次将其
完全切除,但不能从蒂部开始。肿瘤较多而散在分布者,亦可分次电
切,一般经2~3次手术,基本能全部切除。
五、术中注意事项
1、尿道狭窄 遇到尿道狭窄时,如仍考虑电切治疗,可行会阴部
外尿道切开术。外尿道切开术,像耻骨上膀胱造口术一样,简单易行,
并发症极少。
4 / 5
2、肿瘤的部位 不管肿瘤位于何处,只要能够将电切镜插入膀
胱,肿瘤又表浅,就有可能经尿道将肿瘤切除。只有憇室内的肿瘤不
能电切,须用其他手术方法治疗。
⑴注意输尿管口:膀胱肿瘤最常见的部位是在两输尿管口的外侧
和上方。当肿瘤增大,其基底部位伸延时,肿瘤可复盖住输尿管管口。
这一部位的肿瘤最易电切,但不可避免地会切到输尿管。这并不意味
着会出现狭窄,但往往会引起返流。
⑵前壁肿瘤:最难处理的膀胱肿瘤部位是男性的膀胱颈前方。位
于此处的肿瘤多数藏在耻骨联合之后。术者应亲自加压于耻骨上区,
使肿瘤下垂到电切襻,有时使手术台取头低位也有助于手术。
⑶膀胱膨出:位于膀胱膨出处的肿瘤,可借助阴道内的手指将肿
瘤抬高到电切镜的电切襻。
⑷膀胱底部肿瘤:位于膀胱底部的肿瘤可借助电切镜前缘的上、
下摆动把肿瘤切除。
3、出血乳头状肿瘤内的动脉出血常不易电凝止血。需将出血来
源的肿瘤部分电切到膀胱壁,并在该处电凝动脉。
4、闭孔神经抽搐 有时,当膀胱后侧壁的肿瘤被电切时,同侧
的大腿可向内抽搐。这种警报是由于闭孔神经被电凝电流刺激使股内
收肌收缩所引起。在闭孔神经抽搐的第一个信号出现时,应立即停止
这一区域的电切,不然膀胱壁可在痉挛中穿孔。这种闭孔神经抽搐可
由麻醉师静脉给氯化琥珀酸胆碱完全消除,这种短暂作用的、去极的
肌肉松弛剂能阻断肌神经交接处的神经冲动传导。箭毒无效。局部封
5 / 5
闭也能阻断闭孔神经。
5、膀胱穿孔 当膀胱某一区域复发肿瘤被反复深切时,膀胱周
围脂肪可最终显现,表示已经穿孔。关键是术者要能认得出膀胱穿孔,
当看到电切的深部闪现脂肪组织时,应立即停止这一区域的电切。将
膀胱以导尿管引流,并保持通畅,以防尿外渗。如穿孔为腹腔外型,
除应充分引流膀胱外,还应注意止血,以防血块堵塞导尿管,引起尿
外渗。复腔内型穿孔少见,如有发生,应行手术缝合穿孔,此外还需
充分冲洗腹腔,以防肿瘤细胞种植。
六、术后处理
正常情况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后的第1日可去除导尿管,第2
日可出院,出院前预约复查日期和膀胱开始灌注化学药物的日期。
七、术后并发症
1.血块积存 经尿道电切膀胱肿瘤后应密切注意血块积存和因其
引起的休克。应插一气囊导尿管,并用膀胱吸引器将膀胱内血块排空,
用消毒冲洗液冲洗膀胱,直到回流通畅。一般情况下,不需将病人送
回手术室,在麻醉下经电切镜鞘排空血块和电凝止血。
2.尿外渗 膀胱穿孔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发生,导致尿外渗。
病人可有腹痛,有时发热,下腹可有揉面感。正常情况下只须用导尿
管持久引流膀胱即可,但当有穿孔和血块积存同时存在时,最好将病
人送回手术室,在麻醉下清除血块并电凝出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