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贸易对比姓名:***专业:应用韩语学号:*********完稿日期:2011年6月25日目录一、中韩贸易发展的条件1.韩国经济实力强、产业结构合理,是中韩贸易发展的有力支撑2.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景为两国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3.两国贸易结构存在巨补性二、中韩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贸易1.壁垒仍然存在,倾销与反倾销之争有愈演愈烈之势2.贸易差额不平衡,中方逆差巨大3.贸易结构不合理,中国出口主要以农产品、矿产品为主4.中国实力增强,中韩某些领域产品竞争激烈5.合作时间短.全面性合作未成气候三、中韩贸易全面合作的根本途径1.以战略性合作,推动贸易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2.以制度性贸易合作,促进贸易便利化、自由化3.建立自由贸易区,实现贸易自由化、一体化四.结论五.参考文献摘要:随着全球化发展和国际经济交流的扩大,具有地理,文化接近等优势的韩两国贸易规模迅速增长。
中韩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合作迅猛发展,韩国经济实力强、产业结构合理,是中韩贸易发展的有力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景为两国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并且我国和韩国之间贸易结构存在巨补性,形成了产业结构不同优势,从而使得贸易结构存在着互补性。
但是两国之间贸易壁垒仍然存在,倾销与反倾销之争有愈演愈烈之势,贸易差额不平衡,中方逆差巨大,贸易结构不合理,中国出口主要以农产品、矿产品为主。
要谋求更长远的发展要坚持以战略性合作,推动贸易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以制度性贸易合作,促进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建立自由贸易区,实现贸易自由化、一体化关键词:迅速发展,贸易壁垒,贸易自由化,全面合作正文:一、中韩贸易发展的条件1992年中国与韩国建交后,中韩两国在贸易领域的合作迅速展开。
建交时两国贸易额只有50.3亿美元,2001年超过359亿美元,2002年估计超过40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
这一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同期韩国7%、中国13.3%的对外贸易年均增长速度。
韩国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韩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韩两国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在于两国间贸易结构的互补所带来的互惠互利。
进入新世纪后,两国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的发展与提升,经济互补性增强,为两国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1.韩国经济实力强、产业结构合理,是中韩贸易发展的有力支撑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成功地实施了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经济上一直保持双位数的增长,被称为“汉江奇迹”。
1996年韩国正式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迈入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
虽在1997年的经济危机受到了重创,但在韩国政府的带领下,经济很快得以恢复。
韩国的工业结构十分合理,尤其在电子产品业、信息及通信业、半导体业、汽车业、钢铁业、造船业、纺织工业、零件和材料工业上具有无可比拟的国家和企业竞争力。
韩国是世界上第四大电子产品制造国,大字、三星等公司拥有数字电视和等离子显示器等关键技术。
韩国钢铁工业就钢产量而言居世界第六位。
POSCO是世界上最好的钢铁公司之一。
韩国的汽车总产量居世界第五位。
韩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韩国造船工业以建造技术尖端的LNG船闻名世界。
自1999年的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将信息和通讯产业培育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
韩国也是一个贸易大国,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增长率居世界前列。
从1964-2000年,韩国出口平均每年增长22.4%。
随着信息全球化和IT技术的蓬勃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韩国计算机和无线通讯设备的出口有了突发性的增长。
2001年,韩国出口总额达到1504亿美元,进口总额达到1411亿美元,贸易总额列世界第13位。
2001年底的出口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6%。
但在韩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另一些矛盾也日渐突出。
韩国面积9.9万平方公里,人口4800万,市场相对狭小,其发达的产业与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需要通过贸易等渠道解决。
韩国的人力成本已相当高,据有关资料显示,韩国的薪资水平差不多是中国的8倍左右。
韩国工人每小时平均薪资为7.75美元,而中国劳动力资源充沛,中国工人平均数为0.92美元。
韩国也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来解决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
因此,两国通过贸易关系的发展进行资源组合,将有利于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2.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景为两国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属于发展中的经济大国,经济总量大,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高很快。
2002年GDP为11587亿美元,居世界第5位。
市场容量大,现有13亿人口人均GDP已达1000美元;经济发展快,发展潜力大,机会多。
中国已连续7年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2002年利用直接投资居全球第一,对外贸易额超过62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5贸易大国。
加入世贸组织后,为韩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契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逐步取消贸易壁垒,全面开放市场,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将逐步实行零关税,这些非常有利于韩国产品对华出口,尤其是IT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
根据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的报告,中国入世后,韩国对中国的IT产品出口将平均每年增加6亿美元。
中国经济稳定而快速增长将使两国贸易扩大。
21世纪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今后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7%以上的增长率,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为我国的出口提供了丰富的货源,也为进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据分析预测,中国未来10年,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态,市场容量会越来越大。
韩国只要继续保持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预计到2010年时,两国的贸易额将突破1000亿美元。
北京申奥成功、上海申博成功,中国开发西部战略等等,都将为韩国贸易提供巨大的商机。
北京申奥成功后,将投资338亿美元进行相关建设。
韩国有过成功主办1988年奥运会、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经验,且邻近中国,因此,韩国企业将获得许多投标的机会。
韩国产业资源部分析,由于北京奥运会的需求,韩中贸易规模将达到1000亿美元。
特别是韩国对中国出口将以年平均15%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对中国出口额将达到565亿美元,为现在的3倍。
同时,中国开发大西北战略正在实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市场巨大,而且在开发初期,有着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因此,随着我国西部地区和韩国的经贸规模将扩大,包括在利用西部劳动资源、西部基础设施以及西部能源开发等投资项目中,韩国都很有可能占据一定份额。
此外,中国正在逐步开放金融、商业、旅游等服务领域,可以预计,两国服务贸易也将会得到较快地发展。
3.两国贸易结构存在巨补性由于中韩两国经济发展及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形成了产业结构不同优势,从而使得贸易结构存在着互补性。
中国对韩国出口的最大商品是纺织原料及制品,矿产品也是对韩出口的主要产品。
2001年中国纺织原料及制品、机电音像设备及部件、贱金属、矿产品、化工和谷物等六大类商品占我国对韩出口总额的78.20%。
韩国对我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有机化学品、电子产品、油类制品、编织物、钢铁制品、工业用电子产品、一般机械、皮革及皮革制品等。
近年来,韩国电子产品、钢铁制品、一般机械等高附加值工业产品出口量稳步上升。
2002年,韩国对华出口大幅度增加,主要增长点来自计算机、半导体等IT产品,其中,半导体出口增长96%,计算机增长160%。
此外,两国地缘接近,文化相似,有共同的价值取向,经济联系历史悠久,这种渊源使中韩两国贸易合作十分容易。
二、中韩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1.贸易壁垒仍然存在,倾销与反倾销之争有愈演愈烈之势2.贸易差额不平衡,中方逆差巨大3.贸易结构不合理,中国出口主要以农产品、矿产品为主4.中国实力增强,中韩某些领域产品竞争激烈5.合作时间短.全面性合作未成气候三、中韩贸易全面合作的根本途径两国建交后短短十年,虽然贸易关系发展很快,但呈阶段性和不稳定性,贸易争端不断增加,甚至不时地发生贸易战,影响了两国贸易关系发展。
同时,世界经济贸易环境的变化,给两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
因此,需要采取实质性措施,为中韩两国贸易深入而又持久地发展提供保障。
1.以战略性合作,推动贸易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目前,两国关系的发展已经建立清晰的总体框架。
建交以来,两国高层领导人互访不断,1998年金大中总统访华时,与江泽民主席一致同意并宣布建立中韩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
从长远看,中韩两国建立战略性合作,则更有利于两国贸易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
所谓战略性贸易合作,实际上就是由贸易的短期合作发展为长期合作,由局部合作发展到全面合作,由竞争关系发展为合作伙伴关系。
由于现行中韩贸易模式是在资源互补的思维定势下进行的,面对国际经济的新形势,考虑两国的优势,尤其是韩国资本技术密集度高、具有全球竞争力和水平分工的产业模式,未来中韩贸易模式更应该从整合竞争优势和全球布局的观点,即贸易结构从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贸易发展,改善中国对韩出口结构,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建立战略合作形成良性竞争。
由于中韩产业存在着既竞争又互补的辩证关系,竞争与互补是相对的,这就需要双方在客观运作上正确地引导和推动,,产生新的比较利益。
同时,两国的竞争与互补既有利于双方科技水准的提升和产业升级,也有利于共同参与国际分工,共同对付经济区域化与集团化的保护主义挑战。
因此,中韩产业和贸易将在互补与竞争中不断发展。
两岸产业在合作中,以各自的优势和强项相结合,产生较大的互补效益,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这样,两国产业发展将在不断的互补和竞争的交替和演进中,促使通过贸易合作使两国的产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从而促进双方经济实力的增强。
建立战略性合作还可以摆脱美日影响。
在剧烈的国际竞争中,中韩两国都面对着同样的国际形势。
世界经济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性越来越明显,每一个国家的政策都将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如2000年以来世界经济疲软,使两国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美国和欧盟的政策也对两国产生影响。
通过战略合作,可以减少这种影响。
战略合作对韩国尤为重要,韩国经济目前有两大特点:一是出口导向型,二是高科技产业唱主角。
两大特点相辅相成,使得美日两国成为韩国最为依赖的市场。
近年美日经济同步趋弱,韩国经济深受影响。
如,韩国的主力出口商品如半导体、电脑等有30%是依靠美国市场。
2000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的国内需求趋于疲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变缓,加上美国WorldCom的假账,引发韩国电信股灾,整个韩国股市的7.15%跌幅高居亚洲股市之冠。
2.以制度性贸易合作,促进贸易便利化、自由化中韩两国间经济贸易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同样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
中韩两国未参加任何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建立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尚不属于短期内能够实现的目标。
两国虽同属于WTO成员国,但由于WTO的局限性,在两国间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必须通过两国政府间的制度性安排,实行制度性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