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策略
1卡山保护区普氏野马、蒙古野驴和鹅喉羚等珍贵野生动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1野生动物活动分布区逐渐减少 1.2公路、铁路和围栏阻碍和分隔了有蹄类
野生动物的野生动物迁徙的路线 1.3林牧矛盾使本来相对平衡的野生动物的生
存环境更加脆弱
保护区所在地是一个以农牧业为基础产业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这里历来就是当
地牧民的冬季放牧草场,过去因人少,牲畜也少,区域生态基本处于平衡和谐状态。
但近二十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家畜数量成倍增长,导致草畜失衡、草场退化,
使本已十分脆弱的荒漠植被难以承载。此外,牧民樵采灌木用于做饭取暖,在一定
程度上也破坏了植被。
1.4夏季干旱缺水成为保护区野生动物生存的重要制约因素
卡山保护区属干旱内陆荒漠区,水资源短缺,夏季保护区北部、中部野生动物主
要饮水的积水洼地和泉眼大都干枯,保护区南部自流井出水量也大量下降,其中
部分自流井已干枯,给野生动物夏季饮水造成困难。
1.5野生动物监测工作滞后
目前卡山保护区除了使用人力和车辆对普氏野马进行了跟踪和定期观察外,其
他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均无建立常效生态监测机制。缺乏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每年度
季节性分布、活动、群体数量变化、变动情况的准确资料和数据,无法为国家重
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需要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2.1规范保护区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管理
通过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在保护区非法占用林地进行矿产开发的活动,防止一切
形式的林地流失。加大对保护区现已划定区域面积的保护,要严格按照国家和自
治区法规对保护区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的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管理,确因国家
和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不得不调整保护区核心区以外面积的,保护区管理机构必
须组织有关环保、林业、国土等行政主管部门和林业技术勘察设计部门进行实地
调研和论证,认为切实可行后再按规定的程序逐级上报审核批准,尽量减少对保
护区面积的调整,防止野生动物因栖息地面积减少带来的不利影响。
2.2加强公路、铁路管理,拆除相关围栏,确保野生动物迁徙路线通畅
要进一步加强对道路两侧野生动物的监测和公路、铁路人员车辆活动情况的巡
查,在野生动物季节性迁徙和昼夜规律性往返过程中,进行有效地疏通。禁止保护
区内高速行车,禁止车辆、人员擅自下公路,防止车辆对野生动物发生碰撞和人员
活动可能给野生动物带来的伤害。加强昌吉、阿勒泰两地州各有关部门的合作和
协调,建立两地州联合保护委员会。召集各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和部署卡山保护区
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拆除保护区内不利于野生动物迁徙活动的围栏,减少因围栏
设施建设给野生动物迁徙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2.3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保护区驻地牧民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有关法律的认识
利用保护区试验区供水站附近的闲散地,积极帮助当地牧民发展标准化种植和
养殖小区。积极帮助牧民进行优良牧草的选育、栽培、种植和牲畜人工改良、牲
畜圈养等扶贫项目。鼓励牧民在保护区南部和西部沙区开展梭梭种植和药用植物
肉苁蓉人工繁殖等植被恢复和生产经营活动。这样既可以为保护区野生动物补饲
提供牧草来源,改善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还可以提高当地牧民的经济收
入,减轻保护区内畜牧业散放经营活动对野生动物产生的影响。
2.4充分利用好现有水资源
加强对野生动物原有水源的巡护和修复,禁止非法占用和破坏野生动物水源地;
开展野生动物饮水工程建设,根据野生动物分布和季节性迁徙活动规律,采取设
置供水点、修建饮水池等措施,解决野生动物夏季干旱缺水的突出问题。
2.5充分应用现代林业的科技手段来实现卡山保护区
野生动物科学化管理,建立健全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的长效
机制结合卡山保护区环境变化的实际情况,配备先进的专业技术调查设备和优秀
的专业人员,有针对性的开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对周边环境
中各生态因子变动情况进行监测,为制定卡山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规划和方案提
供科学依据。保护区还需尽早进行蒙古野驴、鹅喉羚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救护和
物种繁殖中心的建设。卡山保护区是“普氏”野马野放的基地,也是我国蒙古野
驴数量最大的分布区,所以我们要对卡山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目前存在的严峻形
势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积极采取对策,确保卡山保护区普氏野马野放工程能按
计划进行实施,使蒙古野驴、鹅喉羚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数量急剧下降状况
得到相应的缓解。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是为了当下经济
和物质生活的提高,而自然资源的保护是为了保持人类生态环境的持续和稳定,
是为当今和子孙后代造福的大事。在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稳定的必
要条件。如果自然环境中的物种数量越来越少,那么这个系统也就越来越脆弱和
不稳定。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和科学解决经济开发和自然资源保护
的矛盾,科学论证和科学地进行决策,以便科学地开发利用,进而保障人类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