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三个自信”与“中国梦”(下) 试卷90分
1、每个人都应把读书和学习作为一种日常的生活态度。
正确
2、“中国梦”的实现须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正确
3、“中国梦”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理想和不懈追求。
正确
4、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代仁人志士不断探寻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正确
5、近百年来的历史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选择的一条正确道路。
正确
6、“中国梦”的实现不必坚持“三个自信”。
错误
7、儒家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这句话出自《论语》。
错误
8、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含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所谓“半
部《论语》治天下”,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半部《论语》治天下”传说是关于北宋宰相赵普的故事。
正确
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由顾宪成撰写的名联在中国可谓家
喻户晓,曾激励过多少爱国志士为理想而奋斗。这副对联所在地是湖南岳麓书院。
错误
10、家有家风,校有校训,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的凝练表达,既沉淀着长期形成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又标注着鲜明的时代气质。我国很多大学的校训都不同程度地汲取了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精华,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
不息,厚德载物”源于《周易》乾坤二卦,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于《大学》。
错误
11、“四风”问题必须要解决,“四风”除了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还包括( )。
奢靡之风
1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 )。
《论语·子张》
13、“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出自( )。
《荀子·大略》
14、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敢于向他人提意见更需要有不凡的勇气。党员干部应该有向他人提意见,
特别是向上级组织或官员提意见的胆识。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敢于提意见的人物,下列历史人物敢于以死进谏的是
( )。
伍子胥
15、人才是治国安邦的基础。中国古代的选人用人之道,给今人许多有益的启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
足,智有所不明。”这句话启发我们在用人方面要坚持( )。
量才适用原则
16、理想树立后,最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将其转化成现实,否则理想就会成为空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名言警
句指导人们如何将理想转化成现实。这些名言警句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7、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诚信的典故,“一诺千金”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典故与
哪位历史人物相关?( )
季布
18、党员干部在帮助社会上弱势群体的时候,应当坚持助人自助的原则,使弱势群体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
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比较丰富的助人自助的思想,下列句子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9、党员干部要具有创新的精神,从而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与创新相关的名言诗
词,例如( )。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20、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特质,下面有关忧患意识的警句与出处对应正确的是(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21、“事贵善始,尤当善终”。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是成就任何事业的根本要求,反之,半途而废、知难而退必将一
事无成。古人曾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做人、做事、做官未尝没有善始的,却少有善终的。这句话出
自( )。
《诗经》
22、《论语》中记载: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段话的意思是为政必须( )。
图谋远大,不急立功
23、历史上杰出的人物往往具备坚定的信念、爱国的情怀和高尚的情操,从而成为今天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下面诗
句与所吟咏的杰出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①报国何曾惜此身,中原北望自伤心。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③墨疏辞成雷雨势,霆惊可否裂霾天。④清白才能持悬日,淡宁成性著宽衣。
岳飞/周瑜/海瑞/于谦
24、谣言的整治是社会的一个热点。作为党员干部,要带头不信谣不传谣,让谣言止于律,止于真,止于防。下面哪
个成语与“谣言”无关?( )
诽谤之木
25、德行是一种凝聚人心的力量,可以形成强大的驱动力。自古以来,为政者大多看重道德的力量,讲究以德服人。
我党干部崇德向善,才能让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为政以德”的思想出自哪本典籍?( )
《论语》
26、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形势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求党员干部要关心群众
疾苦。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下列名言俗语没有与此句表达相同理念的
是(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7、“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这个词最早出
自哪本典籍?( )
《礼记》
28、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它是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来源,也是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需
要培养的一种精神。“和谐”两字最早同时出现于“和合故能谐”一句,此句出自( )。
《管子》
29、王国维先生在论述治学时提出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
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也应该有这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引用词句的作者分别是( )。
晏殊、柳永、辛弃疾
30、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实现中国梦,要有一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这种自信指的是
( )。
文化自信
31、理想的人格包括( )等。
讲仁爱 知羞耻 有敬畏 讲诚信
32、中国共产党人所追逐的“中国梦”,其本质内涵就是( )。
民族复兴 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
33、“三个自信”是指( )。
道路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34、“中国梦”的实现还必须( )。
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切忌空谈 依靠每个人的努力
35、和谐的人际关系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一直推崇“仁者爱人”,注重
以“仁爱”思想处理人际关系。下列语句体现出这一思想的有(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兼相爱,交相利
36、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这就要求广大党员要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德才兼备之人。下列成语,
哪几个是形容德才兼备的?( )
斗重山齐 方正贤良 明扬侧陋
37、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既要靠干部政策来引导,也要靠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
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来保障。下列哪些古代名言体现出古人在用人方面的智慧?( )
使人者,器之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 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
38、自古以来,立志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一个人要有所成就首先必须树立远大的志向。中国古代有很多激励人
们树立远大志向的名言警句,值得党员干部细细品味。下列名句,属于这一话题的一项是(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9、从古到今,清正廉洁的官员一直受到百姓的爱戴,而贪污腐败的官员则受到百姓的讽刺。下面这些古代官员的称
号属于美称的有( )。
汉代杨震被称作“四知太守”
汉代刘宠被称作“一钱太守”
唐代严升期被称作“金牛御史”
清代于成龙被称作“于青菜”
40、古人十分重视官员基层经历,历来有“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刺史入为三公,郎官出宰百里”“不
历州县,不拟台省”等传统。以下名相,谁当过地方官?( )
狄仁杰 范仲淹 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