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生理凝血与抗凝血-课件

病理生理凝血与抗凝血-课件


的降解产物(FDP),FDP能够抑制血小板凝聚、释放功能以防止血
栓形成和扩展,起到抗凝作用。 (6)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Pollack CV, et al. 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08(34)4: 417-428
3.凝血过程分几个步骤? 血液凝固是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激活,最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的过程,可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三个 基本步骤,即:
1.凝血物质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参与
到凝血过程中的?
1.主要凝血因子 因子 I, 纤维蛋白原 因子 II,凝血酶原 因子 III,组织因子 因子 IV,钙因子(Ca2+) 因子 V,促凝血球蛋白原,易变因子 因子 VII,转变加速因子前体,促凝血酶原激酶原,辅助促凝血酶原激酶 因子 VIII,抗血友病球蛋白A (AHG A),抗血友病因子A (AHFA),血小板辅助 因子 I,血友病因子 VIII 或 A, 因子 IX,抗血友病球蛋白B (AHG B),抗血友病因子B (AHF B),血友病因 子 IX 或 B 因子 X,STUART(-PROWER)-F,自体凝血酶原C 因子 XI,ROSENTHAL因子,抗血友病球蛋白C 因子 XII,HAGEMAN因子, 表面因子 因子 XIII,血纤维稳定因子
Dunn CJ, et al. Drugs. 2000(60) 1: 203-237
纤维蛋白
内皮损伤诱发血栓形成示意图
凝血酶是血管损伤、凝血及血小板激活的纽带
胶原
ADP
血小板 激活
TXA2
血小板 聚集
凝血酶IIa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组织 因子
凝血 瀑布
凝血酶原II
血栓
凝血酶是凝血过程中的重要介质,可催化纤维蛋白及诱发的作用下,血浆中无活性的
因子Ⅱ(凝血酶原)被激活为有活性的因子Ⅱa、 (凝血酶)。
3.纤维蛋白的形成 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溶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 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同时,凝血酶激活ⅩⅢ为 ⅩⅢa,使纤维蛋白单体相互连接形成不溶于水的 纤维蛋白多聚体,并彼此交织成网,将血细胞网罗 在内,形成血凝块,完成血凝过程。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生化反应过程,多处存 在正反馈作用,一旦启动就会迅速连续进行,以保 证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凝血止血效应。
辅助凝血因子 共同凝血 FITZGERALD因子 FLETCHER因子 (激肽释放酶原) von-Willebrand-因子 被取消资格的凝血因子 因子 VI,促凝血球蛋白:其实是活化后的第五因子。 这些因子共同作用,会导致凝血。 凝血过程: 凝血因子
因子Ⅰ 纤维蛋白原 因子Ⅱ 凝血酶原 因子Ⅲ 组织凝血致活素 因子Ⅳ Ca2+ 因子Ⅴ 前加速素,加速球蛋白 因子Ⅶ 前转变素,血清凝血酶原转变加速素SPCA 因子Ⅷ 抗血友病球蛋白 因子Ⅸ 血浆凝血致活素 因子Ⅹ Stuart-Proruer因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重要成 份 因子Ⅺ 血浆凝血致活素前体 因子Ⅻ 接触因子纤维蛋白 因子ⅩⅢ 稳定因子 因子ⅩⅢ 稳定因子
顺序以罗马数字命名
凝血系统及其功能
正常血液凝固过程
内源性
外源性
启动
凝血酶原激活物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
传统凝血模式分为内源性及外源性 凝血途径
内源性(接触因子)途径
外源性(组织因子)途径
XIIa 激活
VIIa 组织因子
XIa
激活
IXa VIIIa
激活
激活
Xa
激活
激活
Va
IIa
纤维蛋白原
2.凝血系统有几个?其过程怎样?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复杂的化学连锁反应过程,参与 各链锁反应的多种物质组成的系统称为凝血系统。 其化学本质,除钙离子外,其余成分绝大多数为蛋 白质,正常情况下,都以无活性的形式存在于血浆
中,只有因子Ⅲ来 参与凝血因子
自血管以外的组织。已被公认的凝血因子,除血小 板外,共有12种。国际上统一按凝血因子发现的
凝血系统的激活分为三阶段: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阶段 ❖凝血酶形成阶段 ❖纤维蛋白形成阶段
4.抗凝物质有哪些?它们是如何产生 的?
血液中有哪些抗凝物质?
人体内含有多种天然抗凝物,在凝血
因子被激活的同时,抗凝系统也被激活,防止血液在血管内凝固或使
已形成的血栓溶解,主要的抗凝物质: (1)抗凝血酶-Ⅲ(AT-Ⅲ)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凝血酶原激活物为Xa、V、Ca2+和PF3(血小板第3因子,为血小板膜上 的磷脂)复合物,它的形成首先需要因子x的激活。根据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始动途径和参与因子的不同,可将凝血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条途 径。 (1)内源性凝血途径:由因子Ⅻ活化而启动。当血管受损,内膜下胶原 纤维暴露时,可激活Ⅻ为Ⅻa,进而激活Ⅺ为Ⅺa.Ⅺa在Ca2+存在时激活Ⅸa, Ⅸa再与激活的Ⅷa、PF3、Ca2+形成复合物进一步激活X.上述过程参与凝血 的因子均存在于血管内的血浆中,故取名为内源性凝血途径。由于因子Ⅷa的 存在,可使Ⅸa激活Ⅹ的速度加快20万倍,故因子Ⅷ缺乏使内源性凝血途径障 碍,轻微的损伤可致出血不止,临床上称甲型血友病。 (2)外源性凝血途径:由损伤组织暴露的因子Ⅲ与血液接触而启动。当 组织损伤血管破裂时,暴露的因子Ⅲ与血浆中的Ca2+、Ⅶ共同形成复合物进 而激活因子Ⅹ。因启动该过程的因子Ⅲ来自血管外的组织,故称为外源性凝 血途径。
蛋白C(PC)和蛋白S(PS) PC可分解或破坏Ⅷa因子和Ⅴa因子,
起到抗凝作用,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酶,其活性受维生素K影响。PS
是PC的辅因子,加强和促进PC的抗凝作用。 (5)纤维蛋白溶解系
统(纤溶系统)是最重要的抗凝系统。组织中的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
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纤溶酶使纤维蛋白降解成小碎片,即纤维蛋白
和肝素协同作用与多种凝血因子结合抑制其活性,主要抑制凝血酶及
Ⅶa、Ⅸa、Ⅹa、Ⅺa、Ⅻa因子。 (2)肝素辅因子-Ⅱ,阻碍血小板
释放ADP和PE3,抑制凝血酶,影响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 (3)
凝血酶调节蛋白(TM)与凝血酶表面的阴离子结合,改变其分子构
象,催化纤维蛋白原变为活化蛋白C使其由促凝物变为抗凝物。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