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建公平正义利益协调机制的经济学思考

构建公平正义利益协调机制的经济学思考

圜l一…一 。。一 
SHE HUI JIAN SHEI 

【摘要】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口林洁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06)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各企业中分别进行的,初次分配利 
益协调机制的构建可重点从工资增长机制和竞争机制两方面着手;再分配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应重 
点从税收和转移性支付两方面着手。 
初次分配;再分配;公平正义;利益协调机制 
F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4—1 676(201 0)02—0038—02 

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财富总量迅速增加 
的同时,公民的社会福祉却并没有得到普遍的提高。 一系列社会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也引起政界的重视。本文拟从经济学的视角探讨建 立和完善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问题,探讨实现分配 公平正义的有效路径。 一、初次分配公平正义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 初次分配指国民总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直接 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因此,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国 有经济、集体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各企业中分别 进行的。现对初次分配的利益协调机制分析如下: (一)关于工资增长机制的构建问题 1二资收人关系到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和职工队 伍的稳定。长期以来,由于初次分配调节机制的缺 失,造成了财富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拉大。譬如,国 家机关公务人员可依照年限和考核结果晋升职务, 增加薪酬,但由于企业职工的薪酬大多与效益挂钩, 企业高管的收入可年年增长(2002年至今平均年增 长率高达23.9%),而企业员工三五年内不加薪的现 象却普遍存在。 查,分析部分职工工资偏低、增长缓慢问题的原因, 并提出建立企业职工正常工资增长机制的建议。同 
年5月,国家决定全面启动“实施集体合同制度覆盖 
计划”,要求用5年时间基本实现平等协商和集体合 
同制度覆盖全国各类企业。这就意味着今后“工资拿 
多少,职工也要有发言权”。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 
长机制现在仍处在起步阶段,应注意研究如何继续 
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 
成本信息三项制度,引导企业合理安排工资增长,推 
进工资总量决定机制的改革。 
(二)关于竞争机制的构建问题 
竞争机制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和流通正 
常进行、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前提,也是价值规 
律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竞争机制对员工来说是一 
种优胜劣汰的择优机制,对企业来说是一种促进其 
奋进的动力机制。只有对公共部门与垄断行业员工 
的招聘、任用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公平正义,杜绝裙 
带关系与近亲繁殖,才能确保公共部门与垄断行业 
的人力资源质量水准;只有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并通 
过竞争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合理、公平、开放的社会流 
动模式,才能促进初次分配的公平正义。 
(三)工资增长机制设计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作者简介】林洁(1974一 ),女,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建设与管理 
配合,才能真正把维护农民工权益落实到制度上、行 动上来,也才能真正把农民工工资涨上去。 二是垄断行业的工资问题。一般而言,我国国有 垄断企业的垄断地位,是靠行政权力的支持和保护 获得的。改变这种状况,除运用税收手段调节过高收 入外,还应加大对收入过高行业、企业工资分配的调 节力度。2006年1 1月,劳动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做好 2006年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工作的通知》, 要求对1二资增长过快、丁资水平过高的企业从严审 核其挂钩经济效益基数、T资总额基数,将其浮动比 例下调至0.6以下。这说明了政府控制国有垄断企业 高收入问题的决心。 二、再分配公平正义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 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 实物的分配调节。税收和转移性支付是再分配的两 种主要手段,再分配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也应重点 从这两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税收的设计和管理 一是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和消费税制。在统一内 外资企业税赋的前提下,应注重个人所得税和消费 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从目前情况看,可以通过提 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来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福利 水平;可以通过提高奢侈消费品的税基、制定合理的 税率和建立有效的征管机制,来调低过高的收入。而 在总体上,要提高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占全部税收 收入的比重。 二是合理设置计税依据、税种和税率。应尽早开 征遗产赠与税、物业税、特别消费税。比如,遗产赠与 税的税种设计可根据当前我国的征管水平,只就遗 产或捐赠的总额课征,暂不考虑继承人与被继承人 间的亲疏关系。随着以后我国整体税制的不断完善, 可在总遗产税制的基础上,实行混合遗产税制。应通 障体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现实选择,对平抑收人差 
距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 
发达国家社保税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且各国社会保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在不断上 
升。借鉴西方经验,当前要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 
入,把社会保障支出作为公共财政第一支出顺序,多 
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 
二是扩大财政转移性支付的范围。我国农村人 
口占2/3,但就目前情况看,社会保障的主体却不包 
括农村劳动力。2004年度,政府所掌握的财政收入已 
达2.63万亿元,可以说,政府已有较为充足的财力来 
构筑惠及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制。当前,尤为紧迫 
的是要在农村探索和建立养老、医疗保险及最低生 
活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 
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 
度,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三是加强对转移性资金的监管。地方政府以各 
种理由截流或占用转移支付资金,是转移支付中面 
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据国家审计署2005年对20 
个省(区、市)的地方预算抽查数据分析,中央预算编 
入地方预算的为3444亿元,但其转移支付中有一半 
以上没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这说明在转移性资金 
的使用上不仅脱离了人大的监督,有的甚至脱离了 
政府的监督。在转移支付力度增加的同时,应通过监 
管真正使转移支付资金用到最需要的项目上。 
此外,西方国家还鼓励实行第三次分配。美国一 
年的社会福利性捐赠达6700亿美元,占GDP的 
9%,我国仅占GDP的0.1%。第三次分配在我国尚处 
于研究阶段,对于这方面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还有 
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责任编辑:原淑玲) 

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