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肿瘤学概述

临床肿瘤学概述

20世纪中后叶: 组织学实验室技术成熟
病理
亚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时代: 20世纪50年代起 电子显微技术 细胞生物学技术 免疫学技术 组织化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 现代遗传学技术
病理
组织病理学 肿瘤临床诊断基础
细胞病理学 一种补充
分子分型 深入认识肿瘤,正在到来
肿瘤标志物
1964年发现AFP 1965年人结肠癌组织发现CEA 其后,糖抗原系列包括CA19-9、CA125等 针对鼻咽癌的VCA 针对前列腺癌的PSA等 新发现还在不断出现
肿瘤标志物
1979年英国第七届肿瘤发生生物学和医 学会议确认: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 一词
0 Lung Cance r
Breast Colorectal Gastric Cancer Cancer Cancer
Live r Cance r
Parkin DM et al, Estimating the world cancer burden:
Globocan 2000: int. J. Cancer:94,153-156(2001)

临床肿瘤学
发展及现状
诊断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病理学 影像诊断学 肿瘤标志物
病理
19世纪50年代显微镜出现 医学史随之进入到细胞水平时代 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R.Virchow)认为细
胞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是肿瘤疾病的基础, 因而首创细胞病理学学科
病理
20世纪40年代: 出现脱落细胞学
98.92(3)
74.99(4)
36.95(5)
66.90(5)
17.86(6)
24.15(6)
8.87(8)
9.24(7)
6.67(9)
5.28(10)
810.18(8)*
7.88(9)
16.87(6)
6.40(10)
*以出生活产数分母
健康报2000年4月15日第3版
1999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10万)
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 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
干预性研究:随机双盲原则,实施干预前提 下,随访观察干预的效果
肿瘤发生情况和趋势
2000年世界范围内
1,400 1,200 1,000
发生率最高的五种恶性肿瘤
In Thousands
Male Female Total
Summary:
肿瘤影像诊断进入“亚临床期诊断时代”
影像
PET技术 细胞生物代谢与形态影像经计算机处理达
到有机统一 肿瘤影像学诊断再跃新台阶——功能影像
成像
肿瘤标志物
恶性肿瘤致体内生物材料: 某特定成分含量过高
或 出现新成分
预后监测和疗效评价 个别标志物可用于诊断
肿瘤标志物
1848年Henry Bence 和 Jonce医生在多 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发现一种特殊蛋白, 后来称其为Bence- Jonce蛋白
肿瘤细胞质变:损伤性变化 肿瘤细胞增殖:非致瘤因子引起损伤性改变
与瘤细胞质变相对立反应方式
肿瘤的哲学观
低劣质用量来补:肿瘤通过细胞增殖获数量优势, 对抗其质低劣
瘤细胞增殖:病态增殖,子细胞仍不具正常结构和功 能,丧失增殖应有补偿效能,为消极不等效于正常细 胞的抵偿
肿瘤发病“抵偿学说”:肿瘤是由于伤害因素的作用, 机体细胞发生质变,出现以质变细胞自身增殖为主 要表现的,不等效于正常细胞抵偿性反应过程
临床肿瘤学 学科定位
肿瘤学的学科构成
基础肿瘤学及实验肿瘤学 现场肿瘤学及肿瘤预防 临床肿瘤学
临床肿瘤学学科构成
临床病理诊断和临床实验肿瘤学 临床肿瘤影像诊断 肿瘤外科学 放射肿瘤学 西医肿瘤内科学
临床肿瘤学的学科构成
中西医肿瘤内科学 中医肿瘤内科学 临床肿瘤护理学 肿瘤热物理治疗学 妇科肿瘤学 临床肿瘤药理学 以及尚未形成明确分支学科的血液肿瘤、儿童肿
年龄标化(调整)发病(死亡)率:排除年龄对 发病(死亡)的影响后得到的发病(死亡)率
构成比:部分占总体的比例
生存率:到达指定时间后尚存活的比例
肿瘤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收集整理和分析特定时间、 地点、人群中肿瘤发病、死亡资料及其他 生态资料,从中得出规律性结论
肿瘤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
有“免疫”,这种免疫的效应也应该是促增殖的 “免疫刺激理论” “基因突变”学说不能全面揭示肿瘤的本质。其 理论缺陷在于抹杀瘤细胞质-量间对立统一规律, 混淆了二者间相互对立的病理意义,不合乎逻辑 规定肿瘤发生、发展的遗传事件是细胞质-量间对 立统一规律,是规律的遗传.而不是受损的基因的 复制
生长速度慢 非浸润式生长 仅局部占位 无远端转移 对机体危害性较小
现代医学的“肿瘤”解词
恶性肿瘤:
生长速度快 浸润式生长 局部占位和破坏 远端转移 负性影响全身状况 机体危害性较大
现代医学的“肿瘤”解词
恶性肿瘤:
一大类在局部有占位性表 现的全身性恶性疾病
现代医学的“肿瘤”解词
癌: 来源于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 肉瘤: 来源于中胚层组织的恶性肿瘤
癌前病变易致癌
癌前病变:
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 非癌性病变 不予治疗有可能转变为癌
常见癌前病变
黏膜白斑 子宫颈糜烂 纤维囊性乳腺病 结肠、直肠息肉 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 皮肤慢性炎症 胆囊息肉
肿瘤的三级预防策略
初级预防:消除致病因素 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疾病,
1999年我国居民死亡原因顺位
死因
恶性肿瘤 呼吸系病 脑血管病 心脏病 损伤和中毒 消化系病 泌尿、生殖系病 精神病 神精病 新生儿病 肺结核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及免疫疾病
死亡率(/10万)
城市
农村
140.47(1)
111.62(2)
81.68(4)
133.68(1)
127.18(2)
111.57(3)
影像
1895年伦琴发现X线,奠定现代医学影像学基础
肿瘤影像学发展有下列几个阶段: 较原始的各种直接成像 间接成像 造影剂辅助成像 计算机处理成像 肿瘤组织的功能成像
影像
20世纪70年代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摄影成像技术 (CT)代表着计算机处理成像的到来
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时期 超声显像 磁共振显像(MRI)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纪30年代起至今
细胞时代起人们开始对恶性肿瘤有了较 深入的认识
恶性肿瘤对人类生命的威胁已经很大 一百多年来这种威胁还在继续加大
人类与之抗争迫切性与时俱进
肿瘤学诞生
科学技术的发展 医学学科进展基础上的分工明细化 巨大的紧迫的生存需求
临床医学学科的一个重要二级学科 已进一步形成若干分支
以提高疗效 三级预防:治疗疾病、减少痛苦、加快康复,提
高生存质量与延长生存期的临床干预
临床肿瘤学学科发展史
人类与恶性肿瘤的抗争
始于有人类的那一天起
医学史几个阶段
古典时代: 15世纪40年代以前 器官水平时代:15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50年代 细胞水平时代: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 亚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时代:即现代时代,20世
不同的因素引起 同一致癌因素也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肿瘤
外界致癌因素
化学致癌因素 化学致癌因素约1000多种,分布非常广泛,常
见的有以下几类。芳香烃类化合物,芳香胺类化合 物,偶氮染料,亚硝胺类,砷,铬,镍,镉
外界致癌因素
物理致癌因素 长期接触X射线及镭、锢及铀等放射性核素,
日光及紫外线:长时间接触可引起皮肤癌,纤维 性物质:如石棉、玻璃纤维等长期大量吸入
和96% 肺癌取代肝癌成为中国首位恶性肿瘤死因
第三次全国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结果
食管癌、胃癌、宫颈癌、鼻咽癌死亡率明显下降, 宫颈癌下降幅度最大
中国城乡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整体属世界较高水 平,且呈持续增长趋势,比上世纪70年代中期 增加83.1%,90年代初期增加22.5%
第三次全国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结果
临床肿瘤学概述
现代医学的“肿瘤”解词
本质:体内自身细胞非正常增生(方式、部位) 相比正常细胞:存在结构、功能和代谢异常 上述异常:超越限度,与机体不协调,危害机体
机能,直至终结生命
现代医学的“肿瘤”解词
据肿瘤细胞增生
生长速度
生长方式
分为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现代医学的“肿瘤”解词
良性肿瘤:
城市恶性肿瘤死亡率明显高于农村。城市首位死 因,农村第二位死因
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死亡率城市明 显高于农村;肝癌、胃癌、食管癌、宫颈癌农村 较高
中国城乡地区、尤其是城市的肿瘤发病死亡构成 正日益趋向发达国家的变化趋势
癌症是怎么得的
因素很多,还会越来越多 病因复杂,一个肿瘤可能涉及到几种因素 同一类型的肿瘤,在不同个体、不同器官可以由
肿瘤的哲学观
肿瘤细胞形态异型性:肿瘤细胞质变 肿瘤细胞抵偿不等效性
质劣细胞抵偿细胞质劣,造成抵不胜抵的恶性循环, 肿瘤细胞抵偿性增殖只得无休止进行
肿瘤细胞的增殖速率取决于它的抵偿效率
肿瘤的哲学观
肿瘤细胞生存和增殖无一例外接受机体支持 机体对肿瘤细胞“免疫监视”其实不存在,即便
77.49 78.34
第三次全国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结果
卫生部2008年4月29日公布 过去30年,中国城乡居民肿瘤发病死亡构成发
生变化 部分恶性肿瘤死亡率出现明显下降 与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