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201 6年第1 5卷第1 9明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口王晓霞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移动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我们处在一个“人人都是记者、媒体无处不在”的新媒体 时代,信息传播及获取的方便、快捷,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享受。但同时也给社会管理的某些方 面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从研究新媒体对舆论的深刻影响入手,着重探讨了在新媒体时代下舆论引导面临的各 种挑战并提出了加强网络舆论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舆论导向 【作者简介】王晓霞(1986~),女,山西运城人;中共德宏州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地方政府治理 

互联网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的 政治经济问题,小到老百姓的日常文娱都离不开互联网的身 影。常言道舆论就是把双刃剑,尤其是随着各种现代化通讯 工具的不断加盟,使得这把双刃剑愈加锋利,更加难以调控。 这就要求我们很好地掌握新形势下信息传播、媒体运作和舆 论形成的规律,真正懂得和善于与媒体打交道,懂得和善于 调控媒体、驾驭舆论。 一、新媒体对舆论引导的深刻影响 (一)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网络媒体利用自 身的公开性、便捷性、广泛性等特点,让每个网民都可以成为 一个信息发布源,之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便可以通过网络 社交公共平台参与此突发事件的评论和讨论,真实、客观地 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保障社情民意的畅通。可以说,互 联网不仅对传统媒体和生活方式进行了补充,而且已成为充 分表达民情民意的凸显地带,为基层群众与各级党和政府之 间的良好互动架设了一座桥梁。 

这一观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有所体现,是对我国传统文化 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 合的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 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人们在历史的发展中将我国传统 文化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使我国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相适 应。现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方向引导,促进了我国传 统文化的健康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传统文化中 的消极思想进行了剔除,保证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性。 三、我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 (一)我国传统文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 主义只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被中国人民所接受。而传 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因此,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要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我国传统文化中 包容、和谐的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成为了可能。 另外,由于近代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面临着巨大的民族危 机。马克思主义的传人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精神相契 合,使中国人民看到了生存的希望。因此,我国传统文化促 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我国传统文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一是我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提出的事实求是的观点是我国传统文 化所蕴含的重要思想。由于中国人民长期受传统文化的熏 陶,养成了实事求是的精神追求。当中国人民接触中国化的 马克思主义时,会深刻体会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我国革 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意义,进而接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是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会吸收我国 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国传统文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发展。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发展的科学体系,对 我国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有着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在进 人中国之后,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在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同时,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状况相 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能够有效 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发展。 

I参考文献】 [1]张明.重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J].理论与改革,2016,3 [2]张磊.文化转型的评判标准探析——兼论中国文化转型 的百年历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2 [3]陈艺伟.近五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 术综述[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Indn, ̄trial&, ̄cience Trlhlme (二)手机媒体成为独特的舆论放大器。面对突发性的公 共事件,在记者赶到现场时,会发现许多年轻人用手机发布信 息,报道现场情况,很好地充当了记者的角色。同过去相比,这 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手机 媒体的发展突飞猛进,在许多时候以其体积小、方便携带、应用 广泛等特点让人们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特别是在重大危机 事件面前,公众对接收信息传播速度的需求要比平常高出许 多。通过借助手机这种媒介,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与人之间 交流的障碍,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步缩短。 (三)微博成为大众参政议政的重要工具。如今,微博的 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2)”中指出, 微博是201 1年各类舆情事件的第一大信息源,报告评价说, “在可预见的将来,微博或将直接改变中国社会生态和政治 语境,让强势一方做事时不得不考虑民众的反应,微博所推 动的是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态平衡。”尤其是近年来有大批的 专家、学者、意见领袖等纷纷在新浪网上开通微博,在这个平 台中不仅有草根的声音,也有明星八卦,还有一部分就是近 期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及突发性事件。比如防灾救灾,过去 我们是通过广播收听唐山大地震,通过电视机观看印度洋海 啸,如今像青海玉树地震、上海“11・15”特大火灾事故等都 是通过微博被广泛传播和讨论,可以说,微博已经成了发布 信息的主要载体。 二、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工作的挑战 (一)调控媒体的难度加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影响 我国媒体和公众舆论的媒体格局也在悄然变化,单一的喉舌 格局已经被多元化的格局所代替。比如说《新快报》事件,《新 快报》的记者所谓介入一些企业里面相关问题的文章,长沙警 方就跨省把记者给拘了。之后《新快报》竞然用整版的头版, 呼吁“请放人”。所以这个例子说明什么?说明现在调控媒体 的难度越来越大,不像以前你一声令下,大家都会变乖。 (二)抢占舆论主导权的压力变大。随着互联网等现代 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和便捷度大大 提高,无形之中就加剧了抢占舆论主导权的难度。比如,近 年来发生的一些突发性事件,在事件发生后,有些责任部门 怕媒体曝光给自己造成舆论压力,也怕影响当地的形象,进 而与投资商失之交臂,于是就会封锁消息,无形中增加了媒 体采访报道的难度,导致传播的信息与事件真相相悖,致使 在事件的处理中失去先机,让事件变得愈加复杂和被动。如 杭州“5・7”交通肇事案因超速撞死行人就是典型案例。 (三)对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的要求提高。在信息传播 渠道和方式多元化的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正 确引导各类不同媒体对事件进行客观准确全面报道,避免负 面操作干扰影响大局和形象?这个问题很重要。如2012年 在深圳滨海大道发生的一次飙车事件。在一个发布会上,其 少说DNA检测已经送检这句话,其实就这么一句话,可能就 会避免好多后面到底是不是被替换了这些操作。之所以举 这个例子,就是提醒要注意细节,也说明对这部分能力水平 的要求在提高。 三、新媒体时代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抢占舆论制高点。在新媒体时代,对各 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 201 6年第15卷第1 9期 类媒体的定位、运作和信息的传播规律等,一定要有新的认 识。如果我们的思想还继续停留在过去的那种封闭时代,想 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是不可能的。一是要在第一时间客观全 面真实地报道事件的真相,尽可能抑制谣言传播速度,有利 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人心,使事件在处理过程中赢得先机 进而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二是报网融合,优势互补,形 成正确引导舆论走向的合力。在过去电视的传播速度远远 超于报纸,现在网络已取而代之,将来智能手机可能会更快。 传播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舆论引导的效果。面对舆 论传播中出现的这种新情况,我们只有在努力发挥传统优势 的同时借助于新兴媒体的速度优势,彼此融合、形成合力,才 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更新观念,有效压制负面舆论。一是要树立主动引 导的观念。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往往十分关心整个事件 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等,同时也对调查过程、善后工作以 及处理结果十分关注。事件的报道在坚持真实、准确的前提 下,要突出一个快字,快报事实,重讲态度,慎讲原因,在第一 时间掌握舆论引导的先机,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 性。二是要树立主动回应的观念。当一个新的重大舆论事 件发生时,很快会形成网上热议。所以要积极主动地回应社 会热点,避免后发制人,进而有效压制负面舆论的形成空间。 三是要树立媒体是有效引导舆论的重要工具的观念。在新 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媒体是最好的放大器和载体,是形成 强大舆论声势的重要工具。只有把各种媒体和资源都用好 了,才能最大限度赢得舆论主导权。 (三)改进方式,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媒体是把双 刃剑,用好则利己,用不好就会害己。所以要切实做到善待、 善用、善管媒体,正确掌握同媒体打交道的方法和技能,是各 级党政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一是真诚 善待媒体,不是把它看成管理对象,而是把它看成我们的合 作伙伴,服务对象和客户。因为在运用媒体时,我们是信息 的提供者,媒体是信息的传播者,如何把要向公众发送的那 些信息,通过媒体发布出去,这就需要两者合作,才能把事情 做好。二是要学会通过主动提供权威信息,主动提供采访报 道线索和服务等方式,引导媒体作出对我们有利的报道,这 才是真正的善用媒体。三是要善于管理媒体。俗话说,无规 矩不成方圆,新媒体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应的规则。 一方面新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应受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另一 方面,网民也应为自己发布在网络上的言论承担相应责任。 善管媒体,除了需要完善体制机制外,还要在依法管理、科学 管理上下功夫,把行业管理与尊重新闻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最终实现有效管理。 同网络打交道是新媒体时代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 和能力。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对于网络舆 情,你可以喜欢它,也可以不喜欢它,可以赞成它,也可以不 赞成它,但是必须要重视它,研究它。只要我们能正确地认 识网络,顺应网络传播规律,讲究应对策略,及时主动出击, 就一定能占领网络舆论制高点,进而牢牢把握网上舆情的主 导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