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学生快乐地走进美术课堂

让学生快乐地走进美术课堂

让学生快乐地走进美术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新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宽松自由、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自主学习,让学生快乐地走进美术课堂。这是实现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极重要的条件,而这恰恰又是我长期教学实践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和追求的目标。为此,近年来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探索,我觉得如何让学生快乐地走进美术课堂这一问题,不仅仅是着眼于课堂上采取一些措施,多搞几个活动就解决的,它还涉及到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众多环节,需要对新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并在教师自身的观念上发生根本的转变。为此,就以此谈一点体会:

一、精心创设情境,使学生乐进课堂 如何吸引孩子的目光,让他们既能认真听讲又能快乐学习呢?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心语的倾听者和积极的反映者。如电视节目中(如“大风车”、“奇思妙想”)的玩物“尚”智的娱乐节目和主持人之所以深受欢迎,正说明这个道理。同时,学生不希望老师拘泥于传授课本内容。他们更希望老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诸如课件、影视、图片)上课,学生普遍认为更多的图片和课外知识能使他们事业更为宽阔,优秀的课件能使他们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学生喜欢主持人式的教师,“这样可以让课堂变得更为轻松”,“主持人富有幽默感,讲起课来肯定有趣,决不会让人昏昏欲睡”,“这样的老师更富有魅力,课堂内容也鲜活多彩”;我们的学生希望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培养自己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我在充分了解以上这些之后,在课堂上努力以主持人的口气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喜欢我,接近我。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艺术氛围。现代教育技术——课件教学(包括图片、影视、音乐等),能够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教学容量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尽情、自由地参与多种艺术活动,体验艺术学生的快乐和满足,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采用课件、图片进行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例如:在《粽子情》一课,需要讲授粽子的来由、屈原的故事、粽子的制作、粽子的画法等以前安排4—5课时,而且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采用课件进行教学,综合运用了影视、音乐、图片等手段,能在1课时内轻松地完成上述内容。

第二,手段新颖性。学生容易接受感性知识,难于接受枯燥的理性知识。而现代教育技术将理性知识通过图片、影视、音乐等手段,形象、生动地作用于学生的感观,学生喜闻乐见,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例如,在上《小伙伴,好同学》这课时,我把学生的照片和优秀作品制成动画。孩子们自己的伙伴和自己的作品上了电视,异常兴奋和愉快,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如我设计的《小鸟找家》一课,利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应用起伏跌宕的间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森林中小鸟找家的意境,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小鸟,通过说画、画画、评画、 游戏等情节,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性情得到陶冶,审美意识和能力得长升华、健康的人格得以伸展。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浓烈的学习兴趣贯穿课的始终。

第三,表达能力强。例如,以前教师讲解粽子的制作过程,十分费力,效果不佳;而采用课件进行教学,用FALSH动画则十分形象地表现了粽子的制作过程。孩子们非常喜欢上这样的课。以次根据学生的兴趣,课前我总是精心制作课件,这样来吸引孩子们,让他们喜欢我这位孩子们的“朋友”,喜欢上美术课。

二、关注儿童心理,让学生乐中有学 美术是视觉艺术,美术教育重视视觉形象的运用。教学中我从重视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入手,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获取知识的质量,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知对象。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的成人难以理解。作为孩子们的朋友,应该以童心看待孩子,给孩子更多的活动和想象的空间,去发挥他们自己的特长,去表现他们自己的个性。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而不是把我们成人眼中观察到的东西,强加到他们身上,要求他们表现出我们成人眼中的世界。究竟怎样引导学生去观察呢?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观察呢?这就是我们美术教师要研究的问题了,在教学中用直观的教具、模型、范画、录象、幻灯、电脑设计等帮助学生观察美、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如:我在上《穿花衣的热带鱼》一课时发生的一件事:“老师,我折好了,我可以去教小倩吗?我觉得她折的小鱼有些简单,参加大赛可能不会得奖!”顺着稚嫩的童音望去,哦,是小杰,再一看他设计的小鱼,那是什么呀?脏兮兮的纸,黑乎乎的花纹……可是让人感到有创意的是他自己给鱼贴上了一对翅膀。看到这长翅膀的鱼,我突然眼前一亮,觉得这个创意是多么难能可贵呀!我快步走上前,拿起他的小鱼,向全班展示,“小朋友,你们看,小杰真棒!他设计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鱼,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鱼吗?”生A:“我知道,是会飞的鱼!”生B:“是插上了理想翅膀的鱼,他正准备飞去参加比赛呢!”师:“说的好,老师也觉得这条小鱼挺有创意的,真该跟小杰小朋友学习学习。但如果再干净一点,整洁一点就更漂亮了。”小杰听了我的话,快乐的跑过来,一把抢过我手中的小鱼,跑到小倩那里一本正经地教着小倩,两人合作,做出来的热带鱼极有创意,富有美感。在他们的带动下,课堂热闹起来,孩子,们时而叽叽喳喳,时而兴奋的又蹦又跳,我也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着充满趣味,充满创新意识的课堂,部分原来只会规规矩矩照着书上折法折鱼的同学,也都有了一些新的创意。

三、体验、创造并重,让学生乐中创新 游戏、活动对于儿童的成长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身心、智力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把游戏、活动带入课堂,使课堂的气氛活跃,顺应孩子们爱玩的天性,让孩子们真正快乐起来。传统的美术教学观认为画画要求画得像,这种看法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让学生在课中做些有益于提高审美、创造美的活动,这样不 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讲《我喜欢的动物》一课时,我带着小朋友们模仿动物的声音、动作,使孩子们从动作、声音中做他们喜爱的各种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我对学生游戏的编排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激发兴趣。如表演《小熊请客》的故事,第一次我让幼儿看木偶剧《小熊请客》,学说角色的对话,熟悉音乐;第二次,分组分角色戴头饰演唱角色段落,动作自选;第三次,按照故事要求,分别扮演角色上台表演。让孩子们通过扮演小熊、小猫、小鸡、小狗和大狐狸等形,从中领会不劳而获不受欢迎的道理。我还注意把握游戏的内容,让孩子们根据内容制作游戏道具、以进一步丰富游戏主题和游戏内容。这样,学生就全身心地投入游戏,且能保持激情。同时,在游戏过程中,让学生完成特定的任务目标,锻炼动手、动脑能力,提高思维创造能力,树立起自信心。如上《手形的联想》一课中,首先在游戏的氛围中,学生用手形模仿实物形象,从浅入深、从用手模仿剪刀这一简单动作,到有意识的思考,模仿更复杂的熟悉的实物,体现出孩子们思维的发展过程。之后,我又让学生自己用形来联想其他形象,这是将前段思考的方法换角度运用于实践,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学生积极性高,参与欲望强,这说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玩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健康的发展,难度在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中得到突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玩中学,学中玩,玩中想,玩中创,学生兴趣极高,下课了还追着我要“玩”。

四、注重学科综合,使学生乐中审美 美育是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与其他学科相行不悖,殊途同归。

(1)、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应。在美术课中适当地引用音乐教育大有裨益。如欣赏课中,我们一边听着古筝弹奏的《春江花月夜》,一边欣赏着范宽、马远的笔墨丹青;一边听着约翰。斯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一边品味着莫奈、雷诺阿的流光异彩,整堂课始终围绕学生这一中心,引导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大师的美术作品,并通过点、线、画等造型语言。如痴如醉的乐典无形地牵引我们的思想进入画镜,领悟画中精神,画中的韵律,不仅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而且提高了绘画中的审美情趣。

(2)、美术通过视觉艺术传播文化思想,文学则利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两者目的相同,只是表现手法不相符而已。在美术课中,教师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故事、诗歌、散文等),通过优美的语言与形象的画面相结合,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身临其境,带着作品意境,再去深思遐想,以培养想象能力、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教《可爱的动物》一课时,让学生深刻领会《咏鹅》的意境,去构思诗中的画面。学生一边吟诗,一边和着音乐画面,学生在这其中领悟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对学美术,学语言增加了无穷的乐趣。 (3)、美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美的灵感,引导学生表现美。我上《丰富的餐桌》一课,身着围裙,头戴厨师帽,运用富有趣味的讲解,新颖生动的媒体以及可亲的肢体语言,教会学生用橡皮泥制作一道色香味美的佳肴。上《化妆晚会》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及师生夸张的表演,把学生带进神秘的童话故事,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创造力被激发出来,有的学生想制作,有的学生想画画,甚至有的学生想表演,想给自己画配上文字解说,就这样,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亲密互动,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体会到新美术教育理念带给课堂的乐趣。

总之,在美术课改模式的研究过程中,注重教师传统授课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突出授课的主体性;注重学生学习和活动娱乐结合起来,突出活跃性。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心语的倾听者和积极的反映者。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身心感受得到释放,有一种学中有乐,乐中有学的感受。我们应该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展开全新的自我,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是精彩的体现,激励每一个学生自信心,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通过艺术形象的陶冶,让每一个学生陶冶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