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的和护理措施研究概述论文范文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的和护理措施研究概述论文范文

1.附件 7:中央电大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课题计划书 (本表不够,请加附页) - 综述课题计划书及论文范文 Comment [y1]: 注意标题上的修改 Comment [y2]: 只要选择一部分的参 考文献即可,不要全部写上

2.综述论文范文 注:该篇综述论文仅作为中央电大护理学本科毕业要求的综述论文范文,请注意查看,以

.

课题名称: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 学生姓名:XX 所在班级:XXXX 学号:XXXXXXXX 地方电大教学点:安徽省 XX 市 科研指导教师:XXX 课题计划经费: 元 研究起止年月:X 年 X 月至 X 年 X 月

课题类别: 实验性研究 类实验性研究 非实验性研究√ 课题来源: 自选 √ 指导老师 其他 是否为立项课题: 否 √ 是: 国家级 省/部级 市/局级 校级 院级 1.选题依据(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目的,附主要参考文献,要有 近 2 年的文献) 研究背景、意义:静脉输液是根据病情将大量无菌液体或药物在严格的无菌操作过程下经 静脉直接输入体内的方法,也是确保临床治疗的重要护理手段之一。护士静脉输液是我们 每天必不可少的操作,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目前护理人员发现静脉输液外渗现象的第一时间,常用的处理方法 有以下方法:早期范围小者,可进行局部热敷、冷敷,针对某些化疗药物外渗时,可进行 局部封闭,同时还可以采取中医疗法,比如马铃薯外敷、芦荟涂抹外敷、如意黄金散外敷, 同时做好处理记录和心理指导,避免引起医疗事故。 研究目的:探究静脉输液外渗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及出现外渗现象后的处理 手段。 主要参考文献: [1] 金植芬. 临床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J].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8):216. [2] 赣利,李进英.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0,17(1):78. [3] 穆云侠.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防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624. [4] 林桂荣,刘京凤,王恒珍.20%甘露醇致静脉损伤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3(2): 71. [5] 薛银芳.输液外渗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0,5(4):919. [6] 许永华, 李桃兰.静脉输液渗漏性组织损伤的防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15):164. [7] 戴建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危险因素及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J].南方护理学报,2009, 11(1):10-11 . 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文属于非实验性研究,主要研究的是分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以及外 渗发生后的处理手段。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 纳、分析,并结合自己临床体会,最后进行概括,总结。 3.研究的阶段计划 1)通过查阅中国知识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大量阅读关于此文章的相关文献; 2)对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外渗发生后的处理手段警醒归 纳、分析和总结。 3)结合自己的观点,归纳分析总结; - 此文章的要求作为范文,仅能毕业,无法申请学位。注意正文(去掉摘要和致谢、参考文 献部分)要求综述论文至少 5000 字。

. -

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

Comment [y3]: 注意综述论文的封面 去掉科研两个字

学 生:某某某 指导老师:某某某

X 年 X 月 X 日 . -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概述 【摘要】 目的 探究静脉输液外渗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及出现 外渗现象后的处理手段。方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 归纳、分析、总结、概括。结果 静脉输液外渗,应提高专业技术,及时发现, 及时处理。结论 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从生理和心理 的角度开展护理工作,有效杜绝输液外渗的现象。 【关键词】 输液外渗;原因;护理措施;研究概述

Comment [y4]: 注意字体:黑体三号 字体,加粗,题目应简洁,不宜超过 25 个字

Comment [y5]: 注意:此处的括号 Comment [y6]: 注意空格一般为空 2 格

Comment [y7]: 注意该处字体加粗 Comment [y8]: 注意:结构式摘要, 简洁,不宜超过 200 字

Comment [y9]: 注意:一般为 3-5 个 词

. - 静脉输液是根据病情将大量无菌液体或药物在严格的无菌操作过程下经静 脉直接输入体内的方法,也是确保临床治疗的重要护理手段之一。通过静脉输 液,不仅能维持体液平衡,而且使机体的电解质、酸碱状态尽可能保持正常, 为危重病员紧急抢救准备提供静脉给药通路,确保药物输入体内的需要[1]。因 此,作为护士静脉输液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操作,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工 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当静脉输注液体外渗至血管周围组织时,也将会依液体 种类对病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轻则引起局部皮肤肿痛,重则导致血管周围 组织炎症以及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形成,甚至于造成组织坏死。所以为减轻病 员的痛苦,令患者早日康复,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 预防措施和及时、正确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常见因素 静脉输液外渗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 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泡,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 [2-3]。当外渗现象出现时,不仅会影响下一步的护理工作开展,更是会对患者

造成机体损伤和额外的痛苦,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导致外渗的种种因 素,为预防此类现象出现打下基础。 1.1 患者的实际情况 1.1.1 新生儿 新生儿因全身均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 肤紫青,一般与头皮进行静脉穿刺,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 脱落,加之哺乳或喂养影响,使其易外渗。 1.1.2 婴幼儿 婴幼儿在穿刺过程中易发生哭喊,挣扎等不配合举动,其血管短,不直, 且家长的紧张言行会对护理人员增加压力,给穿刺和固定工作带来难度,引发 输液外渗概率要高于成年人,所造成伤害也较成年人更大。 1.1.3 老年人 老年人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松弛, 容易发生液体外渗;此外,由于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减退,行为控制能力减 弱,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针头移位或静脉破损,加之,老年人反应迟钝,痛阈

.

Comment [y10]: 注意:另起一页打印, 通篇字体为宋体,小四,段落 1.5 倍 行间距

Comment [y11]: 注意参考文献上标的 格式,括号的要求。

Comment [y12]: 注意:大标题的格式 Comment [y13]: 如果是引用两篇文章, 请按照这个标准进行标注。

Comment [y14]: 注意:此处三级标题, 只要加粗标题,后面的标题无需加粗 - 减低,也是造成外渗加重的重要原因。 1.1.4 重病患者 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 发生外渗[3]。 1.1.5 缺乏感知的患者 此类患者可能接受了药物麻醉或是处于昏迷状态,无法与护理人员进行有 效的交流,不能正常地表达身体感受,如出现无意识肢体抽动等突发状况,很 可能导致外渗现象,且病员无法表述机体疼痛,若未及时发现,会令机体损伤 程度变得更大。 1.2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 由于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因素,专业知识不过硬,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 选择血管失当,穿刺技术不熟练,这些行为将会造成机械性损伤。出现一次给 药多次穿刺,针头固定不当,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同一部位多次穿刺,针 尖顺静脉外膜划破血管壁,药液外渗于皮下。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给药 方法不当,使用发生外渗概率高的钢针,大力推药,忽略病人心理护理造成病 人精神紧张、不合作等现象。 1.3 理化因素 包括输液时环境的温度,溶液中不溶微粒的危害,液体输入量、速度、时 间、压力、针头对血管的刺激以及旧法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4]。 1.4 药物因素 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引起,主要药物包括:缩血管 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化疗药 物如阿霉素、长春新碱;高渗性及阳离子溶液[5]这些药物一般会影响血管周围 渗透压,改变血管壁通透性,或是多次施药后令静脉变得更为脆弱,因此将导 致输液外渗的几率和风险大大增加。 1.5 疾病因素 (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血管壁损 伤大,静脉脆弱,难以穿刺;(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4) 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