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页 第1页 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平时作业(综合素质教育) 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共 10 分,每空1分) 1.心理学家认为意识一般是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对 客观现实 的自觉的反应;唯心主义哲学家把意识当成了 物质世界 的起源; 唯物主义 哲学家强调从物质对意识的角度对意识进行认识,也即我们常说的意识。 2.生理学研究表明,意识产生的核心器官是 丘脑 。 3.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一切有生命的物质都是由 非生命物质 进化而来。 4. 边缘意识 是指对注意范围边缘刺激所获得的模糊不清的意识经验。 5.人类意识是在与其衍化环境中敌对的力量——自然和劳动对象中锻造的。 6.人类区别于动物的认知功能在于人类的学习是有明确的目的、以 概念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上。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 等价交换 、公平竞争;强调 个人自由 、人人平等;强调各尽其力、各显其能。 1.健全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 家庭、学校、 社会。 2.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被归纳为一种 和谐型文化 。重人事而轻天道,重道德而轻 知识 。 3.中国文化始终把谋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反对人的 独立意志 和锐意进取,培养人的 集体观念 、顺从诚敬意识等。 4.《现代汉语》将人文解释为:“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 。 5.西方著名哲学家尼采曾将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 生存 的教育,另一种是 文化的教育。 6.人文素养的终极价值是 自我实现。 1. 快乐论 认为幸福是一种快乐的心理体验,将幸福感等同于快乐主义愉悦或快乐。 2.我国古代典籍《尚书·洪范》篇就认为构成幸福的条件有5个,即长寿、 富足 、健康平安、 爱好美德 、 善终正寝 。 3.幸福首先主要是一种主观体验, 主观性 是幸福不争的前提。 4.所谓 幸福感 ,就是对自己客观上已过上好生活的状态进行反思和回味所产生的愉悦感。 5.国际上最具权威的幸福指数的计算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英格哈特负责的 世界价值研究机构 公布的。 6. 学习幸福 是指在学习中,学习者在达成对自己有着重要意义的学习目标时的主观心理体验。 7.营造幸福婚姻的关键要素包括:相互平等相互支持、 相互尊重相互忠诚 、和谐的性生活、 充分的有效交流。 1.简而言之, 竞争 就是一种发生在个人或团体、国家间的争胜行为。 2.从广义上说, 组织 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 3.领导者用人,关键在于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是要善于识人断人 ,第二是要善于激发人的 潜能 。 4. 机会型创业是指创业者通过发现或创造新的市场机会,为追求更大发展空间而选择创业的形态。 5.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包括 性格因素 、环境因素和 家庭因素 。 6.创业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全面的创业能力包括决策 能力、 经营管理能力、 专业技术 能力、交往协调能力。 共11页 第2页
二、名词辨析题(共24分,每小题6分) 1.潜意识与前意识 1. 潜意识与前意识: 潜意思:是指隐藏在意识层面下的感情、欲望、恐惧等复杂经验,因受意识的控制和压抑,导致个体不自觉的意识。 前意识:是指位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意识层面,人们只有在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检索时,才会对它们产生觉知。 2.法制与法治 法制:是指当权者按照法律治理国家,但这些法律不一定是由普通公民组成的立法部门制定的。法制侧重在法律的适用上。 法治:其目的是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寻求公正的平台和框架,其实施必须建立在法制上。 3.伦理与道德 伦理:是一种实体性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它包括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是一种包含着道德与法同时又高于道德与法的一类社会现象。 道德:道德就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特殊手段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4.平等意识与公正意识 平等意识:平等是公正首要的、基本的含义,强调全体公民在法律上、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公正意识:公正是实现平等的制度和环境保障,没有公正的制度和环境作为保障,平等很难实现,没有平等作为价值导向,公正又会迷失方向。 1.本我与超我 本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由先天的生物本能和欲望组成,以追求非理性的、冲动性的和无意识的自我满足为目标进行活动,它试图消除饥饿、性、攻击和非理性冲突等原始驱动力所产生的紧张。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对自我的思想和行动起着判断和监察的作用。 2.知识与素养 知识:是指我们认识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的经验。 素养:是指我们在平时的实践和训练过程中所养成的良好习惯。 3.焦虑与抑郁 焦虑:是指一种内心不安或恐惧,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担忧、不安全感或发作性惊恐状态。 抑郁:是指一种迷漫性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情绪上的混乱,它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可以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4.耻感与罪感 耻感:就是觉得自己可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人类进入文明阶段后,人类才有的感觉,它是一种社会性厌恶的内化。 罪感:即犯罪感,是社会性惩罚的内化,认为自己犯了罪,因为害怕被社会惩罚,所以死死地保守秘密,同时在精神上自我惩罚。 1.幸福与幸福感 幸福:快乐论认为幸福是一种快乐的心理体验,将幸福感等同于快乐主义愉悦和快乐;实现论认为幸福是客观的,是不以自己的主观感觉为转移的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和自我成就,更是人的本质的实现与显现。 共11页 第3页
幸福感:就是对自己客观上已过上好生活的状态进行反思和回味所产生的愉悦感。 2.信息与信息源 信息:从广义上讲,信息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是物质存在方式、规律和特点的表现形式,包括自然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信息源:是指组织或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 3.信息化与信息素养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信息素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 4.行为学习与概念学习 行为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学习达到特定状况的能力。 概念学习:也可以叫做知其所以然,指的是对经验的理解或形成见识。 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具有一定结构、同一目标和特定功能的行为系统。任何正式组织都是由许多要素、部分、成员,按照一定的联结形式排列组合而成的。它有明确的目标、任务、结构和相应的机构、职能和成员的权责关系以及成员活动的规范。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 2.领导与管理 领导:领导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利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领导工作包括五个必不可少的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即客观环境)、职权和领导行为。 管理: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期高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3.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 刚性管理:就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它指的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文化和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 4.帕金森定律与马太效应 帕金森定律:主要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往往会选择比自己更差的人作为助手,如此一来,无用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形成机构膨胀,人浮于事。 马太效应:其最初来源于《新约•马太福音》,主要指的是现代生活中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象。 共11页 第4页
三、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提出“形具而神生”这一理念的是我国古代学者荀子。 ( 对 ) 2.非意识是指个体对内在或外在环境中的一切变化无所知、无所感的状态。 ( 对 ) 3.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由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组成。错 4.自由是人类在获得基本生存保障的前提下,渴求实现人生价值,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高生命质量的行为取向和行为方式。对 5.从众心理不是贪污腐败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 错 ) 6.道德发挥行为约束作用的重要条件是人们社会价值观的一致。 ( 对) 7.霍布斯在其名著《利维坦》中,将制度看做约束个人的自利行为,防止社会落入自然状态的重要手段。对 8.在柏拉图看来,一个好的城邦应该具有四美德,即 智慧、勇敢、正义、节制。 (对) 9.社会伦理提供一个社会所认可的合理性价值体系,决定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及社会的运作模式,是社会文化的内在凝聚力,因此,社会伦理的转型往往与巨大社会变革相伴。 (对) 10. 贪腐行为是一个人的行为异化,因为它是一种在游戏规则之外的寻租行为。 (对) 1.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在与他人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也能享受一人独处的孤独。 ( 对) 2.家庭是个体生存的第二个最为亲密的微观环境。 (错) 3.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是过于强调仁义礼智信的泛道德主义传统。 ( 对 ) 4.人文素养是指对于古典文化有相当的积累,理解传统,并具有历史意识。 ( 对 ) 5.情绪障碍是指思维特殊,有时逻辑推理荒谬离奇,或言语中心思想无法琢磨。 ( 错 ) 6.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 ( 对 ) 7.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为了实现人格上的健全一般会采取多问、善查、勤做、等方式。 (对) 8.身体形象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身体所形成的心理意向,包括对自己身体的感觉,以及对自己身体满意或不满意的程度。对 9.身体理想是指一个人形成的对理想身体的意向。 (对) 10.我们每个人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最先采取的一般都是自我调节。 (对) 1.从西方哲学传统上看,客观主义的幸福观也可以称之为快乐论。 ( 错) 2.如果幸福是一座金字塔,那么自然生命的幸福应该是最为基础的第一级阶梯。 ( 对) 3.2010年9月,浙江省发布的民生综合指数,包括浙江省民生改善进程指数和居民满意度两个方面的指标。对 4.个体学习指的是个体为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而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包括知识学习与概念学习。( 错 ) 5.学习型社会就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网络把人们联系起来,通过网络这个知识流通和信息共享的平台进行新学习。对 6.我们在检索信息时,无非就是两类检索——手工检索和机器检索。 (对) 8.学习能力是人认识、适应与改造自然、社会的本领,也是人自身发展的能力,是由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学习策略等方面所组成的。对 9.从广义上讲,信息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是物质存在方式、规律与特点的表现形式,包括自然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对 10.信息素养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 (对) 1.对于团队成员成员之间而言,竞争是必须的,并且竞争理应作为一种常态。 ( 错) 2.所谓竞争,就是行为人为了胜负或优劣而进行的争斗现象。 (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