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分析
10
财政预算内收入的特点:
第一,作为财政预算内收入主体的税收的出台和 征管,具有明确的法律或行政条例依据。
这些法律和行政条例大都出自中央,并带有全国 范围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所包括的政策调整权限也 是对各省透明和大体均等的。
第二,财政预算内的非税收入的形成和征收也有 明确的法规依据,政府调整权限也具有各省均等性。
9
二、我国政府收入的分类 (补充)
中国政府收入来源可分为预算内、预算外和非规范 收入 中国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内收入由税收、税收附加、基
金、专项收入、规费等组成。其中税收是最主要部分, 目前占整体财政预算内收入的比重在90%以上。中央政府 的财政收入还包含债务收入,该项收入的规模80年代后 渐次增加,1993年达到739亿元,1997年近2500亿元。相 比其它收入形式,财政预算内收入具有较高的法制化、 规范化程度以及可预见性。
通过比较可得出:(1)由于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是各 级财政部门而不是政府,故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筹集的财 政资金未计入财政收入;(2)财政筹集的财政资金, 即使不构成已实现的生产产品的部分价值(如国债)也 被计入财政收入。这使得我国财政收入和其他国家缺乏 直接的可比性,故应比照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惯例进行 适当调整。
5
3、财政政策性的收入和货币性的收入
按照取得财政收入对购买力的影响,可将财政收入分为 财政政策性收入和货币政策性收人。
财政政策性收入是指国家通过征收现有购买力的一部分 所形成的收入,如税收、公债、罚款等。
货币政策性收入是指国家由于铸造货币、发行纸币,依 靠创造购买力产生的收入。如中央银行认购公债,实质 是间接发行纸币。一般而言,财政政策性收入仅是购买 力的转移,不增加整个社会的购买力,而货币政策性收 入则增加了社会的购买力,实质上是一种虚假性收入。
3
(二)财政收入的分类
1、经常收入和临时收入 按财政收入有无继续性可分为经常收入和临时收入。 经常收入是指在每个财政年度连续、反复获得的收
入,主要包括税收收入、行政收入、国有财产收人 和国有企业收入等。 临时收入则是一种不规则、不经常的财政收入,主 要是公债收入。
4
2、公法权的强制收入和私法权的经营收入
12
第一,是进一步明确了预 算外资金属于财政性资金, 该项资金所有权应属于政
府第二而,不是企是业部与带门有经和营机性质构的;事业单
位和社会团体所取得的经营收入不再计 入预算外资金。这实际上进一步划清了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政府系统内资 金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关系,把预算外资 金框定为政府为履行职能而取得的收入。
8
(3)道尔顿的分类
英国经济学家道尔顿(H.Dalton)把财政收入分为三 类十二目。
一是强制收入类,包括税收收入目、战争赔偿收入 目、强迫公债收人目和罚金收入目;
二是代价收入类,包括国有财产收入目、国有企业 收入目和筹募公债收入目;
三是其他收入类,包括专卖收入目、特许权使用费 收入目、发行钞票收入目和捐献收入目。
13
预算外资金的状况具有三点特征:
(1)结构复杂。 我国预算外资金名目除税收附加10种左右、
政府性基金几十种之外,各级政府、各个部 门的收费项目超过千种,而且这些项目资金 的征收权分布在众多政府部门,这更加剧了 预算外资金结构的复杂性,极易使人感到政 府聚财“政出多门”,漫无边际。
14
(2)收入不稳定。
这样,财政预算内收入的增长具有相对确切的制 度边界,任何机构和个人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扩展 或压缩财政预算内收入时都会遇到较大的制度障碍, 要花费很大的“违规成本11 ”。所以,财政预算内收 入计划往往具有相当高的可实现性。
2、预算外收入
1996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 外资金管理的决定》,认定
入” 。 广义财政收入的形式包括(1)税收收入 (2)债
务收入(国债)(3) 收费收入(4)利润分配收入 。
2
2、财政收入的统计意义
按照我国统计指标的解释,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财政各 个环节筹集的财政资金总称,这与欧美等大多数国家的 定义有所不同,后者是指为维持国家的政治职能和特定 的经济职能,以政府为主体对整个经济生产产品的部分 价值进行的分配和再分配。
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 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 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预算外资金范围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附 加,并决定从1996年起将养路费、电力建设基金等 13项数额较大的政府性基金(收费)纳入预算管理。
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分析
第一节 财政收入及其分类 一、财政收入的概念和分类
(一)财政收入的概念 1、定义(见教材P38) 财政收入是指一国政府为满足其财政支出的需要
而参加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 广义的财政收入包括政府的一切进款或收入。 狭义的收入仅指政府每年的“定期”“预算收
按照征收权力划分,财政收入可分为公法权的强制 收入或公经济收入和私法权的经营收入或私经济收 入。
公法权的强制收入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从 居民手中征收的收人,如税收收入、罚款收入等。
私法权的经营收入是指国家依据任意原则或者自愿 原则获得的收入,如国有财产收入、国有企业收入、 公债收入等。
我国预算外资金的大部分项目实际上带有 行为税特征和流转税特征。其征收虽同样 具有强制性,但规范性及法理依据弱。
因此,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可能性边界比较 大,收入额大小同征收主体的努力关联度 极大,往往没有十分确切的制度约束。
6
4、西方学者对财政收入的分类
(1)亚当·斯密对财政收入的分类 英国经济学家斯密(AdamSmith)在其名著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把 财政收人分为国家资源收入和税收收入两类。
7
(2)亚当士的分类
美国经济学家亚当士(H.Adams)把财政收入分为三 类。
一是直接的收入(国家资源收入); 二是派生收入(税收、罚款等); 三是预期的收入(公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