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_主汽温

第三章_主汽温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第三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第一节 引言
一、过热蒸汽流程图
350℃
540℃
顶棚过 热器
包墙管 过热器
470℃
屏式过热 器(半辐射)
高温过热器 (对流)
375℃
低温过热器 (对流)
返回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¾ 组成:内回路(快),外回路(慢) ¾ 原理:
内回路:快速消除内扰,粗调 外回路:对过热器出口汽温 进行最终校正,使 θ2 = SP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2) 导前区及惰性区对象特性
W
G1(s) θ1 G2(s)
θ2
G(s) 导前区传递函数
G1
(s)
=
出口蒸汽额定压力 (MPa) 2.5
锅炉负荷变化范围 (%) 75~100
出口蒸汽额定温度 (℃) 400
温度允许偏差值(℃)


10
20
3.9
70~100
450
10
25
9.8
70~100
540
5
10
13.7
70~100
540/540
5
10
16.7~18.3
70~100
540/540
5
10
25.3
70~100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减温水量扰动下主汽温对象传递函数的求取
减温水扰动下汽温动态特性还 可以用如下传递函数表示:
GWB
= θ (s)
Wθ (s)
=
K (1+ Ts)n
相关参数的求取:
K = Δθ
ΔWθ
τ = t1 − t0 Tc = t3 − t1
R≈ τ
Tc
当n=1—6时,可简化为:
n ≈ 1+10R T ≈ τ + 0.5Tc
目前这种控制方案在现场已很少 采用。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2、采用串级控制的特点:
串级过热汽温自动控制系统以过热汽温θ2为被调量,根据喷水减温器出口 温度θ1调节减温水量,其系统结构图如下:
主调节器:维持过热汽温
θ2等于其给定值。
串级过热汽温自动控制系统结构图
副调节器: 根据θ1和主调
节器PI2输出信号的变化 调节减温水量。
θ1
W
=
K1 (1 + T1s)n1
, n1
=1~
2
G2
(s)
=
θ2 θ1
=
K2 (1 + T2s)n2
W 0
θ θ1
0
t ΔWj
θ2
t
由图可以看出,导前 区对象动态特性要明显快 于惰性区对象动态特性。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3) 惰性区传递函数特性的获取
在现场往往是改变喷水减温水流量来获取温度的响应曲线,由响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1、采用导前微分控制的特点:
(1) 优点 导前汽温可以提前反映扰动,取
其微分信号引入调节器后,由于微分 动态时不为零而稳态时为零,所以动 态时可使调节器的调节作用超前,稳 态时可使过热器出口汽温等于给定值, 从而改善控制品质。 (2) 缺点:
微分器参数若整定不当,会产生 严重的非线性,使控制质量恶化。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第三节 过热蒸汽温度控制方案
一、过热汽温的调节手段
1、混合式减温器原理
混合式减温器由雾化喷嘴、连接管、
保护管及外壳等组成。
减温水通过喷嘴雾化后直接喷进蒸
汽,利用水吸收蒸汽的汽化潜热,从而
混合式减温器
改变过热蒸汽温度。
1-外壳 2-保护套管 3-雾化喷嘴
从理论上来讲在过热蒸汽内喷水会
1 > 0 ,因此这部分为正对象。
必然升高),属于正对象。
两部分串联后仍为正对象,因此主调节器须采用反作用(SP-PV) 。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3、 减温器的布置位置 减温器一般安装在过热器的中间部位,这样既能保证灵敏性,
又能保护高温过热器。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4、 其它要说明的问题
¾ 喷水减温器在再热器中可以使用,但因对汽轮机的循环 效率影响较大,不宜用作主要调温手段。 ¾ 用减温器作为过热蒸汽温度的调节手段时,要求有足够 的控制余量,一般在减温水门全关的情况下,锅炉出力最大 时,减温器入口蒸汽温度要高于设定值约30-40 ℃.
有自平衡能力。 (迟延较大,与减温器的位置和
过热器管道的长短有关)。 一般锅炉: 迟延时间:30-60s, 惯性时间常数:>100s
GWθ
= θ(s)
Wθ (s)
= K e−τ s 1+ Tcs
可用特性参数τ / Tc 来表征汽温控制
对象动态特性的好坏。
τ / Tc 越大,越难以控制。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思考:
为何在烟气扰动下汽温变化快,而在减温水扰动 下汽温变化慢?
原因分析:
烟气传热量发生变化时,是沿着整个过热器管路 对汽温产生影响,因此汽温反应较快;而减温水量 的变化对汽温产生的影响是从一点扩散开来的,要 经过较长的过热器管道才能使出口汽温发生变化, 而汽温的变化还要影响到过热器管壁传热的变化, 因此汽温反应较慢,延迟较大。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安装好的屏式过热器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正在安装中的高温过热器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二、主汽温控制的必要性
1、 安全性
¾ 汽温过高,金属产生蠕变,缩短使用寿命;
二、主汽温控制方案的设计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减温水
导前汽温
e
W
θ1
内回路
外回路
主汽温串级控制方框图 主汽温单回路控制方框图 主汽温导前微分控制方框图
第二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结合喷水减温扰动下主汽温对象动态特性思考: 采用单回路控制有何缺点?
当入口的蒸汽温度变化或减温水出现扰动,要等到出口温 度发生变化后,调节器才动作,不能及时克服扰动影响,过热 汽温出现较大动态偏差,所以单回路控制系统难以满足控制要 求和生产安全。
n2
=
(nT − n1T1)2 nT 2 − n1T12
实例: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特点:大惯性、大滞后、时变、非线性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三、串级控制系统 投运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1、 控制器控制规律的选择
副调节器WT1(s):P 主调节器WT2(s):PI 2、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方法:两步整定法(先整定内回路,再整定外回路) 整定内回路时,将外回路视为开路,则内回路为一个单回路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第二节 主汽温对象特性分析
一、主汽温对象的影响因素
¾ 蒸汽流量 D ¾ 烟气热量 QH ¾ 减温水量 QW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1、蒸汽流量变化对过热汽温的影响
对流过热器:
要求负荷增大 燃料量和送风量增大 烟气温度和流速都增大 对流换热加强 对流过热器出口汽温升高
例:假如某受热面管材为12Cr1MoV,在585℃时能连续运行 十万小时,但是如果长期在595℃运行,其寿命就只有三万小时。 可见,其工作温度提高10℃,寿命就只有原来的30%了。
严重超温:爆管。同时会使汽轮机汽缸、汽门、喷嘴、叶片、 高压缸前轴承等的机械强度降低。 ¾ 汽温过低:汽温降低还会使汽轮机尾部的湿度增大,这不仅使 汽轮机效率降低,而且会造成汽轮机末几级叶片的侵蚀加剧。 此外, 汽温过低,汽轮机转子所受的轴向推力增大,这对机组 安全运行十分不利。 ¾ 过热汽温变化过大,除使管材及有关部件产生疲劳外,甚至会 产生剧烈振动,危及机组安全运行。
541/541
5
10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三、主汽温控制的任务
在规定允许偏差值的同时,还应规定允许偏差值下运 行的持续时间和汽温变化时允许的变化速度。目前我国对 此尚无统一的规定,而大多数锅炉沿用如下规程:
每次允许偏差值下的运行持续时间不得大于2分钟,在24小时内 允许偏差值下运行的累计时间不得大于10分钟;蒸汽温度允许变化速 度应≤3℃/min。
2、烟气传热量变化对主汽温的影响
右图为汽机调门开度不变、减温水 流量不变燃烧率发生变化时主汽温的变 化曲线。
动态过程分析:
主蒸汽流量(曲线3)在燃烧率(曲
线2)增加后并不立即增加,这段时间锅
炉吸收的热量高于蒸汽流量带走的热量,
因此主汽温(曲线1)升高;当主汽流量
也开始增加,主汽温逐步下降。
过渡过程结束后,由于负荷工况发生
应曲线利用切线法或者两点法获得导前区的传递函数 G1(s) 和减温水 到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的传递函数 G(s) 。
G1
(s
)
=
θ1
W
=
K1 (1 + T1s)n1
G(s) = θ2
W
=
K (1+ Ts)n
再由G1(s)和 G(s) 求出 G2 (s)
K2
=
K K1
T2
=
nT 2 nT
− n1T12 − n1T1
n − 0.35
第二章 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2、主汽温控制对象特性小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