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会计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指导教师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该论文针对会计诚信问题展开研究;从会计诚信问题的现状和必要性、诚信问题的原因、诚信缺失的危害、及对策进行研究,比较符合当前的实际,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该同学阅读了较多的参考文献,文章资料较为翔实。写作规范,论文前后关系紧奏,论文语言较通顺,结构合理,基本观点正确。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会计诚信问题进行论述,提出对策。具有一定的运用价值。问题与不足是针对具体问题论述不够。。
指导教师结论: 合格 (合格、不合格)
指导教师
姓名 所在单位 兰州工业学院 指导时间 2014.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会计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评阅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会计诚信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本论文选题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题比较清楚,观点比较明确,收集了一定资料,结构比较合理,层次比较清楚,有一定的逻辑性,语言文字比较流畅,错别字极少。
本文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文章整体资料比较陈旧,没有反映06准则实施近8年后会计诚信的现状问题,论文缺乏时效性。
总体来看,本文达到了网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水平,符合网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规范要求,同意该同学参加论文答辩。
修改意见:(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评阅成绩合格,并可不用修改直接参加答辩的不必填此意见。)
更新文中陈旧资料,让论文具有时效性。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成绩 (百分制): 62
评阅结论: 修改后答辩 (同意答辩、不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
评阅人姓名 所在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经管学院 评阅时间 2014-09-28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
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
日期:2014年7月20日
摘 要
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会计诚信,则具有信任和真实的双重涵义,前者是指一种特定的诚实,强调守约重诺;后者即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如实反映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的财务状况。会计工作担负着向社会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结果的一种责任。本文从现实出发探讨了会计诚信的必要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导致会计失信的原因以及针对问题所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1、会计造假 2、诚信 3、措施
目 录
一、会计诚信问题的现状和必要性·················6
(一)会计诚信的意义 ··················· 6
(二)会计诚信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6
(三)会计诚信的必要性 ···················8
二、会计诚信问题的原因 ·················· ··9
(一)职业道德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 ··············9
(二)市场经济制度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 ·9
(三)无原则地服从“领导”··················10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11
(一)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11
(二)侵害会计资料使用者利益 ·················11
(三)有损会计队伍的自身形象 ···· ··· ········11
(四)危及经营主体本身的生存···· ··· ········ 11
四、重塑会计诚信对策·····················12
(一)社会大环境方面 ···················12
(二)企业自身方面····· ···············13
五、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一、会计诚信问题的现状和必要性
(一)会计诚信的意义
提起会计行业的诚信问题,人们往往会立刻与会计造假账相联系——对外一本账对内一本账 ,为对付不同需要出现了数本账目。可是从国内国外来看,会计业诚信的不可信已经远远 超过这些现象,而且不光局限在中国,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也非常突出,可以这样说,近年来,随着中外会计舞弊案件不断揭诸于世,人们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有效性产生了疑虑,从而引发了对会计信息的严重的信任危机,会计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正在发生动摇。会计信息 质量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与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已刻不容缓。 在我国当前产权制度下,作为市场主体的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国家,这决定了在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这两个市场主体之间不可能形成真正的信用关系或信用准则。在不规范的产权制度下,会计诚信已不具备抗御各种干扰的能力。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常常就是公司的管理层,这造成管理者聘请审计机构审计监督自己的行为,并决定着审计人员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完全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和“上帝”。这是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 直接土壤。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人与人的交往、合作需要诚信,市场经济越发达,道德信誉就越重要。朱金容基在2001年视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为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这也是对广大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当前,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的突出问题。因此,如何重建会计行业的诚信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实是指言行一致,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守信就是信守诺言,保守秘密。诚实必须守信,自古以来,人们就将诚实和守信作为道德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生命”,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会计信息 之所以为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和运用,完全在于社会各界对会计诚信予以充分的信任和肯定。 诚信是会计的立身之本,“诚信为本”是会计的真谛。而如今,会计行业却面临一种全球信 任危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而这
对于会计行业来说,最重要最基本的就是“不做假账,诚信为本”。这样,诚信就理所当然 地在会计行业道德规范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会计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缺少了诚信这个灵 魂,会计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会计诚信道德的缺失,对所有者与经营者来说都是一种致
(二)会计诚信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会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经济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然而当会计信息失真时,市场的危险度就会增加。失真的会计信息即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主动或被动的违反法规和制度,搞变更、做假账,生成了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会计信息并将其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处于成长期的市场经济环境而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是灾难性的。我国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严重的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交易费用高昂、企业筹资困难等,很大程度上都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有关。
1、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
(1)原始凭证失真。
这种失真指的是会计核算过程,记录经济业务的第一道手续即登记原始的凭证不真实。当团体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在某种场合占了上风,一些原始凭证往往成了企业上下“通力合作”的结果。在取得原始凭证时,夸大或缩小经济内容,伪造发票、无中生有,从而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发生的经济交易情况,造成了会计信息根源性的失真。
(2)财务报表失真。
这种失真指的是企业为了粉饰财务报表,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从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被动的使用失真的原始凭证,在记账、算账、报账过程中因未发现而导致的报表无意失真情况也时有发生。
(3)资产计价失真。
资产反映了企业经营、偿债的能力,部分企业资产流失已经很严重,但是为了保全自己表面上的经营业绩,宁可账实不符,也不许报废和核销已无价值的存货,同时还存在着故意计价偏差,造成资产计价失真。
(4)会计信息披露失真。
会计信息披露是会计信息呈现给使用者的最后一道程序,它的失真是指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采取各种手段来隐藏真实的会计信息,包括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会计计量方法不准确、债权债务关系不明确等,直接影响有关利益方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和投资方的决策。
(5)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缺失。
由于浮躁心态和逐利心理,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和企业的财务舞弊者串通一气,通谋作弊。这种行为不仅使得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其使用者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使注册会计师行业遭遇严重的诚信危机。
2、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段
(1)调节利润。公司通过多计收入、少计成本、提前确认收入或滞后确认成本的方法来虚增利润,掩饰不良的经营状况;通过相反的操作手法来虚减利润或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从而少缴纳税款,损害国家的利益。
(2)虚设投资项目。大多数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配股、增发资格,在会计操作中伪造会计信息,虚设投资项目,骗取股东们的投资,损害投资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