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灵山县灵山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历史9月份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赵姬请逆盾与其母……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
而使其三子下之。”又《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季武子无适子(嫡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公仪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度
B. 宗法制度
C. 郡县制度
D. 监察制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周代最重要的两项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度,材料则放映了宗法制度中的政权继承问题,由于季武子嫡子死,所以立季武子其弟为继承人,反映的是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郡县制度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王朝全面实行。材料与分封制和监察制度没有关系,所以选B。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是新课标增加的内容,在近三年高考中都命制过选择题,如2010年广东卷从“中孝观念源远流长”考查宗法制,2009年山东卷从《红楼梦》中贾母区别对待贾宝玉与林黛玉考查宗法制,天津和宁夏卷直接考查宗法制的内容和影响。在未来高考命题中,可能从宗法制的内容、对后世的影响、与分封制的关系等角度考查,题型主要是选择题。 2. 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
“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
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 A. 强调血缘纽带 B. 重视尊卑贵贱 C.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D. 有利于凝聚宗族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白头哥,坐地叔”不能体现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继承关系,排除C项;A项和D项相比,A项是宗法制的本质特点,且能更好地反映材料内涵。 3.“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该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 分封制度 B. 王位继承制度 C. 郡县制度 D. 三公九卿制度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政治制度,题目中的封建指的是分邦建国,是分封制的含义,所以正确的是A项,B指的是王位的世袭制度C是地方上的行政制度D是秦朝的中央机构,均派出,不符合题意。 4.下列有关明朝内阁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内阁制度的确立是在明太祖时期
B. 不能统率六部百司
C. 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D. 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成祖设立内阁,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内阁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不能统率六部百司,故排除BCD三项。 5.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
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 唐朝设政事堂 B. 元朝设中书省 C. 明朝废除宰相制 D. 清朝设军机处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指皇帝越过宰相直接管理行政事务,由此可知此时丞相制度已被废除,作为皇帝秘书机构的内阁出现,答案选C项,A、B还没真正做到材料所说的程度;D选项时间过晚。 点睛:解答本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一再强调的是内阁的作用,因此本题的选项就基本上锁定在明朝上面,A、B、D选项都不是明朝的内容,故可以排除。 6. 下列现象,哪一项发生于明代?( ) A. 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 B. 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C. 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 D. 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答案】C 【解析】 略 7.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清朝雍正帝时开始设置,由亲信组成 ②提高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③军国大事完全由军机处裁决 ④军机处的建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雍正帝为办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有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这样,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所以排除③,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的军机处 8.清朝由军机处直接寄发的有关机密重务的皇帝谕旨称为“廷寄”。下图是清代“廷寄”
图,对此正确的说法是
A. 这张廷寄出现于康熙年间
B. 廷寄的内容是由军机处决策的
C. 廷寄的出现是专制皇权加强的表现
D. 为了保密廷寄只能用满文书写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A项错误,军机处出现于雍正年间;B项错误,军机处没有决策权;D项错误,由图片可知本
张廷寄是用汉字书写的。故选C,廷寄的出现加强了皇权。 9.下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主要原因是
A. 龙是皇室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 B. 龙有霸气,代表中国的强盛
C. 军机处建议,皇帝审批
D. 龙是中国最古老的图腾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给出的是与龙有关的邮票。在中国古代,皇帝被认为是真龙天子,因此龙成为皇帝的代表,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因此,大龙邮票的发行是君主专制的体现,为了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 10.关于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当时地方最高行政区划,行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 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③为保证官员尽职尽力,中央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加以控制; ④行省最高长官有权利决定或更改赋税征收制度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行省是当时地方最高行政区划,行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故①符合;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故②符合;为保证官员尽职尽力,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中央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加以控制,故③符合;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得更改赋税征收制度,排除④。故选①②③组合,排除ABC,选D。 11.明清两朝实施的“改土归流”,其正确含义是。
A. 开垦土地,兴修水利
B. 对地方官实行的人员流动制度
C. 设立土司等各级政府机关
D. 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员代替土司长官 【答案】D 【解析】 D 试题分析: 土司制度是古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地方制度,由地方的少数民族世家大族世代管理本民族地区。改土归流政策取消了少数民族世代相袭管理地方的权力,改由中央任命官员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AB错,是对“流”字的字面解析;C错,不是设立土司管理地方,是取消土司制度。 考点:地方管理制度 点评:土就是土管,流就是流官,可以流动的官,解此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改土归流的含义。地方制度还有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等,需要掌握。 12.周公粉碎商朝旧贵族的叛乱后,再行分封,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的封国以今河南商丘
为中心,包括今徐州和鲁南一带。若以封国之名称谓当时的徐州人应是 A. 鲁人
B. 楚人
C. 齐人
D. 宋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周成王平定商朝旧贵族的叛乱后,将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宋, 以今河南商丘为中心,包括今徐州和鲁南一带,故徐州人应是宋人,故D正确;鲁、齐在今天山东,楚是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地理位置不符合徐州,排除ABC。 13.“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
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 唐朝 B. 北宋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