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Pv4向IPv6的过渡策略

IPv4向IPv6的过渡策略

IPv4向IPv6的过渡策略
移动网络向移动IPv6的过渡过程中,IPv4的网络和业务将会在一段相
当长的时间里与IPv6共存,许多业务仍然要在IPv4网络上运行很长时
间,特别是IPv6不可能马上提供全球的连接,很多IPv6的通信不得不
在IPv4网路上传输,因此过渡机制非常重要,需要业界的特别关注和
重视。 IPv4向IPv6过渡的过程是渐进的,可控制的,过渡时期会相
当长,而且网络/终端设备需要同时支持IPv4和IPv6,最终的目标是
使所有的业务功能都运行在IPv6的平台上。
1、IPv4到IPv6的过渡方法
从IPv4到IPv6的过渡方法有三种:网络元素/终端的双协议栈、网络
中的隧道技术以及翻译机制。其中双协议栈和隧道技术是主要的方法,
而翻译机制由于效率比较低,只在不同IP版本的元素之间进行通信时
才采用。

(1)网络元素和移动终端上的IPv4/IPv6双协议栈双协议栈是非常重要
的过渡机制,从网络方面来看,网络设备(如GGSN)实现双协议栈对于
实现IPv4和IPv6的接入点并完成IPv6-in-IPv4的隧道都是至关重要
的,另外运营商IP网络和公众因特网边缘的边际路由器也应该是双栈
路由器。从移动终端来看,需要通过双协议栈来访问IPv4和IPv6的业
务而不需要网络上的翻译机制。
(2)隧道技术
如将IPv6的数据包封装在IPv4的数据包中并在隧道的另一端解除封
装,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过渡方法,隧道技术要求在封装和解除封装
的节点上都有IPv4/IPv6双协议栈的功能。隧道技术又分为自动和人工
配置两种,人工配置的隧道技术是在隧道的终点人工配置到某个特定的
IPv4地址;对于自动隧道技术来说,封装是自动在进行封装的路由器/
主机上完成的,隧道终点的IPv4地址被包含在目的地址为IPv6地址的
数据包中,如“6to4”隧道技术。

(3)网络上的IPv4-IPv6协议翻译器:翻译器是纯IPv4主机和纯IPv6
主机之间的中间件,使两种主机不需要修改任何配置就可以实现彼此之
间的直接通信,翻译器的使用对于移动终端来说是透明的,头标转换是
一种重要的翻译机制,通过这种方法IPv6数据包的头标被转换为IPv4
数据包的头标,或者反过来,IPv4转换为IPv6,有必要的时候对校验
进行调整或重新计算,NAT/P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Protoco
l Translator)就是采用这种机制的一种方法。
采用地址/协议翻译器需要转换IP数据包的头标,带来的问题是破坏了
端到端的服务(如端到端的IPSec),而且NAT/PT可能成为网络性能的
瓶颈,有可能限制业务提供平台的容量和扩展性。

使用网络中的地址/协议翻译器还是采用其它过渡方法主要由网络运营
商决定,一般来说,只有当两个通信节点的IP版本不同时才建议采用
翻译器。

2、IPv4到IPv6的过渡阶段
图1中给出了GPRS/WCDMA网络过渡到IPv6的一个简单描述,同样的原
则也适用于其它网络类型。

从图1中可以看出,开始的时候是只支持IPv4的GPRS/WCDMA网络,所
有连接到因特网上的终端都是纯IPv4的设备,NAT被用来节约公共的I
P地址。这些网络向IPv6过渡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图1 IPv4过渡到IPv6的各个阶段

(1)第一阶段:网络中有着一个个单独的IPv6孤岛,它们之间的连接是
通过在IPv4网络上自动或人工配置“IPv6 in IPv4”的隧道来实现的。
在这个阶段,向移动用户提供的IPv6业务绝大多数是由运营商的内网
络(Intranet)提供的,其它的一些IPv6业务通过在IPv4网络上的配置
/自动隧道来实现,传统的IPv4业务可以提供有IPv4或者双协议栈的
终端。在运营商的网络上仍然有NAT,通过分配临时地址来处理公共I
Pv4地址匮乏的问题。运营商的网络上还可以安装翻译器(如NAT-PT)
来完成IPv4与IPv6协议之间的翻译转换。
(2)第二阶段:这一阶段IPv6已经广泛部署并且有了大量在IPv6平台
上实现的业务,但是由于IPv6网络还不能达到完全连接,有时仍然需
要IPv4网上的隧道技术来与IPv6节点连接通信。

这个阶段由于所有新业务都在IPv6平台上实现,从而加速了IPv6的部
署。从IPv6的发展趋势来看,移动网络将率先进入这一发展阶段。这
时大量传统的IPv4业务仍然存在,很多移动节点上都安装了IPv4/IPv
6双协议栈。

(3)第三阶段:IPv6已经获得主导地位,IPv6网络已经实现了全球连接
而且所有的业务都在IPv6平台上运行,这时候将不再需要双协议栈功
能或者地址/协议的翻译机制,这使得网络结构更加简单,网络维护也
更加容易。

IPv6使得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全球可路由到的地
址。

3、IPv4向IPv6过渡的网络模型
3.1 网络模型
图2简单地显示出移动终端与GPRS核心网络的连接,移动终端与GGSN
接入点(AP)之间所建立的连接称为分组数据协议(PDP)上下文,移动终
端通过激活PDP上下文来获取其IP地址,图2中显示了两种不同的移
动终端连接到GGSN的两个不同的接入点上的情况。GGSN中的AP1是原
生的IPv6,始终连接到IPv6环境中。AP2提供通过IPv4网络隧道的I
Pv6连接,这一连接可以是“6to4”的、也可以是“4to6”的。AP3是
原生的IPv4,提供到纯IPv4服务/主机的连接。

图2 到GGSN的IPv4和IPv6接入点的连接

图3是过渡期网络模型分析的简单图解,只显示了移动终端和GPRS核
心网。使用运营商本地的IPv4和IPv6业务(网内业务)没有必要采用公
用IPv4地址或全球IPv6地址(站点本地IPv6地址就足够了)。

当用户离开运营商网络时,通信流要通过边缘路由器和防火墙,在这种
情况下,需要公用IPv4地址和全球IPv6地址。获取全球IPv6地址不
是问题,但是运营商的公用IPv4地址非常有限,因此需要提供临时的
IPv4地址的机制,如NAT。

当通过IPv4网络来连接某个IPv6主机时需要采用隧道技术,隧道的起
点可以是GGSN、边缘路由器、或者移动终端,隧道的终点可以是主机
或者IPv6网络边缘的路由器(如图3中的路由器1),如果隧道在主机
之前终结则由该路由器解开封装。
图3 过渡期的网络模型

图4显示了双栈移动终端在某个仅支持IPv4的外访网络上漫游,而用
户希望连接某个IPv6主机的情况。链路层的移动性是指移动终端可以
连接到其家乡GGSN并获得到IPv6网络的接入,外访网络上的SGSN通
过Inter—PLMN骨干网络的GTP隧道,将移动终端连接到家乡的GGSN
上,Inter-PLMN网络连接运营商的GPRS核心网和相关得有漫游协议的
运营商网络。
图4 链路层的移动性——MT从外访网络通过PLMN骨干网之间的网络
连接到家乡网络GGSN和某个IPv6主机

3.2 连接的不同组合方式

移动网络、移动终端、连接到的不同主机的IP版本都存在两种可能性,
它们之间的连接会出现不同的组合方式。一条基本规则是:如果两个通
信的IP节点的IP版本不同,网络中的某些节点就需要协议翻译。网络
元素和移动终端采用IPv4/IPv6双协议栈是一个确保通信节点能用同
一种IP版本通信的很好的解决方案。

在过渡期将会有三种不同的网络业务类型:
(1)传统的IPv4业务通过全球连接的IPv4网络来传输:由于缺乏公用
IPv4地址,必须采用私有IPv4地址和NAT。

(2)IPv6网络上的IPv6业务:这种情况下原生的IPv6路由即可完成,
不需要IPv4网络上的隧道或者协议翻译。

(3)IPv4网络上的IPv6业务:通信的IPv6节点/网络通过IPv4网络采
用隧道技术实现连接,有可能使用协议翻译。

使用以上三种网络业务的移动终端类型可以是纯IPv4的终端(常见的
第一代GPRS/WCDMA终端)、双IPv4/IPv6协议栈的终端、或纯IPv6的
终端(正在研发阶段),同样与之通信的对等主机也可以是双协议栈、纯
IPv4或者纯IPv6的。

3.3 过渡方式
(1)纯IPv4终端
纯IPv4终端主要是第一代的GPRS终端,提供给纯IPv4终端的是纯IP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