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越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中越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中越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摘 要]自中越两国恢复正常关系以来,两国在贸易、投资、技术合作和金融等方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虽然两国都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存在着社会矛盾复杂、技术落后、法制不完善等制约因素,但是随着两国政府的进一步改革创新,双方可借助历史的渊源、地理交通的便利以及两国产业结构的互补等优势,推动双边经贸关系的全面发展。文章在对两国经贸合作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动两国经贸合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越经贸合作;贸易;有利条件;制约因素 [作者简介]阮文政,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6)10-0028-04 自1991 年中越两国恢复正常关系以来,为了推动双方关系的全面发展,两国政府在加强双方的经贸合作关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目前,两国已经在中越边境设立了7个国家级口岸、9 个省级口岸和40 多个边境互市点;交通运输渠道包括公路、铁路、航运和空运已经全方位开通,双方已签订了投资保护、经济合作、贸易、技术合作等10 多个协定。1999 年2 月,中越两党领导人共同确定了“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指导两国关系发展的方针;1999 年和2000 年分别签定了陆地和海上边界划定协议;2000 年12 月,双方又签订了《新世纪全面合作的联合声明》,从而加强和扩大了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以上这些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两国的贸易快速增长,2005 年两国贸易额近81.9 亿美元,比1991 年增长254倍,中国已成为越南第五大贸易伙伴。两国经贸合作的迅速发展,来自于两国之间的共同努力以及有利的合作条件。然而,两国之间现在的经贸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充分利用优势进一步扩大两国之间的合作,对双方的经济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中越两国经贸合作的现状和特点 1991 年以来,中越两国在贸易、投资、技术合作和金融等方面的经贸关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一)进出口商品贸易方面 两国贸易具有商品种类丰富、贸易总量增长快、边境贸易比重大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两国进出口商品的种类:目前,中国从越南进口四大类100 多种商品,中国向越南出口五大类200 多种商品。越南出口到中国主要包括以下4 类产品:第一类,原料,包括煤、原油、铁矿石、药材、食用油、天然橡胶等;第二类,农林产品和食品,包括水果、红薯干、大米、各类豆类、热带水果等;第三类,水产品海鲜动物,如蛇、甲鱼等;第四类,日用商品,如高级木器、鞋类和肥皂等。同时,中国向越南出口的5 类主要产品是:第一类,系统设备、水泥生产线、制糖生产线等;第二类,机器设备、医疗设备、纺织设备、运输工具、农用机械等;第三类,原料、石油产品、水泥、钢铁、建筑用玻璃、化学原料、印染制品、农药、化肥等;第四类,粮食食品、水果、面粉、植物油、苹果、梨、植物种子等;第五类,日用品、药品、电子产品、服装、玩具等。 2.两国间的商品进出口总量迅速增长,2005 年达到1991 年的254 倍(如表2)。 3.在国家贸易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两国边境贸易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广西、云南为主要边境贸易点,1999 年,两国边境贸易总额为4.8 亿美元,2000 年广西与越南的贸易额达到2.6 亿美元,云南与越南边境贸易额为1亿美元。目前,广西云南两省区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和资源优势,积极开拓与越南经贸合作的潜力。随着中国加快西部大开发,广西云南与越南的合作领域将进一步拓宽,双方的经贸合作将更广阔。 (二)投资方面 据越南驻华使馆提供的材料,截至2001年3月,中国在越南的投资项目有98个,合同金额为203亿美元,居各国在越南投资的22 位。已经实施的项目为33 个,投资金额为6610 万美元,提供了1620 个就业机会,其他46 个项目正在逐步落实。投资的主要形式是合资;投资的地点主要集中在河内、海防、胡志明市三个基础设施相对完备的城市;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工业、制造业和农林业。截至2000 年6 月共有73 个中国内地企业在越南设立了办事机构,如果包括香港在内则共有290 个投资项目,合同金额为28 亿美元,居各国在越南投资总额的第三位。据越南投资计划部统计,到1998 年底,越南来华投资项目为362 个,合同金额为3.39 亿美元,是东南半岛对中国投资较多的国家。由于越南本国尚缺乏资本,因此对外投资还不发达,投资项目一般也是小型的。根据中国海关资料,2005年上半年新登记,越南在华投资项目为5 个,合同金额仅为33 万美元。

(三)科技合作方面 成立了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以引导和鼓励两国有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大学和科技型企业,在信息、生物和农业、气象、海洋、环境保护、和平利用核能以及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开展广泛的科技合作。同时双方积极推动农、林、渔业的互利合作,鼓励和支持两国有关企业和部门,在农作物、家畜、家禽、良种培育、农林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制造、海洋捕捞、水产养殖等方面加强交流和合作。已经进行的科技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1.技术与技术产品输出项目,包括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地矿技术、科技信息技术、天文技术、轻工技术等;2.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项目,包括生物食品、生物药品、天然化妆品的联合开发项目、环保项目、林业项目、旅游合作项目等;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及元江―红河流域开发保护合作项目,包括防护林和交通运输等项目。

(四)金融合作方面 为了支助越南太原钢铁厂和河北省北江氮肥厂设备改造,中国政府向越南提供总额为2.5 亿元人民币的优惠贷款,目前这些项目正在实施中。为了便于两国贸易结算,1993 年中国银行已经在胡志明市设立了办事机构,为两国贸易进行直接结算提供了方便。2000 年8 月,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分行与越南投资与发展银行广宁省分行签定了边贸结算协议,这意味着中越边贸金桥正式开通。此外,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方面,两国积极合作,中国在越南承包了公路、电站、酒店等项目的建造,1999 年完成金额8000 多万美元。两国边境旅游最近每年均达到100 多万人次。 二、中越两国经贸合作的有利条件 (一)中越两国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为双方发展经贸合作提供了保证1991年两国恢复正常关系后,两国高层领导人建立了会晤机制,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定,制定了长期的合作方针,双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和加强。

(二)中越两国具有深厚的传统友谊和特殊的地理位置 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两国人民有很多共同的习俗,在文化上容易沟通,有着许多共同的消费偏好。根据消费偏好理论,消费偏好重叠越大,就越有利于双方产品的交流,扩大两国的贸易。而地理上,由于两国有很长的边界线,并且已经在2000 年基本上解决了两国陆地和水上边界划分问题,使得两国间的往来比其他地区和国家更加便捷,同时具备了发展边境贸易的有利条件。

(三)越南政府支持和鼓励发展对外贸易和国际合作 1987年12月,越南政府通过了《外国人在越南投资法》之后,在1990年、1992年、1996年和2000年先后做了4次修改,进一步改善了投资环境,目的是吸引外资和加强对外经济合作。同时越南自身具有发展对外经贸合作的良好条件。这些条件是:7800多万人口,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相当大的产品销售市场;大量的素质较高但价格低廉的劳动力;丰富的矿产资源对本国资源贫乏的国际投资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相对落后的技术设备和有待完善的各个行业为投资者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以及1600多公里的海岸线等等。这些便利条件使越南成为当前东南亚地区吸引外资发展国际贸易的一个热点地区。 (四)两国经济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中国出口到越南市场的主要是工业制成品、织品、家电和设备等;而越南出口到中国市场的多为原料和初级产品,如矿产、农产品和特产等,尤其是中国已经加入WTO ,中国的企业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设备升级,更新下来的部分设备是越南所需要的。因此越南是一个很好的转移技术的市场。

(五)双方在改善交通运输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为两国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与越南接壤的广西已经开通了了水路、铁路、公路和航线,建立了立体全方位的交通渠道;而云南省已投资对昆明―河口铁路进行了一些技术改造,还将进一步增加对昆河铁路线路机车车辆改造的投入,以提高运输能力。目前,澜沧江至湄公河国际水运航线已经开通,同时开通元江至红河国际航运的问题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三、中越两国经贸合作的制约因素 (一)两国市场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 尽管两国政府积极鼓励发展对外合作,但是两国市场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法律不健全、执法力度不严、手续繁杂、办事效率差、官员贪污腐败现象严重等问题。我国边境贸易的退税问题,技术检疫办法落后,同时双方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解决商务纠纷的国际仲裁机构。

(二)边境贸易的管理有待完善 由于两国边贸活动发展很快,但管理未跟上,造成大量涌入越南市场的中国产摩托车,由于其价格极为便宜,迅速抢占大部分越南市场,几乎要把原先占主要市场份额的日产摩托车挤出。但是商家为了以价取胜降低成本,不少假冒伪劣产品便有机会流入越南,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了中国摩托车,甚至其他产品在越南市场质量信誉的危机。此外边境走私活动猖獗,也影响了两国正常贸易的进行。

(三)双方的企业和消费者对两国的市场认识不够 由于对双方产品互相宣传得较少,使企业和消费者对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