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9第九章-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9第九章-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3)扬长避短,合理优化。
(4)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5)强化管理。
二、城市环境规划的基本结构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宏观规划
城市环境功能区划
专项详细规划
综合分析与评价
规划决策实施方案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结构框图
三、城市环境规划的层次
(一)城市环境宏观规划的内容与步骤
三、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程序
(一)调查与监测
1.城市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背景的调查分析
2.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确定污染物和污染源)
3.城市环境质量的监测按照一定的目的在对一个区域 的各种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对环境质量进行总体的 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三、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程序
(二)评价
1.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
宏观而言,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一个地区的城市在数
量上的持续增长,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微观而言,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城市在规模 (人口、用地、生 产)、结构、等级、功能等方面的持续变化和扩大, 以实现城市结构的持续性转变。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的数量、规模和结构由小到大、
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协调到协调、由非持续到可持续 的变化过程。这种持续发展,即所谓的持续性,表现 在三个方面:①生态持续性;②经济持续性;③社会 持续性。
(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范——2013.3.1)
2.环境质量评价报告书:是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基
本成果,对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我国已明 确规定由建设单位承担。
二、环境质量评价制图方法
1.点状表示法 适于表示 点状空间分布 的要素,如污 染源、采样点、 井、泉等。
2.线状表示法
线状符号 是反映通过 河流、渠道 或铁路、公 路交通等线 状的排放物 的传播,它 以不同粗细、 结构和不同 颜色的线条 表示现象的 类别和数量 的等级。
各环境要素质量分级:
级别 大气 地面水 清洁 0-0.01 <0.2 微污染 0.01-0.1 0.2-0.5 轻污染 0.1-1 0.5-1.0 中度污染 1-4.5 1.0-5.0 较重污染 4.5-10 5.0-10 严重污染 >10 10-100 极严重污染 >100 地下水 0 0-0.5 0.5-1 1-5 5-10 土壤 <0.2 0.2-0.5 0.5-1 >1
具体说,城市环境宏观规划的内容与步骤为:
(1)城市总体发展趋势分析: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各 部门的产值、产业结构、发展规模与速度、人口规模
等。
(2)城市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分析:包括所需资源的数
量、质量、结构及资源消耗方式和计划,并在资源可
供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资源的供需状况。
( 3 )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包括能源承载力问题、 水资源及其它主要资源的承载力的问题。
浓度值,Cio为该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在获得 Pi 值以后,进行单一污染指数相加,以求得 某种环境要素,例如大气、水体或者土壤的质量指数 Pj:
Pj= ∑Pi
(i=1,„,n)
在各环境要素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可求出环境质量 综合评价值指数P: P= ∑Pj (j=1„„k)
例一:如某地区环境质量评价中选择的污染要素,污染因子和采 用的评价标准如下表,表中同时列出了实测的各污染物浓度值, 采用均权叠加法可计算该地区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P值。
环境质量评价: 单要素:逐一评价
联合评价:两个以上的要素 地上水和地下水 综合评价:环境整体质量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按照一定的目在对一个区域的各 种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对环境质量进行总体的定性 和定量的评定。
二、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 环境质量评价包括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 3类。
回顾评价: 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某环境区域的历史环 境资料,对该区域的环境质量发展演变进行评价。
第九章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 续发展
第一节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
第二节 环境质量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及制图
第三节 城市环境规划
第四节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案例分析
第一节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
一、概念
城市环境质量:
环境总体或要素对人群生存或自然繁衍以
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度。
环境质量评价:
根据环境(包括污染源)调查与监测资料, 应用各种评价方法对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做出 评价与估计。
(二)城市环境专项规划的内容与步骤
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固体废物综 合整治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制定各专项规划,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规划方案要体现综合整治的思想
(2)确定的综合整治方案实施后必须满足 污染物消减量的要求,必须能满足环境目 标值的要求。
(3)各种可能的方案或方案的组合,要 经综合分析达到整体优化。 (4)各方案的实施要考虑水、气、渣等 各单项污染的相互作用,防止污染的转 移和二次污染的产生。
3、科学性原则
4、可操作性原则
(二)指标体系的构成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一个目标层、准
则层、指标层。
第五节 案例分析
案例一: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空间遍 存在的问题
案例二: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格网城市模式——台州市 永宁江中心段城市设计
(3)美学评价: 指当前美学价值。
(4)社会环境质量评价: 当前城市的社会
一般来说属于城市社会学的范畴。
环境状态与城市健康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影响评价 : 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
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impact)进行预测和评价。 对象:1.城市生活环境质量 2.污染防治 3.风景区或旅游区开发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二届联合国人类住区大会(Habitat II)
通过的《伊斯坦布尔人居宣言》“为了维护我 们的全球环境,改善我们人类住区的生活质量, 我们决心要采用可持续的生产、消费、交通和 住区发展模式”,保证“我们的城市成为人类 能过上有尊严、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 望美满生活的地方”。
2.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和污染物的分布机制
3.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三)防治对策研究
四、评价要素与评价因子 1.评价要素:
大气、水体、噪声、土壤、社会生活
2.选择评价要素的原则:
a.控制污染:健康、生存、繁衍
b.生活环境质量:生产、生活、文娱活动
c.风景区:美学标准防治对策研究
(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环境纳污能力分析:预测 主要大气污染物、水污染、固体废物的排放量以及生 态环境的破坏程度。
(5)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综合分析
(6)确定总体环境目标:根据有关环境标准、环境
现状与变化趋势、居民生活对环境的要求以及规划期
的经济承受能力确定总体环境目标。 (7)确定城市的宏观环境与发展战略。
在台州市的位置
在 永 宁 江 位 置
场地现状
创 新 的 网 络 结 构
规 划 概 念 分 析
构 造 肌 理
绿地系统分析
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交通系统分析
案例三: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
水泥硬化和渠化的永宁江段(由侧下半部)与生态保育和恢复后的永宁江段 (上半部分,左侧为永宁公园)的对比。
四、评价要素与评价因子 3.评价因子:
感官、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精神
4.选择评价因子的原则:
a.根据评价对象(要素)和目的
b.根据区域生产的污染物种类
c.尽量选择国家标准
五、评价方法
1.均权评价法:
Pi= Ci/Cio
式中,Pi是单一污染指数,Ci表示某种污染物的实测
公园场地现状: 硬化的防洪堤
洪水泛滥安全格局分析,作为公园生态防洪设计的依据。
公 园 高 程 设 计 和 内 河 湿 地 系 统
公 园 总 平 面 图
景观盒与乡土野草
恢复后的堤外生态湿地
恢 复 后 的 堤 外 生 态 湿 地
恢复后的堤外生态湿地
3.城市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P=P地面水+P地下水+P土壤+P大气 按∑P值大小,将环境质量的评价分为6个级: I级 0 清洁 II级 0.1-1.0 尚清洁 III级 1.0-5.0 清污染 IV级 5.0-10.0 中污染 V级 10.0-50.0 重污染 VI级 50.0-100.0 极重污染
解:1.计算单一污染指数,对上表中的污染要素和污染因 子进行编号,并将其作为下标,如P11代表空气污染要素 中的so2污染指数, P12代表降尘的污染指数,各计算值 为: P11=0.23/0.15=1.53 P12=9.8/8.0=1.23 P21=60/50=1.20 P31=0.004/0.01=0.4 P32=0.007/0.1=0.07 P41=0.0006/0.002=0.3 P42=0.001/0.01=0.01 2.计算各环境要素污染指数值 P1= ∑P1i=1.53+1.23=2.76 P2= P21=1.20 P3= ∑P3i=0.40+0.07=0.47 P4= ∑P4i=0.30+0.01=0.31 3.计算环境污染综合指数 P= ∑Pj=2.76+1.2+0.47+0.31=4.74
六、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实例
1.北京西 郊环 境质 量综 合评 价
2.沈阳地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3.渡口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第二节 环境质量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及制图
一、环境质量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1.环境质量报告书:是指在调查研究和科学检测所
得的大量基本数据的基础上,所编写的反映一定地 区环境质量状况和改善环境质量对策的技术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