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羊毛产业

中国羊毛产业

中国羊毛产业:路在何方文·战英杰图片1羊毛是人类在纺织史上最早利用的天然纤维之一,羊毛纤维柔软而富有弹性,羊毛制品具有手感丰满、吸湿性强、保暖性好、穿着舒适等优点。

人类利用羊毛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后来由中亚细亚向地中海和世界其他地区传播,逐渐成为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

目前中国毛纺工业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成为世界羊毛生产大国,总量位居世界第二。

不仅如此,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加工国家,占世界羊毛加工量的35%。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羊毛的消费量也在增长,中国羊毛消费占世界羊毛消费量的20%,其中消费的羊毛服装占世界羊毛服装总产量的36%。

近年来,中国羊毛产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国内羊肉价格居高不下,羊毛价格低迷,导致农牧民放弃细毛羊饲养,原料羊毛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80%以上的羊毛用量来自国外。

中国毛纺工业已成为一个国际市场高依存度产业。

国际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国内毛纺企业在失去国际市场之后,首要选择是转而求助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一大批中小企业面临生死抉择。

如果企业倒闭,可能出现众多的债务、劳务纠纷、农民工回流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毛纺织品的传统市场,占中国羊毛制品60%消费量的欧盟国家,开始压缩支出,减少高档服饰支出费用,国外订单明显减少,这严重影响到国内毛纺企业的生死存亡。

中国羊毛业如何突破僵局、焕发新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中国羊毛业发展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山羊和绵羊养殖户数量不断增长,羊毛产量持续增加。

尤其是最近十余年来,在世界羊毛产量呈下降势头的大背景下,中国羊毛产量却却稳步增长(图1),其中半细羊毛的产量增幅较大,粗羊毛和羊绒产量也有所增加,细羊毛产量则基本保持稳定(图2)。

目前中国羊毛年总产量基本维持在40万吨以上,2009年我国羊毛产量为41.21万吨,生产总量仅次于澳大利亚。

从羊毛不同类别占比看,中国细羊毛、半细羊毛和其他毛(粗羊毛、杂交毛)的产量大约各占1/3(图3),半细羊毛和羊绒占比略有上升,而细羊毛比例则呈明显下降态势。

1989年细羊毛产量占羊毛总产量的50.8%,上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羊毛和羊肉比价不合理,细毛羊产区出现了土种公羊与细毛羊杂交的“倒改”现象,细毛羊品种基因严重退化,严重影响了后代的性状和产毛能力,2009年细羊毛产量占羊毛的比重下降到34.1%,国内毛纺企业更多依赖进口高品质的澳毛,国产羊毛主要用于地毯和家具(如座椅靠背等),真正的美利奴细羊毛仅占羊毛产量的10%左右。

尽管中国羊毛生产发展迅速,但由于羊毛加工和消费能力巨大,每年仍约有一半以上的毛纺工业原料来自国外,其中精纺所用的细羊毛主要依赖从澳大利亚进口羊毛,澳大利亚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羊毛供应国(图4),2009年我国进口澳毛17.5万吨,占澳毛出口额的一半以上。

研究表明,中国目前有408万毛纺纱锭的加工能力,每年需35万吨左右净毛原料,虽然国产净毛折合为12.7万吨,但实际收购上来的羊毛最多为11万吨,仅占需求量的30%,中国国内羊毛供求缺口较大。

中国羊毛产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一)挑战和困难从现实情况看,我国羊毛产业形势不容乐观,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和困难。

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1、中国羊毛生产方式落后,产品质量不高中国羊毛生产大多以农户为单位分散养殖,养殖规模小,以小农户饲养为主。

全国小农户所占比例达98.4%,小农户提供的产品占73.1%,小农户户均饲养规模仅5只,全体养殖户户均养殖规模也仅有6.7只。

在牧草品种培育、草场养护、引进优良羊种、羊群饲养、剪羊毛、羊毛分级、打包等方面缺少资金购买先进的设备和引进先进的技术,机械化程度低,缺少专业化分工协作,劳动效率低,缺少规模经济效益。

国家为了解决草场退化问题,倡导羊群圈养。

然而羊群的圈养技术较难掌握,圈养的羊群很容易发生疫病。

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我国未来羊毛产量也很难有较大的增长。

虽然我国细毛羊主产区羊毛质量有所提高,但国产羊毛在质量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羊毛细度由60~64支为主,向66~70支过渡,66支以上细羊毛逐年增长,但我国的细羊毛和半细羊毛的比例仍然很低,可纺64-70支的羊毛产量不足全部细羊毛产量的1/10。

而细毛羊生产受肉羊业发展冲击,“倒改”现象严重,细毛羊有退化趋势,这意味着细毛羊品种的消失,不仅会导致羊毛质量下降,而且几十年的投入从此没有产出,“倒改”的损失无法估量。

2、中国国产羊毛产量不足,无法满足原料需求大量的羊毛产品出口和国内市场消费,使中国成为绵羊毛的加工消耗大国。

仅以2008年为例,我国国产绵羊原毛30万吨,洗净后可用净毛8.7万吨,而当年我国合计使用洗净毛达33.4万吨,国产羊毛仅能满足26%的需求量。

与此同时,由于国内肉羊产业的高速发展,羊毛业发展受到了一定冲击,国内羊毛业的自给能力进一步降低。

尤其是在细支和超细支羊毛方面,服装用纺织品的轻薄化、凉爽化直接导致毛纺织品对纤维细度的追求。

以澳大利亚为首的羊毛输出国培育出平均直径16.5~19.5μm的超细绵羊毛纤维,接着又发展了平均直径13~16μm的特超细绵羊毛。

中国对这种细支和超细支羊毛的进口量呈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目前中国在羊毛进口上实行配额管理,对配额内羊毛实行低税率,配额外实行高税率。

根据WTO贸易规则,配额外关税下降是必然趋势,因而进口羊毛更具有价格竞争优势。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市场的羊毛价格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极可能导致中国羊毛生产出现较大幅度的滑坡。

而中国毛纺企业受利益的驱动,当然愿意购买物美价廉的进口羊毛,这样国产羊毛在竞争中只能处于劣势。

可以设想,如果物美价廉的澳毛大举占领中国市场,中国羊毛产业将会面临生死危机。

一旦中国羊毛业垮掉了,进口羊毛就具备了垄断中国市场的条件,中国羊毛产业是否会重现大豆产业的厄运值得三思。

3、中国羊毛产业管理和服务体系落后我国在育种、羊毛生产、社会化服务、专业分工协作、牧场建设、质量检验、羊毛销售等各产业链节上缺乏严格的管理,特别是羊毛流通的市场体系亟须建立。

农牧民缺乏统一的销售组织,在市场上议价能力低,存在农牧民卖毛难、卖价低的问题。

而羊毛储备体系的缺失以及国际羊毛价格的波动,导致国内羊毛价格不稳定。

中国羊毛流通体系中拍卖环节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优质羊毛优质优价难以实现,容易挫伤羊毛生产者的积极性。

中国羊毛从生产环节开始就分级不细,同时一些羊毛质量检验机构缺少先进的专业检测设备,难以对羊毛质量进行权威鉴定,这既影响了羊毛生产者收益,也给下游毛纺织行业带来很多采购问题,一些毛纺企业甚至认为,如果把羊毛价格和羊毛质量联系起来考虑的话,购买进口羊毛还是比购买国产毛合算,导致国产羊毛不具有国际竞争力。

4、其它纤维制品对羊毛消费构成威胁羊毛的纺纱和织布成本要比其他的竞争性纤维高。

通常,每公斤羊毛的纺纱和织布成本在35~120美金,而其他竞争性纤维则在10~35美金,在加工羊毛衣服时,成本最高的环节是纺纱和加捻。

而在这两个环节中,羊毛的竞争性纤维优势尤为明显。

对羊毛消费构成主要挑战的是棉制品。

棉纤维凭借其同样纯天然、舒适的纺织特性,正在取代羊毛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

在中国服装零售市场上,棉的价值份额已经增长到43%,数量份额也稳定在54%,而羊毛的价值份额仅为17%,数量份额则更少,仅占5%。

近三年中,棉质服装在中国市场的数量份额一直保持稳定。

此外,亚麻服装在休闲装及春夏季服装中得到了大量的使用。

凭借轻盈、保暖性好的特点,蚕丝在床上用品消费中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人造及合成纤维也对羊毛消费构成威胁。

在国内纺织品消费市场上,人造纤维在可用纤维中占支配地位,在1995~2009年的15年间人造纤维增长了三倍,致使纺纱用人造纤维占据了纤维使用量的68%。

羊毛的竞争性,尤其是国内市场的毛织品和廉价机织物所用的中国美利奴羊毛,受到了人造纤维的威胁。

人造纤维不仅包括价格低廉的涤纶纤维和晴纶纤维,同时也有品质优良的一些品牌人造纤维产品,这就意味着人造纤维所拥有的决不仅仅是低端消费者市场,更有一些高价值份额市场有可能被其占领。

概言之,羊毛在品质、款式、时尚性、颜色和价格等许多方面都不及棉及人造纤维,尤其是存在容易缩水,不易存放,不耐洗、不易保养等弊端,羊毛制品正在某种程度上失去消费者的钟爱。

尽管市场上已出现易护理并可机洗的羊毛织品,但消费者仍然认为羊毛织品不易护理。

这也是人们认为羊毛不适合用于制作休闲服装的一个主要原因。

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他们更希望购买时尚类服装来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品味。

(二)潜力和优势中国羊毛产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1、稳定的原材料来源中国幅员辽阔,草原面积广大,新疆、内蒙古等牧区都是我国毛用羊的天然牧场。

在其他农区,随着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畜牧业,各类舍饲、半舍饲养羊场在中国大地星罗棋布。

由于中国有几千年的养羊历史,广大群众具有良好的养殖经验,在普通农户中小规模饲养羊只以提高家庭收入也极为普遍。

近百年来,我国引进国外细毛羊品种对原始土种绵羊进行杂交改良,先后育成了中国美利奴羊、东北细毛羊和新吉细毛羊等19个中国细毛羊品种,年生产细羊毛10多万吨。

这些品种的育成对中国羊毛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2、先进的加工工艺羊毛在中国的使用已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经过劳动人民的世代努力与探索,我们对羊毛从采集到纺织等各项加工工艺都比较成熟,而且为广大群众所普遍掌握。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羊毛的各项加工工艺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虽然我们一度在细支及超细支的羊毛纺织工艺上有所欠缺,但近几年来我们不断的从澳大利亚等纺织行业比较先进的国家引进先进的羊毛生产加工技术,目前我国的羊毛加工工艺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3、广泛认可的优良品质羊毛作为纯天然纤维,拥有多项优良品质。

更为重要的是羊毛在消费者眼中保留有十分鲜明的形象,被看作是身份和地位象征、最上档次和质地最好的纤维。

多数城市白领认为品质是职业装最重要的特征,羊毛自身拥有的优良品质特性使其在职业装等正装领域拥有越来越多的支持者。

而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对职业装的需求将逐年增加,羊毛尤其是超细羊毛也因此面临需求进一步增加的良好机遇。

随着国内羊毛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产羊毛质量也不断改善。

如采用羊毛细度基因生物检测技术,新疆农垦科学院于2009年底研制成功中国美利奴超细型羊毛纺织品,羊毛细度能达到80支以上水平,大大提高了国产羊毛的可纺性能和纺纱支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毛纺工业高档产品优质国产羊毛原料的空白。

4、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中国是世界上羊毛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到2000年,中国羊毛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