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个案分析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个案分析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个案分析
摘要:儿童自闭症是对儿童成长有严重影响的发展性障碍,融合教育为自闭症儿
童的治疗提供了更为良好的生态环境。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都
在推行融合教育。本文在融合教育背景理论的基础上,运营个案研究的方式,探讨
了自闭症儿童学龄前融合教育的问题及可行性,分析了我国自闭症儿童学前融合
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行融合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自闭症;融合教育;推行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个案分析
一、问题提出
自闭症是指在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关系上有障碍,主要表现在行为上孤立、
奇特、感觉异常、动作刻板反复,语言发展受阻,沉浸在自我封闭的世界里
【1】。融合教育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置在一起实施教育,为特殊儿童创造
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环境【2】。融合教育的目的是增加特殊需要儿童与普通幼儿
交往的机会。年龄相当的幼儿可以提供适当的社会和语言示范。融合教育的另一
个重要的功能是低龄的特殊需要儿童会利用融合的环境,观察并模仿其他普通儿
童而获得更好的技能。融合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3】。
二、研究对象
男,2010年7月5日出生,足月剖腹产儿,出生时未见异常,11个月的时
候就能行走,但一直都是用小跑的方式,不能稳定的行走。有语言,但不能和别
人进行复杂的交流。其家族没有类似病例。父亲是一名电脑编程员,母亲是一名
运动员。1岁时检查有癫痫,1岁3个月时被诊断为自闭症,一直在康复机构训
练,随后转入北京市一家融合教育机构训练。
三、研究前的评估
用自闭症行为量表(ABC),对他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
这五个方面进行了评估,发现对象在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五
个方面都有中度程度的障碍。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评定如下:
(一)社会行为习惯
对象与人交流很少,常自言自语,多动不安,有明显的冲动和破坏行为:
摔东西、不听从老师指令、大喊大叫、随意离开座位,为了逃避上课,会有一些
故意的逃避行为,如:把凳子藏起来、把书撕碎,躺在地上不起来,甚者大哭大叫。
(二)课堂注意力的维持
对象注意力特别差,总是东张西望,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觉特别敏感,如
果周围有什么细微的声音,他会马上去寻找,不能集中注意力在老师的身上。数
学学习能力差,只能数出10以下的数字。喜欢听故事,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
他能认真的听,但如果有什么细微的声音还是会吸引到别的事物上面。
(三)与同学的互动与交流
对象课前一直拉紧妈妈,不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小朋友触碰到他,他就会
马上缩回去,或者大声喊叫。下课后喜欢一个人在角落玩毛绒玩具,或者玩羊角
球,也不会主动的和其它小朋友玩,有时会发出很大的声音,不顾忌其它人的感
受。
(四)与父母的互动
对象一直由母亲照顾他,一旦分开,就出现有分离焦虑症。妈妈有要离开
的动向,就会搂着妈妈的脖子大哭。
四、研究方法
(一)确定干预内容
基于前期的观察结果,确定了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内容:问题行为、同伴互
动技能、注意力、分离焦虑。问题行为包括大喊大叫,大哭大闹,突然离开教室,
破坏东西,刻板动作(每次要坐同一个位子,玩同一个玩具,看自己的手等)。
同伴互动技能包括不主动和同学玩,拒绝或抗拒同伴的触碰,模仿同伴,不懂的
分享。注意力包括上课时容易被细微声音分心,不能稳定坐在同一个位置。分离
焦虑包括跟妈妈的暂时分开。
(二)研究方法及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单一受试研究法,对研究的个案行为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观察
和记录。隔天记录个案以上4项内容的训练情况,每周对个案进行观察评量。每
次观察评量时间为50分钟,将每次观察评量的结果作为目标行为变化发展的依据。
(三)研究过程
以个案的融合教育为线索,大致分为3个阶段:自闭症个案初入幼儿园阶
段(第一个月),父母与特教老师阶段(第二个月),家长撤离,同伴介入阶段
(第三个月)。通过对3个阶段的干预来记录个案在行为,注意力、同伴互动及
分离焦虑方面的情况。
1.自闭个案初入园阶段
入园第1天,自闭个案对周围情况不熟悉,一直处在高度防御的状态,眼
神一直在四处乱飘,由于不熟悉的事物太多个案一直很紧张,不自主的动作特别
多,一直要求去厕所。之后的一周,不论去哪,都必须由妈妈陪着,在上课时没
有任何注意力,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大哭大闹,或
者突然跑出去,影响其他学生上课。
2.特教老师介入教学阶段
特教老师介入教学,重新给个案安排课程表。因为该幼儿非常喜欢画画和
音乐,由特教老师陪同,最后自由活动和其他小朋友互动,妈妈也一起参。
3.同伴介入阶段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此个案对周围的环境已慢慢的熟悉,这时慢慢的诱导
个案与其他同学互动,让其他同学每天早上刚到校就主动去和他打招呼,经过一
周后要求每天早上和任意一个小朋友打招呼,并握手,两周后要求个案每天早上
主动的去自主挑选小朋友和他们打招呼,并握手。
4.家长分离阶段
上课前妈妈帮他拿水杯为借口离开,然后由他小朋友陪在身边。刚开始妈
妈离开5分钟,慢慢的时间越来越长。尽可能多的让他多和幼儿老师、其他小朋
友交流,减少他对妈妈的依赖。
5.注意力的训练
鉴于他喜欢听故事,就给他讲一些他感兴趣的故事,一旦发现注意力转移,
即停止讲故事,并告诉他如果明天还想听就应该集中注意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强
化,注意力有所改善。
(四)实施评量
三个月结束时,家长,特教老师,幼儿老师对整个情况做出总结和评论,
并做出下一步实施的计划,以及需要修正的问题。
五、结果
(一)社会行为习惯有所改善,课堂秩序的遵守有所好转。
该研究对象有一些自我刺激行为和不自主的活动,如:不停的拍桌子,撕
碎书本,上课时突然跑开等,都影响了课堂的教学。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自闭幼
儿的哭闹,乱跑,攻击,突然站起来,撕书等问题行为逐渐减少,对日常生活指
令能够及时做出正确回应,在律动游戏中有了初步的规范性和纪律性,在后期基
本能遵守课堂秩序,问题行为逐渐减少。
(二)课堂注意力的维持。
注意力明显改善,能够听完一个完整的故事,在上其他的课时能够和老师
有时进行眼神的交流,不过时间不能够持久,需要不断的加强。
(三)同伴的互动增加。
经过干预会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有时还主动去握小朋友的手,在上活动
课时需要小朋友手拉手时,也愿意和小朋友拉手。自闭症儿童可以在融合情境下
受益,因为融合提供了更多机会让障碍儿童者与非障碍者沟通和社会互动。
(四)分离焦虑
由于长期是妈妈一人照顾他,所以他对妈妈特别的依赖。通过融合教育,
让他与同伴进行互动,减弱他对妈妈的依赖。目前,有了明显的改观,在自己喜
欢的课堂上能独自一人听完一节课。
六、总结
通过幼儿园融合教育,该研究对象改善明显,开展融合教育,对自闭症儿
童所起的帮助和积极作用是明显的,实施融合教育可能逐渐成为引导自闭症儿童
回归主流社会的重要方式。
融合教育具体实施需要家长、幼儿教师、特教专业教师的通力合作,家长
的积极配合也是积极性促进因素。
参考文献
[1]徐光兴.孤独的世界[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6.
[2]赵建中.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 社,1996:65267.
[3]魏寿洪.自闭幼儿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
(6):56-5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