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数学微课
本文首先阐述微课应达到的标准,说明在大学数学
微课中增加趣味性的重要性,进而给出增加趣味性的几点建议.
大学数学是高校理工科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程.多年来,由于
课程学时不足、学习效果反馈不及时以及课后练习少等原因,学生在
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微课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领域的应用,也
是大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微课不仅能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创造性,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自主性,提高学
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得教变得更轻松,学变得更有趣,成为传统课
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延伸.因此,开展大学数学微课教学有其特
殊的价值.以下是我们在开展大学数学微课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微课应达到的标准
1.选题典型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做微课,微课的选题必须是教学
中典型、重点和难点的问题、是传统教学中解决不好或者不能很好解
决的问题,而且选择的题目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
2.设计合理
大学数学的教学对象是大学生,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有一定的学
术研究性,因此要强调教学的设计与组织,制作微课要对原有的内容
进行重新组织与设计,对微课质量的考察在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
3.主题突出
微课,即微小课堂,以浓缩精华著称,所以微课在制作过程中要
保证主题突出,强化亮点,清晰板书配合.要用简明干练的语言在简
短的时间内阐述清楚相关知识点,将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
引导学生有效率的学习.传统的大学数学课程“黑板+粉笔”枯燥乏味,
单纯的PPT讲授也没有太大的实效性,所以新型课堂“微课”为了要达
到好的效果,应该主题突出,有自己独特的亮点,提升微课的水准.
4.内容科学正确、逻辑清晰
要求讲解准确清楚,言简意赅.教师备课时要充分地研究学情,
做到课堂无学生,心中有学生.要准确地把握教学节奏,快慢适当.
5.作品结构完整、规范
微课的制作要反复打磨,微课一定是精品课的浓缩.音频视频及
多媒体技术实现等都要求准确规范.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逻
辑性强,易于理解.讲解过程要紧凑流畅.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考
虑到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有一节精彩的微课.
6.趣味性强
在保证知识点的准确性和知识逻辑的严谨性之外,可以适当强调
微课画面的趣味性和微课情景的趣味性,力求新颖别致,让数学课更
有吸引力;比如在微课内容的最后可以设置闯关练习题,让学习更像
是闯关游戏.让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为了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微课”,并取得好的效果,在制作微课的过程
中就要突出“微课”的趣味性.
7.教学形式新颖
微课要能体现教师的教学特色,充分体现教师的授课风采和人格
魅力,引发学习者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1,2].
二、在大学数学微课中增加趣味性的几点建议
微课是学生自主观看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地点不限.正是由于是
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微课的制作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要
有足够的趣味性让学生爱上“微课”,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那么
提高微课的趣味性就变得至关重要.下面给出增加趣味性的几点建议.
1.素材选取的趣味性
选取的素材和案例应该尽量与我们的生活相关,做到课堂生活化,
微课游戏化,这样的微课才能更有魅力,才能更具有持久性.比如在
学习高等数学课程求函数最值的问题中,可以选取生活中的最短路线、
商品的最大利润和鱼群的最大捕获量等案例,这样的案例有助于集中
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2.多媒体手段的趣味性
适当增加声音、动画或者视频.微课是一种播放形式,学生是主
体,知识的传授是被动的.所以有必要对声音的制作进行挖掘,比如
让微课录入的声音变成学生感兴趣的声音;PPT页面的转换可以用动
听的音符等等;思考题页面也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能让学生感兴趣的
动画,让学生根据动画情节思考问题等等.
3.教具展示的趣味性
在教学内容引入的过程中,如果有适当的教学展示可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定积分应用的内容时,老师可以准备矿泉水
瓶、漏斗、台灯罩、棱柱状铅笔、空心管等教具,让学生描述这些几
何体的特征进而引入它们的求解方法.
4.教学游戏的引入
在微课内容的最后可以设置闯关练习题,让学习更像是闯关游戏.
例如高等数学有50节视频的话,最后每名学生都会有一个闯关成绩,
是30个五星闯关,还是20个五星闯关,这对学生既是一种挑战也是
一种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们在游戏的情境下完成学习的任务,让学
习知识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3].
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强,适当增强趣味性,能体现出
教学特色,但是也不要故意增强趣味性而偏离了我们学习的目的.无
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教师而言,微课无疑都是一次思想的改革.它促
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同时,还提供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最终达到
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我们应该把每一节微课都尽量做到精心、
精彩、精致、精益求精。
作者:张丽春 杨月婷 来源: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