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管理采用正向激励好

安全管理采用正向激励好

安全管理采用正向激励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管理采用“正向激励”好
近日,某石油化工企业在9月份的安全考核公报中看到,该企业改变
以往“只罚不奖”做法,对班组考核中增加了按章操作、排除隐患、预
防事故等方面的专项奖励,而受到“三违”罚款的数量和班组个数比以
往大大减少。据了解,这是该企业新近尝试“正向激励”推出的新举
措。

所谓“正向激励”是通过制定一系列行为标准以及与之配套的激励政
策,如奖励、晋级、升职、提拔等,鼓励职工更加积极主动工作的管理
考核机制。

现在,许多企业都会有专门的经费奖励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职工,
不仅授予荣誉,还会给予经济奖励,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鼓舞了职工的
士气,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相对于这种“正向激励”方
式,在安全管理方面,大多数企业采取罚款比奖励多的“反向激励”,
造成职工多是被动接受管理,在安全方面缺少主动性。借鉴其它方面的
经验,笔者认为企业安全管理应多用“正向激励”的方式。

笔者最近在基层采访时也了解到,不少企业以“安全明星”驿站,
对安全先进个人、岗位、集体进行必要的奖励等“正向激励”法治理
“三违”,成效显着,“三违”现象越来越少。
众所周知,“三违”是事故“嫡亲”。据权威数据统计,有70%至
80%的事故,是由人的违章行为引起。有鉴于此,各企业都将治“三
违”、除隐患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并不断加强了对“三违”的查处力
度。然而多年来,企业对职工“三违”的处理,多是罚钱、扣分和曝
光。殊不知,一味的惩戒会激起职工的逆反心理,有的甚至会破罐子破
摔,越罚越违章、越罚越麻木。“正向激励”法这一有力措施的实施,
在克服上述问题上,则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正向激励”法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体面劳动和快乐工
作的具体表现。激励目的在于,激发人们的正确动机,调动人们安全生
产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人的正确认知效应,从而保证其在生产中能够
更自觉地抵制“三违”。设立“安全明星”驿站,对安全先进个人、岗
位、集体进行必要的奖励等“正向激励”法,既可使职工的利益少受损
失,又消除了职工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增强了职工的荣誉感和自豪
感,有效地调动了职工自觉搞好安全生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自觉做到上安全岗、干安全活,杜绝违章。

其次,推行“正向激励”法,是不断推进安全生产创新的需要。随
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环境的变化,职工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也在发
生着变化,因此必须不断创新安全管理办法与之相适应,才能更加有效
地遏止“三违”现象。片面和一味地采用罚钱、扣分和曝光等办法治理
“三违”,其效力肯定是“功倍事半”,这也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安全生
产管理机制,进一步推广像“正向激励”法一类的管理办法,多管齐下
地消除“三违”、抓好安全生产。

再次,实行“正向激励”法,是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需
要。安全生产文化,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有力支撑。目前的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越来越触及到安全生产的实质和其本源内涵。“正
向激励”法,正好充当了安全生产文化中激励功能的有效载体。

当然,企业采取罚款的方式,是因为大家都认为按章操作等安全行为是
制度规定的要求,是每个职工应该做的事情,做好是无可厚非的,但做
得不好就是不应该,就应该受到惩罚。这个道理没有错,可是在实际工
作中遇到各种“插曲”。因为安全贯穿生产的各个环节,一些职工偶尔
会出现一些小疏忽,但只要被安监人员抓到,就要被惩罚,而且现在一
些企业还实行“连坐”制度,自己没做错也有可能被惩罚,这样就让很
多职工心里不舒服,有疙瘩,产生对立情绪。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
企业可以转变思路,对安全管理除了采取“反向激励”外,还要多采取
“正向激励”机制,不能让职工总是在安全上只吃苦头,尝不到甜头。
很多时候,鼓励和适当奖励比批评、罚款效果更好。

实际上,使用“正面激励”的方式也要讲求方法,最重要的是体现
公平。企业应制定完善的“正向激励”规章制度,对如何评比出“安全
明星”,用什么样的奖励方法都要公示,经得起职工的质疑,让每个职
工都能按照要求积极争取。不能仅仅是管理者私下就做了决定,最后发
个公告告诉大家就完了,这样不仅起不到正面激励的作用,还会产生新
的矛盾。对于评比出的安全先进个人和安全行为,企业要加大宣传力
度,让其发挥示范作用。

总之,企业如果能用好“正向激励”的安全管理方式,一定更能调
动职工搞好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过,不管是奖励还是处罚,都只
是促进安全的手段,实现安全生产最终还是要在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操
作技能上下功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