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基层政府执行力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基层政府执行力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基层政府执行力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摘要】提高基层政府执行力是促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利国利民的政策得以全面落实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我国基层政府公信力和号召力的必要措施;也是全面提高我国政府执行力建设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政治环境稳定和谐,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这与我国政府强大的执行力是密不可分的。

但与此同时,我国某些基层政府执行效力不强、执行主体缺乏道德素养、扭曲中央政策精神实质、附加执行中央政策等现象还是经常出现。

本文重在研究基层政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来提高基层政府执行力,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社会发展。

【关键词】基层政府;执行力;存在问题;对策;
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这是“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

政府执行力是指各级政府决策、执行决策、监督决策执行所表现出来的行动、操作和实现能力及效力。

我国政府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五层级行政组织体系,依次为中央政府一省级政府—市级政府一县级政府—乡级政府。

本文所涉及的基层政府行政组织主要是指县、乡两级政府。

基层政府执行力是指基层政府基于合理落实上级政府各项政策并为老百姓提供公共服务这个作用点下,在保证执行方向正确、执行强度有力,有效克服执行阻力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综合能力和手段的合力。

一、基层政府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基层政府执行力总体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表现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附加性执行,替换性执行,象征性执行;或者机械执行,野蛮执行;或者是该作为而不作为,乱作为,不该作为却乱作为等诸如此类的形式,以至于导致愈演愈烈的执行表面化、执行局部化、执行扩大化、执行全异化、执行停滞化等现象的出现。

基层政府执行力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执行态度方面
在公共政策传递到基层政府组织或部门中时,极有可能被基层政府执行主体部门进行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政策过滤”或者“政策解释”以至于政策权力化,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合法化,这样必然形成推托敷衍、阳奉阴违、断章取义、擅自发挥、滥用曲解政策的行为与方式,导致执行工作效率低下,执行力缺失。

(2)执行速度方面
这主要是指基层政府执行速度快慢对执行力的影响。

一项政策的执行一般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要求基层政府快速行动,在最短的时间内执行落实政策内容,但是事实情况却往往是基层政府会有意识的对有关政策进行排队,如果上级领导压得狠,催得急则马上办理,否则一项政策的落实则可能仅仅限于向基层的传递与告知,随之被束之高阁,这样的结果必然造成执行力减弱。

(3)执行尺度方面
所谓“尺度”是指基层政府是否按照政策的要求与标准执行。

就基层政府执行层面而言,表现为地方主义或部门本位主义导致政策的执行标准被篡改、扭曲、变形以有利于局部利益的思想;传统的“人情关系”和“寻租”谋私的“幽暗心理”使政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标准被模糊化、复杂化,政策执行标准成为基层执行人员“送人情”和谋私利的工具与手段;此外基层政府执行人员自身素质低下,导致对政策认识的不彻底、不深刻,结果标准被不适当执行。

(4)执行力度方面
基层政府执行主体的主观态度和客观条件会影响到执行力度的强弱,进而影响基层政府执行力的优劣。

首先,由于基层政府执行主体的主观认识肤浅,没有认识到政策执行的重要性,或者由于上述的消极地执行态度,致使基层政府在执行上级政策时没有做到认真负责,全力以赴,全心全意地执行政策,使得执行力度弱化,执行力不高。

其次,基层政府的执行职能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要承担上级政府交办的一切事情,而同时基层政府的执行资源如财力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相对而言比较缺乏,这样基层政府不可能完全完成所有的工作任务。

再者,基层政府的执行工具、执行策略、执行方法与手段选择范围有限,导致具体执行过程中的执行力度弱化,执行力降低。

(5)执行效度方面
基层政府执行效度问题是和我国政府行政组织体系整体的评价标准联系的,我国政府在进行预算与评估时,不是将政策“利润”作为推动和评估的标准,而是将执行规模如成立了多少机构,配备了多少人员,开了多少次会议,调拨了多少资源等作为绩效评估的标准,这样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割裂状态影响基层政府在执行过程中不注重执行成本的控制,反而有意识的扩大执行成本,以显示本级政府对政策执行的重视程度与资源投入力度,这种现象在实际过程中表现为以成本投入计算执行效度的方法,而同时结果导向的执行效度计算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我们无法同时计算某项政策执行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实际收益,无疑会助长执行成本增加的趋势。

(6)执行满意度方面
基层政府的执行满意度实质上是执行的价值本质,而基层政府执行过程中的
滥用职权、暗箱操作、侵犯公益、强奸民意、贪污受贿等不良的执行现象根本无法获得人民发自内心的服从、遵守、认同与支持。

二、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对策
尽管有多种因素造成基层政府执行力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基层政府执行力低下却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我们应该提出具体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基层政府执行力。

第一, 提高基层政府执行力, 必须维护中央政府权威, 确保政令畅通。

各级政府应当按照宪法规定的原则, 把统一服从中央政府领导作为一切行政活动的
基本准则, 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 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更不能
将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全局利益之上, 必须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维护中央政府权威,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通过确立法治的权威来维护
中央政府的权威。

杜绝政府行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

切实转变政府的理念和方式, 增强法制观念和规范意识, 依法实施公共服务和管理社会事务, 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提高
执法水平和办事效率。

建立和完善政府机关职能执行机制, 形成行为规范、有章可循的执行制度和责任明确、高效执行的执行机制。

第二,提高基层政府执行力,必须牢固树立全新的执行理念。

要牢固树立刚性化的执行理念, 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完成任务追求圆满;要牢固树立效能化的执行理念, 形成只争朝夕求进步、埋头苦干抓落实、力争上游谋发展的良好局面;要牢固树立精细化的执行理念。

培育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紧盯细节、步步为营、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要牢固树立人本化的执行理念, 用严格的制度、团队的精神。

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形成抓落实的强大合力。

第三,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加强基层政府信用建设,提升基层行政人员的素质。

基层政府首先要大力改进执政方式,积极回应民意,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

其次,提高基层执行人员的素质,提高其对行政组织理念的认同。

县乡级政府基层执行人员的个人执行力强弱将严重影响中央与上级政府政策的实际执
行效果。

通过提高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其形成积极的执行信念与服务的态度。

第四,提高政府执行力, 必须强化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通过完善政府内部监督机制, 使行政监督无处不在, 形成强大的内部监督压力。

同时, 通过制度设计如听证制度、咨询制度等保障和发挥各级监督主体如人大、普通民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的外部监督,强化对执行不力和行政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

三、小结
通过对我国基层政府执行力现状的研究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如果只说不做,政令不畅,各地自搞一套,必然会消减实现总体目标的实力,很多问题就解决不了,甚至会走向反面。

因此必须将政令落实到实处,强力实行,并加强监督,提高基层政府的工作效力,使之真正实现为民服务。

参考资料:
[1]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报告[Z].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刘家用:《我国乡镇政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乡镇经济》2005(6)。

[3]宋鑫华:《论基层政府执行力存在的问题与提高的对策》—《岭南学刊》2011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