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鉴赏中国银元

鉴赏中国银元

鉴赏中国银元1.中国银元简介银元是世界上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16世纪,银元流入我国。

1890年(光绪十五年)官方开始正式铸造银元,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

现在,银元是近代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

中国的银元种类在短短的100多年历史中达600多种。

较有代表性的品种有光绪元宝、宣统元宝、大清银元、袁头银元、孙头银元及黎元洪、徐世昌、曹锟、段祺瑞等纪念币和中国苏维埃币等。

晚清银元以光绪币为代表,“光绪元宝”的正面镌有“光绪元宝”,字下为“库平七钱二分”,中间有小满文,背面为盘龙,但各省制造的大小并不统一,收藏市场上价格相去甚远。

其中比较珍贵的品种在香港拍卖市场上拍到数千美元。

民国期间的银元主要是袁头币和孙头币。

“袁头银元”正面为袁世凯侧脸像和铸造年份,背面为嘉禾图和“壹圆”字样,有不同年份和地区制造的各式各样品种,另外还有一些袁世凯纪念币。

“孙头银元”正面为孙中山先生半身像,上有“中华民国”,下有“开国纪念币”字样,背面为麦穗和“壹圆”字样,四周为英文字。

还有“孙船银元”,正面为孙中山先生大头像,背面为帆船图案。

民国银元由于留世较多,拍卖市场价格一般比较低。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也先后在中央苏区、鄂豫皖、闽浙赣和川陕等地铸有中国苏维埃币,正面多为镰刀、斧头图形和“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等字样,是非常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据专家介绍,我国近代银元的重量一般为26.5克左右(合库平七钱二分),最大的36.5克,经过流通磨损等,也应在25.6克以上。

成色大多为88,最高达98.5,低的只有60左右。

投资者在选购收藏时要特别注意在这两个方面加以辨认,重量不够或成色太低者,不是经过人为处理,就是伪造品。

银元除“壹圆”主币外,还有半元、二角、一角、五分、一钱、二钱、三钱等银角子作为辅币,一些较为稀珍、品相成色较好的品种,在投资市场也常有不俗表现。

近代银元成为收藏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近代银元制作精良、图案考究、银光灿灿、使人们爱不释手。

二、银元系稀有贵重金属所铸,制作数量比铜币、铁币、纸币等少得多,存世数量有限。

三、解放后银元更是大量损失,如今存世量更加稀少。

四、近代银元很多种类上的图案、文字出于名人名家之手,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五、近代银元收藏投资风险小、增值稳定。

加上是实物投资、交易比较灵活。

目前,我国部分近代银元的价格与国际市场的价格相比,还远远没有到位。

4E'~/G \2t 近年来近代银元价格逐渐上扬,交易日趋活跃。

如“湖南省造光绪元宝”目前市场参考价达人民币5万余元,袁世凯戎装像“中华民国开国纪念银元”、孙文骑马“开国纪念银元”参考价达6万元,“云南造宣统元宝”参考价达16万余元。

而在近年上海、香港等地举办的拍卖会上,一枚“中华苏维埃造列宁像1元银元”以11万元成交;一枚1929年“孙中山地球”版银元,竟以50万元成交。

综上可见,近代银元的收藏价值和市场潜力非同一斑。

2. 银元的成色是怎么回事?银元之间含银量有差别吗?银元的成色就是指银元的含银量。

古代银元含银量山入很大,即使到了机铸币时代,各种银元的含银量也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在今天的各种银元目录或钱谱上随处可以找到例子。

3. 机铸银元是纯银制作吗?通常情况下它的含银量是多少?不是纯银。

近代机铸银元成色差异较大.但含银量一般都在85%—90%之间,个别在70%以下。

安庆厂铸造的袁世凯头像银元,有一部分成色低至66%—73%。

4. 银元的版别是怎么回事?版式的区别不仅银元有,其它钱币也有。

大致上是指同一时期,同一名称,同—面值钱币的不同版式。

一般情况下表现为文字、图案、齿边等诸方面的不同。

—些版别上过于微小的差别,被泉藏家称做“细细目”。

5. 版别是影响银元价格的重要因素吗?是的。

不同版别银元的存世量,决定了不同版别银元价值的差异,这都会在银元的实际成交价上表现出来。

6、品相是怎么回事?答:品相是指收藏品的完好程度。

就银币而言,品相包含着银币的人为磨损、自然磕碰、表面氧化程度等等因素,是决定银币价格的重要因素。

只有在所涉银币为孤品的时候,品相才“失去意义。

换句话说.只要某种银币存世在两枚或两枚以上,它们之间就存在比较,就存在优劣,品相也就起着重要的作用。

7、银币的包浆是怎么回事?答:银巾的包浆实质上是银币表面自然氧化后所呈现出来的光泽与机理效果。

银币表面长时间与大气、水分等物质相互作用,与织物、皮肤等物质相互摩擦,其表面所产生的光泽与机理效果,润泽、自然,体现银币质感之美,成为传统银币的审美内涵,被内行称为“包浆”。

8、银巾的包浆对银币的品相重要吗?答:非常重要。

有经验的银币收藏家非常注重银币的包浆,既把它作为鉴别银币真伪的重要依据,又把它作为银币美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银币的清洗或除锈的时候,总是慎之又慎,惟恐伤及银币的这层“外衣”,使银币失去宁静悠远的意趣,损害其审美价值。

9、银币“带光”是怎么回事?答:机铸银币铸造时用黄油脱模.银币表面在黄油的作用下氧化形成浅褐色或微蓝色的一层很容易被破坏的原有光泽,成为银币收藏中特殊的审美,这种光泽被称为“带光”。

由于这种光泽很容易保护,因此“带光”的银币基本上是未经使用的,自然也就弥足珍贵。

“带光”且未流通的银币,被人们公认为品相最好的银币,这种银币的价值超过不“带光”同种类同版别银币十倍甚至几十倍。

10. 银元的文字有旋转排列的、也有竖行横列的,念法是怎样的呢?一般顺序是上下、右左,顺时针渎的叫右旅读,逆时针叫左旋读。

实际上许多银元都存在两种不同的旋读,一般是上为左旋读,下为右旋读。

11. 银元的真伪如何鉴别?鉴别银元的真伪各有各的高招。

鉴别古代银元与鉴别近现代机铸币也略有不同,但同时又存在许多相通之处。

就机铸币的鉴别而言,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小(包括厚薄)。

有些粗制滥造的假银元连大小都没有过关,对于这样的低级赝品。

普通爱好者也不难区分;二是成色。

与其它收藏品的作伪一样,质地的作伪是极为困难的一环,因为即使作伪者搞清楚了仿制对象的主要成分,他也无法弄清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更不知道这些微量元素如何添加、铸人,而真品的外观却常常决定于这些微量元素,使赝品露出马脚。

一般来说,普通的伪造银巾银色略偏黄,而一些档次较高的赝品银色偏白。

二是分量。

大小做像了。

由于成色等原因,分量不—定仿得相同,各种传统机铸银元的分且之间虽有一些差别,但确仍有规律可寻,用秤—称,真伪立辨。

袁世凯头像一元银元,—般含银89%,含铜11%,重量为26.6克,而赝品重量一般在25克以下。

精于此道的行家,辨别银元真伪,有时候用手一掂,也就心中有数了。

“惦”的功大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因为在绝大多数实际交易中,买方往往是没有动秤杆儿的机会的。

四是音质音色。

因为质地的原因,银元在受外物敲击的时候,会发出不同的声响,为“听音辨器”提供了便利。

—般情况下,真品敲击之下所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通透悠长,而赝品的声音有些短促发闷,有些尖利刺耳,都不自然。

五是铸造方式。

传统机铸银元是用冲压技术制造的,如果作伪者用翻砂或其他方式浇铸,就会留下蛛丝马迹,要么底纹不平整.要么有翻砂颗粒,细心加上经验,再借助放大镜,总能找出些问题。

六是文字图案。

主要看是否后持,有无改刻。

后铸改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作伪者无一例外都是以次充好,以平常充珍稀。

因此重点观察普品与珍品的差别之处,就是破解这一作伪手段的良方。

七是齿边。

—般情况下,真品齿边清晰、整齐均匀(好些吉林银元除外),赝品齿边紊乱,混沌不自然。

八是整体效果。

观察整体效果,是综合诸多因素之后更进一步的审视。

如果说上面几条是注重现其形,那么这—条就是求其神。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绝大部分赝品充其量不过徒具其形,在真正的行家眼里,都只能是貌合而神离。

当然,上面这些辨伪经验,只是一些基本的鉴别理论,而实际操作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涉及“眼力”实质的许多东西,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

12. 目前机铸银元的作伪大体上有哪些手法?翻砂(浇铸)、挖填改刻、更新开模机铸高仿。

其中翻砂、挖填改刻,比较常见,机铸高仿由于设备投资价格不菲,成功率不高,成本实在太昂贵,一般只在相当等级的银元上才使用。

此外,收藏界通常认为修补也是一种作伪,所不同的是前几种方式是在品种和版别上作伪,修补则是在品相上作伪。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作伪手法,其实每一种作伪手法都包含着许多具体的作伪技巧。

比如许多作伪者受利益驱使,会不辞辛苦,对仿制好的银元进行“尸水浸泡”。

将银元放在动物死尸内保存相当长的时间,使其表面产生接近自然的包浆,以期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等等,作伪手段不一面足。

13. 银元如何清洗、除锈?如果银元氧化层锈蚀过重,或表面发黑,就需要及时清洗。

传统银元清洗与除锈一般使用弱酸,白醋就比较理想,浸泡时间长短视锈蚀程度、锈迹多寡而定。

浸泡过后用柔软的刷子轻轻地洗刷,一般锈迹污渍都能除去。

对黏结牢固的附着物,用软刷刷洗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可以用木锥顺着银元图案文字边缘慢慢儿剔除,直到干净为止,剔除银元表面附着物,忌用金属、牙、骨等坚硬物质,以免划伤银元表面,降低银元品相。

除锈的时候切忌使用牙膏等研磨剂,在除锈的同时,应尽力保持银元原有的包浆。

对一些不影响品相的轻微锈浊,最好连弱酸都不用。

目前许多对此认识不深的银元爱好者,恨不得把自己辛辛苦苦收集到的古旧银元,洗得如刚发行的纪念币一般。

这等出力不讨好的劳作,完全损害了古旧银元温润典雅之美,在洗白银元表面的同时,差不多将银元的价值也“洗白”了。

14. 银元如何保养?主要是防潮,避免氧化加速;防磨损,以免损坏品相。

现在存放机铸银元的通常做法,是将银元用面巾纸包好,再用盒子装起来,既防潮湿,又防碰撞划伤。

市场上有专门存放银元的盒子、透明塑料的大约十几二十元钱一个,纸做的简易封套则很便宜,同样可以起到一些保护的作用。

银元存放好了还必须经常检查,防止发生意外的损伤。

15. 近代银圆的真伪鉴别我国清代中后期,银元这种货币形制从西班牙、墨西哥等国传入我国以后,在清代光绪年间才正式开始制造中国的银元,谷称“龙洋”,随后在市面上流通。

我国各省的官钱局以及民间的钱庄、银楼对银元的成色鉴定,大多从银元的色泽、声音、重量以及打戳的方法来综合考查,并总结出一套系统的,并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鉴别真伪方法。

这套鉴别办法,在前段时期是广大收藏钱币爱好者鉴别真伪银元的法宝。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延,到了90年代,还使用原来鉴别真伪的办法已经远远不够了,因当前银元的制假水平越来越来高,有些制假者应用高科技,用电脑测绘真品,然后制钢模、机制冲压、滚边打齿等一套系统的制假手段,使真伪银元很难识别。

特别是当前钱币市场上又出现了大量的真银假币,假如还用测试含银量、听音韵的老办法,根本无法鉴别出真伪银元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