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佛山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佛山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佛山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
班级:美术学101班 姓名:何贵花 学号:1020141106

摘要: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四面环水。是
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说起佛山,相信大家已经早有耳闻了。名人李小龙、
黄飞鸿、叶问的故乡坐落于此,因此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等祖庙成了每逢重大
节日人们进行祭祀的重要场所。在小小的佛山,就有中国十大园林中的两大园林,
在岭南四大名园中就占了两大名园:梁园和佛山清晖园。从表面上看来,以上所
说的名人祖庙和名园和我们将要论述的佛山木版年画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只要
你身临其中,才能深深体会到一股浓厚的岭南文化气息,才能看到佛山木版年画
产生于此的根由,佛山木版年画的风格于此可见一斑。笔者在此来浅析一下佛山
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文化名城 梁园 清晖园 佛山木版年画
一、佛山木版年画的发展历程
(一)史料记载。
根据有关资料,佛山木版年画比北方杨柳青和杨家埠年画都要早,大多数资
料认可的说法是始创于明永乐年间,有600多年历史了。《辞海》载:“佛山木版
年画是我国民间年画之一,是华南地区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在广东佛山镇生
产而得名。”
资料记载佛山木版年画有600年历史,,民间艺人则认为佛山木版年画的历
史已超过了700年。近年来也有专家对“600年历史”产生质疑。2005年3月,
多家报纸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佛山木版年画获得抢救历史可能改写》。
当时佛山剪纸、佛山木版年画已被中宣部、文化部确定的“中国民间文化遗
产抢救工程”列为首批抢救和保护项目之一,被省文联确定为广东省首批抢救和
保护的重点项目。正值启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广东,抢救佛山
木版年画是重点项目之一。
有一次,作家沈泓为了写《佛山年画之旅》这本书,特地寻找且拜访了佛山
木版年画的继承人——冯氏父子。儿子冯锦强对作者介绍说:“佛山年画有700
多年历史,在宋朝和元朝就有。我们家祖籍在花都,应该是宋元年间来到佛山。
据我所知,我们家做木版年画已经有四五代人。”父亲冯炳棠住在普君老屋里,
这使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证冯家做年画的历史。冯炳棠说:“我小时候就
住在这个房子了,我爷爷就住在这里,这个房子有200多年历史了。”冯炳棠是
抗日战争爆发那一年出生的,至今有七十多岁了。他回忆说:“我做木版年画做
了50多年了。我们家是年画世家,我小时候就看到爷爷也是干年画的。”从历史
发展看,直到冯炳棠出生前,佛山木版年画仍处在全盛时期,民国早期的产量每
年仍达800万幅,不但成为珠江三角洲家家户户的年节必备之物,而且仍然大量
出口到东南亚等地华人聚居处。
可以说,佛山木版年画以其在南方沿海地利之便,是中国众多年画中,传播
到海外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木版年画。
(二)佛山木版年画的兴衰史。
佛山木版年画始创于明代永乐年间,鼎盛于清代乾隆、嘉靖年间,繁荣到民
国初年,随后一直走下坡路。
明代中叶,佛山正是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手工业与商业经济开始进入
繁荣时期,因而也推动了佛山民间手工艺各业的发展与兴旺,民间木版年画就是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清代,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政策,使社会生产得到迅速发
展。我国民间年画随着清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进入了一个繁盛的历史阶
段。
佛山木版年画最鼎盛时期是清末民初,行销全国,主要销售区域包括广东、
广西全境和福建、湖南、贵州一部分地区,大量出口东南亚等地。到底当时的年
画印刷店坊有多少家呢?根据大量资料记载,最多的称有200多家,最少的称有
10多家。整个佛山从事年画的从业人达4000多人,最高峰时年产量达800万套,
门神年产可达400多万对,成为我国南方重要年画产地之一。当时,佛山木版年
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四川绵竹以及河南开封并称全
国木版年画六大产区。可见佛山木版年画在当时的名气是极大的,地位也是非常
高的。

但随后遇上文化大革命,佛山年画被斥为“封建迷信品”。当时,佛山木版年
画被勒令停止生产,禁止销售,所有木版和年画成品一同焚毁。佛山木版年画遭
受了前所未有重创,几乎濒临灭绝。名气也远远不及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
山东杨家埠等几大年画产区,地位岌岌可危。因此抢救佛山木版年画是件刻不容
缓的事情。
二、佛山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
佛山木版年画与其他民间木版年画相比,对我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佛山木
版年画是南方年画的代表之一,不仅题材众多,且以当地特色丹红的应用,而被
称为万年红,适合南方日照时间长而久不褪色的环境。它的门神画,很多就是以
红色为底色印制的,有异于北方年画,仅见于漳州年画、泉州年画,红彤彤的色
彩,给人一种热烈火爆的感觉。这应该是和南方火热的气候有关。红色表示喜庆
和吉利,红彤彤的色彩,这是佛山木版年画的地方特色,颜色热烈艳丽,代表着
吉祥和如意。
(一)佛山木版年画的题材。
佛山木版年画的题材众多,丰富,规格多样。过去多是《神荼郁垒》、《文武
财神》、《福禄寿喜》、《和合二仙》、《五子登科》、《金钱童子》、《天姬送子》、《秦
叔保》、《尉迟恭》、《关公》、《包公》及其他神像、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内容
广泛,产销盛极一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文化部提倡年画提倡年画创新,
佛山木版年画也响应中央号召,随时代变化,创作了一大批现代题材的新年画,
如《三面红旗》、《妇女半边天》等,深受当时人们的欢迎。
(二)佛山木版年画的做工特色。
要想完成一张完整的高质量的木版年画,每个步骤都需要严谨细心。佛山木
版年画继承人冯炳棠告诉我们刻板流程。1,选木刻版有讲究,做木版年画流程
很多,先要画出画样,然后刻板,不只是刻一块版,有多少种颜色就要刻多少块
版。2,填色描金特色殊。佛山年画被誉为“万年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
是纸张底色为红色,人物部分留白,再将人物印或者染上别的颜色,这类年画称
为全红;(2)纸为白纸,使用艳丽的红色去描绘人物,使视觉效果显得强烈些,
这类年画称为点丹红。3,富丽堂皇勾金线。手绘金线,粗犷朴拙。佛山木版年
画吸收了佛山剪纸、筒凿金花、金漆木雕等传统工艺的精髓,用红,绿、黄、黑
四种颜色木板套印,用笔绘彩、勾金线等技法表现形式,使画面富丽堂皇。如《引
福归堂》就是典型的勾金线的代表作。除此之外,佛山木版年画还体现出一种朴
拙浑厚,线条粗犷,刚劲有力的气势。
(三)佛山木版年画的艺术形象。
1,人物形象饱满富有动感。佛山木版年画人物造型采取重叠造型法,不像
杨柳青年画和桃花坞年画等产地年画中人与人之间都是有间距的,而佛山木版年
画形象显得更精细饱满。同时,里面的人物还富有强烈的动感,可以体现出美学
效果。2,造型显得夸张而简练。佛山木版年画造型虽然夸张,但是所表现的形
象个性是十分鲜明的。人物线条也是显得简单凝练的。3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气
息,体现出了佛山的特色。在佛山手工业和文化艺术的哺育下,佛山木版年画诞
生了并且成长起来了。佛山木版年画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木版年画不仅在于造型不
同,而且用纸也不一。然而“万年红”就是它的特色。4,装饰效果强烈,意味
深长。佛山木版年画使用红丹、金银色加强画面的装饰效果。佛山木版年画往往
以红、桔红、黄、绿等色来套印,在人物衣服、盔甲、袍带上饰绘金银图案纹样,
使神像画更显金碧辉煌。佛山年画与佛山剪纸、木雕、刺绣、铜凿、金花、通花
礼联等民间艺术互相渗透,吸收所长,极富装饰性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
通过对佛山木版年画的题材和做工以及艺术形象的分析,笔者认为佛山木版
年画比其他民间年画更出色,用“有韵味”来形容它会恰当些。这跟佛山木版年
画的题材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没有丰富的题材,就像人一样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
再出色的自己也不能表现出来。促使佛山木版年画比其他民间木版年画更出色,
更有韵味,佛山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占的比重会更大些,就好比一个人的修养,
要从各个方面慢慢积累起来,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达到的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总而言之,无论是从发展历程,题材还是艺术特色来看,佛山木版年画与其
他民间木版年画相比,有曲工异同之妙。从这类年画里,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张
力。它既是古老的,又是充满青春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它既是传统的,又是开放
包容的,善于吸收新的东西;它既是厚重的,又是轻盈的;它既是内蕴的,又是
时尚的。因此它丰富而有魅力。随着时间的流逝,佛山木版年画的处境较为紧迫,
随时面临着失传的危机,笔者在此呼吁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热爱佛山木版年画的人
士要想尽各种办法去保护它,发扬它。让佛山木版年画作为一种文化继续在岭南
这片土地上独旗一帜。

参考文献:
[1]沈泓,《佛山年画之旅》,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1月第1版;
[2]黄卫红,岭南民间艺术奇葩——《佛山木版年画》,收藏界,2006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