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游记》艺术特色浅析

《西游记》艺术特色浅析

《西游记》艺术特色浅析内容提要:《西游记》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一部神话小说,充满了浓郁、奇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它创造出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瑰丽的魔幻世界。

整部书无论是生动有趣的故事架构、曲折离奇的情节设计、丰富诡异的人物性格刻画,还是诙谐讽刺的艺术风格,以及明快、流畅、极富个性化的语言的运用,都体现出了作者吴承恩具有像他笔下的石猴一样“横空出世”的艺术想象力,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功力。

那《西游记》有怎样的艺术特色?《西游记》是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的一部辉煌的巨作,鲁迅先生把这种小说定名为“神魔小说”。

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主要是在一个假想的天地里,攫取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变幻现象作为魔术性形式来描写故事或人物,笔下的人物是离奇的,甚至是用超现实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就其本质来说,是真实的、典型的、深刻的,而且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不是凭空虚造的。

这种创作方法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

《西游记》就是用这种方法创作出来的。

《西游记》的艺术特点:第一个特点,塑造的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既有魔气,又有人气,仙气,这些是融为一体的。

第二个特点:巧妙结合故事情节,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充分深刻显示人物复杂内心世界,突出刻划人物性格,使其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第三个特点,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抨击现实,增添了故事情趣。

第四个特点:用生动贴切的对话,来突出人物性格。

第五个特点,小说虽然是长篇巨作,但是却是由许许多多的短篇小故事连缀而成。

《西游记》的缺点。

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正象社会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也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作品。

第一个缺点,小说前后对照失调。

第二个缺点,小说残留着说唱文学的痕迹。

关键词:神魔小说人物个性情节巧妙幽默对话生动贴切短篇小故事连缀《西游记》艺术特色浅析《西游记》是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的一部辉煌的巨作,鲁迅先生把这种小说定名为“神魔小说”。

有人提出疑问说“神魔小说”是否完全妥当,目前来讲,文学史家都沿用鲁迅的说法,叫“神魔小说”。

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主要是在一个假想的天地里,攫取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变幻现象作为魔术性形式来描写故事或人物,笔下的人物是离奇的,甚至是用超现实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就其本质来说,是真实的、典型的、深刻的,而且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不是凭空虚造的。

这种创作方法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是古人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的一种标志,古代的人通过幻想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自然力的征服,在这种征服中体现人在现实中的力量以及历久长新的生命力。

正因为这样,就创作了神话,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科学文化的发展,作为用幻想的方式征服自然的神话传说就逐渐消失了,但是这种创作方法或说这种思维方式却保留了下来,而且被后人继承并发扬光大了,成为一种文学中的创作方法。

《西游记》就是用这种方法创作出来的。

那《西游记》有怎样的艺术特色?我认为《西游记》有五点艺术特色。

第一点,塑造的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既有魔气,又有人气,仙气,这些是融为一体的。

举几个例子,比如孙悟空这个形象,他一出生就具有仙气,他是花果山的一个仙石,里头含了仙胎,迎风化为石猴,一出生就会走路爬行,两眼露金光,射冲斗府,惊动了上天,从这些描写就能看出仙气。

但同时他又具有魔气,他的长相是尖嘴缩腮,火眼金睛,而且下巴颏有个素囔,这恰好是猴的特点,高兴起来就抓耳挠腮,手舞足蹈,完全是一个魔的形象、猴的形象。

但孙悟空又能谈诗悟玄,知道如何和人往来,具有人性,这样就把魔气,仙气和人气都集中在孙悟空的身上了。

猪八戒这个形象也是这样,他是天上的天蓬元帅,显然具有仙性,但他犯了错误被贬到人间成了猪的模样,猪头大耳,长嘴巴,能云里来雾里去,飞沙走石,显然具有魔性,但同时猪八戒会耕田、种地、收割之类种庄稼的活,又好色要娶老婆,还有私心杂念,老攒些私房钱,这又体现了人性,他也是魔性、仙性、人性的统一体。

不但孙悟空、猪八戒是这样,作者所描写的几个妖精也是这样。

比如第五十五回“色邪淫戏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坏身”中的蝎子精,她的武器实际就是蝎子的两个钳子变成的,她有个特别的法宝,叫“倒马毒桩”,就是蝎子尾巴上的毒针。

别说猪八戒对付她不行,连孙悟空被她钉了以后都疼痛难忍,这是她的魔性。

同时她又想和唐僧成亲,风情万种地勾引唐僧,这具有人性,那么怎么来消灭这个妖精呢?最后经过观音菩萨的指点,到天宫请来昴日星官,昴日星官降服妖精的手段很简单,就在附近的山坡上变成一个大公鸡,现出自己的法身,向妖精高叫几声,她就死了,变成了一个琵琶大小的蝎子,让八戒一顿乱打,把她打死了。

这个蝎子精既有魔性,也具有人性。

盘丝洞的蜘蛛精也是这样,长得是标致动人,小说描写她仿佛是嫦娥落凡。

她们有个特点,肚脐眼能喷出丝线来,这是蜘蛛的特点。

陷空山无底洞的老鼠精,也是这样的,既有老鼠的特征,又有人的特征。

她想和唐僧成亲。

她是托塔李天王的干闺女,有多种身份。

作者既描写了她的魔性,也写了她的仙性和人性。

再比如蜈蚣精,是蜘蛛精的师兄,叫多目怪。

他跟孙悟空打的时候,敌不过,他把衣服扒光了,身上有无数的眼睛放出金光来,孙悟空变成穿山甲从那金光里穿过,后来得黎山老母的指点,找到千花洞毗蓝婆菩萨,菩萨取出一根绣花针,说可以制服妖精。

孙悟空说我也有绣花针。

菩萨说,我这绣花针是在我儿子眼睛炼出来的法宝。

孙悟空就问她,您的公子是谁?菩萨说是昂日星君。

孙悟空就明白,这是个老母鸡。

菩萨把绣花针往空中一扔,把黄花观多目怪的金光破了,妖精变成了蜈蚣,而且双目失明了。

多目怪平常的扮相是个道士,最后现形是个大蜈蚣。

这也是魔性、仙性、人性集中在一起。

作者在描写妖怪的时候,不离开这些东西,是揉在一起的,这样几种特点融为一体,非常突出。

《西游记》的作者正是把这几点都放在一起写,因此书中的妖精各具特色,不离动物的形态、习性,非常有趣味。

这第二个特点:巧妙结合故事情节,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充分深刻显示人物复杂内心世界,突出刻划人物性格,使其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斗争越复杂,人物内心展现就越充分。

作者用瑰丽的、幻想翅膀把我们带入一个又一个的神仙洞府,带到深山恶水中,展开一次又一次的殊死搏斗,在这种斗争中描写双方,来塑造人物形象。

孙悟空的形象就是在不断的和妖魔鬼怪的斗争中逐渐成熟、充实、完善的。

孙悟空最初只是不安本分,一生下来就不愿意象普通的猿猴那样老了死了,他要求仙访友,寻求长生之道,最后终于找到了他的真正老师——须菩提祖师,传授了他法术,但他还逃不出轮回,于是他大闹地府,划掉了生死簿,使自己免除轮回。

随着他本事的逐步提高,他不甘心花果山的生活,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又到水晶宫里取来了如意金箍棒,大闹了龙宫,于是地府和龙宫都去天庭把他告了,最后他到了天宫,天宫先给他封了一个小官弼马温,不够档次,所以孙悟空急了,反下天宫,提出自己叫“齐天大圣”。

他回到天宫后,感觉这个“齐天大圣”是个虚名,蟠桃会没请他做贵宾,孙悟空不干了,偷了御酒仙丹再次反下天宫。

等他从八卦炉中出来,如来佛阻止了他的时候,问他,你老这么折腾,做什么呢?孙悟空的回答有一首诗:“天地生成灵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

水帘洞里为家业,拜友寻师悟太玄。

炼就长生多少法,学来变化广无边。

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上瑶天。

凌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

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

”可以看出孙悟空是不安于自己的本分,最后被镇在了五行山下。

十三回以后,孙悟空知悔了,表示做好汉只拜三人,一个是如来佛,一个是观音,一个是唐僧,因为唐僧在五行山下救了他。

有的学者认为十三回以后孙悟空的形象跟前面的形象出入很大,其实出入并不是很大,他那种英勇顽强的大无畏精神并没有改变,上天仍然畏惧他。

上天对猪八戒、沙僧犯错处理很严,但玉帝对孙悟空却表现出一种宽宏大量的态度,实际是不敢惹他,他的威名还是存在。

小说作者从另一个角度来描写孙悟空,在取经途中如何降妖伏怪,而且每一次突破一个困难都很难,孙悟空都要付出很大代价,作者就通过这个逐渐展示孙悟空的性格,特别是突出他的智慧,以前只是折腾造反,现在是在斗争中比较有策略了,斗争的方法也越来越成熟了。

和铁扇公主打,钻到对方肚子里,在狮驼洞变成小虫钻入狮魔王的肚子里,这个方法制服了两个妖怪。

平顶山莲花洞和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斗,变换着手法,把紫金葫芦、净瓶骗到手。

孙悟空越来越机灵了,斗争的策略也越来越成熟了。

我们从描写中可以看出孙悟空不断的成熟,“三打白骨精”就更出名了,敌人变换了多少种手法,他都能分辨正邪,最后把对方的元神罩住,使她逃脱不了,一棒子把她打死。

作者通过这样复杂的斗争展示了人物多方面的情感,展示了复杂的内心世界。

第三个特点,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抨击现实,增添了故事情趣。

《西游记》书中幽默、讽刺的手法处处都见,所以胡适当年说它“游戏笔墨”。

我们看孙悟空,既是个英雄,又很幽默,他不显得古板,而是跟谁都诙谐,开玩笑。

到天宫见到玉帝,求人办事,也是唱个喏便走,不是很有礼貌,而且如果他的要求没被满足,就折腾,玉帝也怕他。

他去借丹,太上老君说不借。

他说,那好,你说不借那就好,可就别怪我了。

太上老君害怕,赶紧掏出一粒丹给他了。

因为太上老君知道不给这一粒丹,说不定多少粒丹都没有了。

孙悟空这种说话的方式很幽默的我认为《西游记》中的讽刺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对比和对照的方法。

玉皇大帝平常高高在上,威严无比,孙悟空到了天宫对他那么不敬,几个神仙都大惊失色,说猴子村俗,这么大胆还得了,结果玉帝说,只要猴子不惹事,天上能够太平就挺好了。

实际玉帝很威严的,猪八戒就因为酒后调戏嫦娥,当时被重责,然后被贬下人间,变成畜牲。

沙僧的错误最轻了,只不过喝酒时把琉璃盏给碰碎了,就当场挨打,接着被贬到流沙河,还每七天派一个人拿飞剑刺他胸口,痛楚难忍。

这两个人的错误多轻啊,却受了那么严格的处罚。

但玉帝对孙悟空那样的折腾却显得宽宏大量。

其实,玉帝这是不得不宽宏大量,对孙悟空严厉也拿他没辙。

特别从凤仙郡的事能看出玉帝的态度,因为“斋天素供”被狗吃了,就罚郡里三年无雨,断绝一郡人的活路,这种报复手段很厉害。

通过这样的对比可见玉帝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形象上威严扫地了。

作者对玉帝虽没有明显的褒贬之词,但褒贬之义尽在不言中。

再比如唐僧得到乌巢禅师给他的《多心经》,正在念这个经保护自己的时候,被抓走了,可见这经根本没用。

小说中写“苦命江流——因为唐僧曾叫江流儿——思行者”,唐僧不再想那经了,还是徒弟能拯救自己。

在这样对照下,对佛教经典挖苦的态度可见。

第二种手法,借题发挥,旁敲侧击,在行文中寓讽世之意。

第七十九回“寻洞擒妖逢老寿当朝正主见婴儿”中,比丘国的白鹿精化成国丈,要和唐僧斗法,孙悟空假扮自己师傅,把自己的心挖开了,看里头滚出一堆心来,红心,白心,黄心,邪恶心,嫉妒心,计较心等种种不善的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