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邓小平在1985年3月28日在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第一次提
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他阐述道:“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够
大胆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邓小平所提出的这个重要
论断无疑是正确而又极富远见的,查阅资料后我又对这一论断有了更为深刻的认
识与理解。
如何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说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它们是继承与发展
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革目的要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具体
制度,管理方式和思想观念,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变革。
既然讲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那么我们首先要知道中国的第一次革命,即新
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革命开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而1949的新中国成立
则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由我国无产阶级领导
的并取得伟大胜利的一次革命,它成功的实现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
资本主义的目标,彻底的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及时的实现了由新民主
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其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障碍这个意义
上而言的,通过改革,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
部分,化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非对抗性矛盾,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也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使中国
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和第一次革命一样,改革也是解放生
产力。
最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就改革的广泛性、深刻性、艰巨性而言的。改
革开放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社会深层次矛盾的调整,它必然要引起
整个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并触及到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改革涉及人民的切身利害问题,每一步都
会影响成亿的人。”同时,改革也是极其艰巨和复杂的,而且是长期的。从这一
点来讲,改革同过去的革命斗争一样,必将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我们非得有
革命年代的那种革命精神,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和百折不挠的坚韧和毅力投身于改
革不可。同时,还要有革命战争时期的那种敢闯、敢冒、敢于试验、敢为天下先
的气魄和胆略。
了解了为什么被称为第二次革命后,我们再来看“改革”这个词的含义。“改革”
在今天有着一个更为习惯的说法:改革开放,要知道对外开放更是“改革”一项
重要内容。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经济体
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文化体制等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中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
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
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
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
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改革呢?邓小平针对当时的中国国情所做出的决策在今天看
来也是意义非凡的,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严重性不足所带来的致命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大跃进、文化
大革命无不向我们展示着社会主义在中国走不通,社会生产力低下,各方面距发
达国家仍有十分大的差距,人民的温饱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结解决,科学技术和
教育落后,官僚主义和家长制作风依旧肆虐,各式各样的因素阻碍着中国的进一
步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建国以后模仿苏联模式
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如
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改革就
没有出路"1978年,邓小平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致词中说:"中央指出:
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
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反复强调指出:经济领域要改革,政治领域要
改革,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都要改革,要进行全面改革.围绕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这
一核心问题,邓小平对全面改革的对象,内容,目标,原则和方法作了深刻的论述,提
出了系统的改革构想,从而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改革开放是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走向,当代中国由此走上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科
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一种新的形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就在于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
之路。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通过这个大改革、
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
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
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
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得到落实。全国国有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转换
所有制为重点,积极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或其它形式改制,亏损企业进行兼
并、拍卖、租赁,使企业活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和科技、教育、卫生、金融、财税、计划、投资等改革进展顺利。积极扩大对外
联系和往来,发展外向型经济。特别是“八五”时期,是基础设施和基本生产条
件改善最快的时期。建成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全国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
信、城镇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确立和实施了科
教兴国战略。
无论从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所引起的巨大作用看,还是从其所引
起的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看,改革开放都可以说是一场崭
新的革命,对社会发展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引领中国走上了现代化,向世界证
明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走得通的,所以改革真真切切称得上是中国的第二次
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