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阶思维课堂教学研究实验报告

高阶思维课堂教学研究实验报告

高阶思维课堂教学研究实验报告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白智才长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李晓天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邱宇强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净月实验学校刘菲(本文已发表在《长春教育》2013年10期上)知识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偏重于以下九大能力:创新、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九大能力我们称之为高阶能力。

为培养出适应知识时代需要的人才,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正因为如此,培养高阶能力所必需的高阶思维课堂教学成为了当代教育者研究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一、研究背景1.高阶思维的提出事实上,对于高阶思维(Higher--Order Thinking Skill,HOTS)这个概念,还没有公认一致的定义。

如果要追溯的话,这个概念应该是在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在1956年进行教育目标分类的时候把以认知为主导的学习目标分成六类: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其中知识、理解、应用被称为低阶思维,分析、综合、评价被称为高阶思维。

之后,各国教育者相继对高阶思维进行了讨论与研究,从而推动了高阶思维研究的深入。

比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当代著名的课程理论与教育研究专家安德森(Anderson.LW)曾与布卢姆合作研制教育目标分类的克拉斯沃(Krathwold,D.R.)等近10位专家开始对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进行修订。

最终将原来一维的目标分类改为两维,一个是“知识”的维度,另一个是“认知过程”的维度。

其中“认知过程”维度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方面,他们把当中的“分析、评价和创造”确定为高阶思维。

21世纪前后,我国学者也开始了关于高阶思维的研究,相继有一批研究论文发表。

其中著名学者钟志贤也给出了他对“高阶思维”的定义: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主要由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这些能力构成;高阶思维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较高认知水平层次的能力,如分析、综合、创新。

钟志贤老师给出的定义,在国内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他的研究也吸引了更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对于高阶思维研究的关注。

2.高阶思维教学研究的现状(1)高阶思维教学的提出思维是可以培养和教授的,通过教育得以改善和提高的。

高阶思维作为思维的高级形式,自然也可以在教学中获得提升。

早在1960年,美国教育协会就在《美国教育的中心目的》一文中声明“强化并贯穿于所有各种教育目的的中心目的——教育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培养思维能力”。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戴维(D.Perkins)也认为,高阶思维是可以培养和训练出来的。

他说,日常思维,就像我们普通的行走能力一样,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

但是,良好的思维能力,就像百米赛跑一样,是一种技术、技巧上的训练结果。

赛跑选手需要训练才能掌握百米冲刺技巧。

同样,良好的思维能力需要相应的教学支持,包括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

通过恰当的教学条件支持,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教学是否有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意识,是否对高阶思维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并据此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整合起来,设计相应的支持条件。

他的理论,引导教育者由关注高阶思维的理论研究转向关注高阶思维教学的实践研究。

(2)高阶思维教学研究已达成的共识①最有效的高阶思维教学是与学科相整合的教学。

从宏观角度来看,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程,通过这种课程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另一种是由学科教师担负起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任务,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从具体实践研究上来看,后一种与学科相整合的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亦即在完成课程学习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只要在强调培养学生低阶思维的同时,有意识的培养高阶思维,就会自然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基于此,目前国外很多学校开展了高阶思维培养的研究,例如澳大利亚的昆士兰kurwongbah州立学校,他们在多门学科如数学、阅读、科学等学科中都提出了高阶思维的要求,在低阶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效果显著。

②高阶思维教学需要高阶学习模式的支持。

研究认为,高阶思维教学需要高阶学习模式的支持。

高阶学习是一种需要学习者运用高阶思维的学习活动。

而运用探究、发现和研究型学习的模式——合作小组学习、讨论、案例学习、角色扮演、项目研究、模拟性决策和问题求解学习活动等,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

尤其是发现学习,能比较有效地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发展。

在这种学习方法中,学习者面对现实的问题、项目研究,通过“探究”和“独立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在20世纪20年代,Kilpatrick称这种学习为“设计方法”(project method)。

以此,教育者认识到,要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在改变自我教学的同时,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设法让学习者投入到分析、比较、对比、归纳、概括、问题求解、调研、实验和创造等系列学习活动中去,而不仅仅限于要求学习者回忆事实性信息的活动。

高阶学习模式在教学模式属性上,属于建构主义学习模式。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高阶学习就是建构主义学习,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更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发展。

例如,探究式和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需要学习者生成知识,并且运用批判性思维;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认为,学习者能够生成问题,并且最终产生一个能反映、表现知识整合的产品;基于过程的教学模式,则要求学习者通过完整的、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以发展清晰的表达、推理和自我监控等方面的能力,进而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

这个共识的达成,使得教师在关注自我教学的时候,也把目光投向了学生,意识到教学形式的改变最终的目标在于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高阶思维教学的实行基础是高阶学习的支持。

(3)高阶思维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目前我们大多数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很多依旧停留在低阶能力、低阶学习和低阶思维的层次上,没有有效地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没有有效地塑造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质。

具体表现为:①教师没有意识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

从高阶思维和低阶思维角度审视教学高阶思维的联系和培养是教师有意识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中贯彻落实,在很多情况下,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是互相转换的。

这里,教师有意识的作为很重要,如果教师能够用简单的问题引出学生复杂的思考,这是“低阶思维”转成“高阶思维”。

但把本该有的“高阶思维”转换成“低阶思维”,那就不应该了。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是越学越聪明,而可能是越学越机械,越学越没有创造力。

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多时间都在反复练习,反复做题目,教师的要求是看到题目就能做,做了就对。

尽管能使学生考出好成绩,但却是在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形成了很不好的思维习惯。

在探究活动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很多学生是用互联网简单的收集和整理资料,而没有自己深入的思考,这其实是把高阶思维转换成低阶思维。

②课堂教学没有精心设计的高阶学习问题。

最适合思维的教学,是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策略,也就是说,教师教学问题的设计(包括口头和书面问题)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最有效手段。

开放性的、挑战性的、没有现成答案的、具有穿透力的、需要学生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够回答的问题,这类问题很多就是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的好问题。

在现实的许多课堂教学中,有大量“教学问题”存在,但几乎都是应试型问题;也有一些教学则基本没有问题,而只有活动和任务,表面似乎热闹非常的气氛之后,学习者不知为何而忙碌,不知道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怎样来解决。

而引发学生高阶思维的课堂,课堂气氛的调动和学生思维的触发,很多是通过老师的精彩问题设计而引发的。

二、研究与实践过程高阶思维课堂教学研究是基于全市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日常教学的一次全方位研究。

为了切实推进教学研究的开展,市教育教研室采取了渐进式的教研方式,把整个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实施研究第一个阶段实施时间:2011年9月—2012年12月研究载体:长春市普通高中高阶思维论坛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和长春市普通高中说题大赛活动研究主题:立足于高效能课堂背景下高阶思维教学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研究目标:开展全员参与的高效能课堂背景下的高阶思维教学行为的观察,深入地研究基于高阶思维教学的有效策略具体内容: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和教研室在2012年12月4日到12月15日,组织了市各学科中心组成员、市教研室部分学科高中教研员、长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和市教研室部分领导和市各普通高中主管教学校长、教务主任、教研室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各学科备课组长、部分省市骨干教师参加的“高阶思维教学论坛暨课堂教学展评”活动。

活动分为两部分,一为“高阶思维教学论坛”,地点在长春市第八中学。

在论坛上,长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李晓天副处长到会致辞,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郎云华、长春外国语学校桓旭、长春市实验中学李伟红、长春二实验中学李敏、长春市第六中学王晶、长春市第八中学郭喜山、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王馨、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王胜柏等八位专家先后在教学论坛上做了主题发言。

一为“高阶思维课堂教学展评”,地点分别设在长春市十一高中、长春市第二中学、长春市第八中学、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长春市希望高中。

“展评内容包括“高三复习专题讲座”、“高阶思维教学论坛”、“解题教学教学模式展评”三部分,长春八中郭喜山等18名教师做了专题讲座,长春市十一高中卢艳丽等11名教师分别作了“教学展评课”。

阶段成果:通过论坛和展评课的形式,使“高阶思维”“深入人心”,激发了教师对高阶思维教学研究的兴趣。

活动也达成了一些关于高阶思维教学研究的共识:第一,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

高阶思维能力的构成,主要指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评价和创造等较高认知水平层次的能力。

第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和课堂教学的目标追求,同时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第三,基于高阶思维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有很强的现实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将引领近期高阶思维教学的基本走向。

会议还确立了后期关于“高阶思维教学”的具体工作方针,为长春市在高阶思维层面的教研工作做了具体的部署。

实施研究第二个阶段实施时间:2013年1月—5月研究载体:长春市普通高中高阶思维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研究主题:基于高效能课堂背景下高阶思维教学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研究目标:寻找高效能课堂中高阶思维教学有效行为,寻求基于高阶思维教学改进的有效策略具体内容:长春市属一类学校:长春市实验中学、长春市第六中学、长春市第二中学、汽车厂第六中学等六所高中均开展了高阶思维交流思想论坛及教学课例展示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