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史校本课程

中国历史校本课程

《 中国历史 》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中国历史

适用年级 八年级 总课时 22课时

课程简介(200字内) 中国近代史介绍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这一段历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

背景分析

(500字内) 目的和意义:

1、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文献资料,欣赏影视作品,参观历史遗迹,了解中国近代历史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内在联系。

2、能够阅读和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从多种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尝试对历史问题进行客观的解释,做出正确的评判。

学情分析:

1、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学习,解决相关问题;采用六人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小课题的探究,逐步锻炼收集与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通过积极参加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等历史活动,学以致用,提高语言表达概括能力。

3、通过收集老照片、老物件,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历史遗迹等,增强学习历史的直观性。

资源分析:

1、学校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各种教学设备,教师自制教具、模型以及学校图书馆的期刊与书籍来完成课程规定的课堂教学、探究活动。

2、社会资源:广泛利用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开展实践和探究活动。

3、信息化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课件及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充分利用相关视频,图片,形象直观的展现历史史实。

4、个人和家庭资源:利用家中的材料、图书开展相应活动,并可将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和体验相互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目标

1、能够归纳中国近代抗击西方列强侵略的史实,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能归纳、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近代化的历程,知道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

3、能够对中国近代落后原因进行分析,认识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史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和外国列强入侵造成的。

4、从中国近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知道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从而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 1课鸦片战争 1课时

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课时

3课收复新疆 1课时

4课甲午中日战争 1课时

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课时

6课洋务运动 1课时

7课戊戌变法 1课时

8课辛亥革命 1课时

9课新文化运动 1课时

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的成立 1课时

11课北伐战争 1课时

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课时

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1课时

14课难忘九一八 1课时

15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1课时

16课血肉筑长城 1课时

17课内战烽火 1课时

18课战略大决战 1课时

19课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课时

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1课时

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1课时

22课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1课时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以表格的形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评价方案要设计科学、合理、实用,且便于操作,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进行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王洪志主编《龙的传人》

林汉达主编《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注 无 4 《 洋务运动 》教学方案

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单元课时 第二单元

主题 洋务运动 总课时 22 6

背景分析 (学情、资源分析等)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对比法、分析归纳法、立表法、纲要归纳法。

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洋务运动的兴起、发展和破产的史实,培养学生对材料处理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评价设计 结合学情,教材,在研读课标的基础上设计了本课,设计合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展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图片,设问:他们为什么被称为洋务派?什么是洋务运动?以此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

1播放“洋务运动”录象,学生观看录象。

2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学生阅读课文,探究如下问题: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的目的?

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

洋务运动的口号?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

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

洋务派兴办的三支海军?

洋务派设立同文馆的目的?

出示李鸿章的话,引出问题。

3动脑筋: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4阅读与发现:

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屈辱与抗争》这个主题,要编写历史剧《北洋水师》。小明同学提供了一些素材,其中有三处与史实不符。请你逐一列出,并加以改正。

19世纪60年代,主张“民主”与“科学”的洋务运动兴起。洋务运动后期,李鸿章创建了北洋水师。1894年,北洋水师与英国舰队展开激战,致远舰全体官兵在管带关天培的指挥下,英勇作战。最后, 舰上二百多人壮烈牺牲,北洋水师受到重创。

错误一: 改正:

错误二: 改正:

错误三: 改正:

错误四: 改正:

5 小组讨论: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备注 无

《 北伐战争 》教学方案

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课时 第三单元

主题 北伐战争 总课时 22 11

背景分析 (学情、资源分析等)

1在自学提纲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自学,并及时在课本上做出标记。

2归纳法。归纳总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学习目标 知道黄埔军校的建立;说出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理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叙述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评价设计 结合学情,教材,在研读课标的基础上设计了本课,设计合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导入:

我们在影视节目中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许多国民党的高级将领称蒋介石为“校长”,他们自称为“学生”。那么你知道,这种称谓的来历吗?学了这部分内容,你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

二、讲授新课:

1、教师提出自学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学。

(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这个军校创办的背景是什么?

(2)黄埔军校的校长,政治部主任分别是谁?

2、教师列出第二部分内容的自学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学。

北伐胜利进军:

(1)北伐的目的是什么?北伐的主要对象和主要战场是什么?

(2)北伐开始的时间,总司令是谁?

(3)北伐名将是谁?他领导的独立团取得了哪些胜利?

(4)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让学生对照<<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简单复述北伐胜利进军的路线,着重引导学生讨论第四个小问题。在对学生的答案梳理之后,教师作简单小结:A成立了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作为坚实的准备工作。B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齐心协力。C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D北伐战争是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等。

3、出示第三部分的自学指导

国民革命的失败

(1)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会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学生先自学,然后教师提问,师生共评。

结合课文中的两个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课的内容和知识点。

备注 无

《 难忘九一八 》教学方案

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课时 第四单元

主题 难忘九一八 总课时 22 14

背景分析 (学情、资源分析等)

学生平时通过电视及其他途径了解到的关于抗日信息比较多,课外资源丰富,因此学生学习该课相对轻松。

学习目标 知道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结果;简单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了解日本在东北三省犯下的战争罪行;记住西安事变的时间、地点、目的和意义;

评价设计 结合学情,教材,在研读课标的基础上设计了本课,设计合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教学效果佳。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每年的九月十八号晚上九点十八分,我国东北的沈阳都会撞钟和拉响防空警报,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国耻。为什么这个日子让人莫齿难忘,痛心疾首呢?究竟在九月十八日发生了什么事?下面我们通过14课《难忘九一八》的学习,一起来探讨答案。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0页的第一段内容,找出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简单的经过。

//学习新知

(一)、九一八事变

1、请大家回顾一下,近代史上,日本曾经进行了哪些侵略中国的战争?

2、那么“九一八事变”是怎么回事?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了解事件的详细经过。板书:1、时间:2、地点:3、策划者:4、经过:

5、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3、动脑筋:请大家想一想,日本侵略军侵略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4、课件显示《东北三省沦陷形势图》,大家请看地图, 仅仅四个月零十八天,东北三省128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3000万同胞迅速沦丧于日寇铁蹄的蹂躏之下!128万平方公里,这相当36个海南岛。这么一大片土地,为什么会在半年不到就全部沦陷呢?

【材料展示】《蒋介石密电》分析材料:说明蒋介石实行的是不抵抗政策。

5、蒋介石为什么要采取不抵抗政策呢?

6、东北3000多万同胞在日寇的铁蹄之下开始了长达14年之久的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