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洞青沟矿区金银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洞青沟矿区金银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128 西部探矿工程 2012年第l0期 

洞青沟矿区金银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陈 昭 ,苏晶晶 

(1.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河南郑州450016; 

2.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大队,河南郑州450016) 

摘要:通过对洞青沟矿区的区域地质、矿区地层、构造、矿石特征以及控矿因素等成矿地质特征的分 

析研究,提出该矿区矿床为典型的脉状矿床,属中低温Sedex一热液叠加复合成因。 

关键词:洞青沟;金银;成矿地质特征;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P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716(2012)1O—O128—03 

洞青沟矿区位于河南省内乡县夏馆镇东。该地区 是河南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区,区内构造破碎带发育强 

烈,并有明显的围岩蚀变,通过对该矿区实地考察,通过 

钻探、硐探等工程控制,并通过系统取样和化验,最终编 

写了《河南省内乡县洞青沟铅锌(金)矿详查报告》,从中 

总结了该地区火山岩、地层、地质构造的特征,为该矿区 

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极其有力的帮助。 

1区域地质概况 

该区位于秦岭造山带北秦岭构造亚带二郎坪地体 

东段。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变动剧烈,为一重要的 

构造岩浆活动带。作为北秦岭构造亚带出露地层主体 

的二郎坪群(Pz er),为早古生代形成于华北板块南缘 

边缘裂陷槽内的一套厚度巨大的海相火山沉积岩系,其 

形成后经受了印支、燕山、喜山运动强烈改造,使得其中 

构造型式十分复杂,并发育多期岩浆侵入活动和强烈的 

区域变质作用,从而有利于金银铜锌矿床的形成。 

1.1区域地层 

详查区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为:中元古界秦岭群 

(Pt。qn)、下古生界二郎坪群(Pz er)、白垩系(K)。其中 

下古生界二郎坪群(Pz er)地层,是区内最主要的岩 

石一地层一构造单元。该套地层自下而上分为小寨组 

(Pz z)、火神庙组(Pz ^)和大庙组(Pz d),简述如下: 

小寨组(Pz z)主要岩性为碳质绢云母片岩、含碳质 

绢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石英片岩、黑云片岩、变粒岩、 

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及斜长角闪片岩。该套岩层总厚 

1617m。 

火神庙组(Pz ^)主要岩性为细碧岩、角斑岩、石英 

角斑岩和相应的凝灰岩。该套岩层总厚2004m。 大庙组(Pzld)主要岩性为条纹大理岩、含砾大理 

岩、斜长角闪片岩、黑云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硅质 

板岩、石英角斑岩及石英角斑凝灰岩。该套岩层厚 

1l34~1989.6m。 

1.2构造 

区内自北而南发育一系列规模巨大的Nww向韧 

性剪切带,它们分别是瓦穴子一乔端韧性剪切带、西万 

沟一太平镇韧性剪切带、高庄一梅子沟韧性剪切带、梅 

子沟一芦家坪韧性剪切带、朱阳关一夏馆韧性剪切带, 

这些区域性韧性剪切带控制了区内构造蚀变岩型银、金 

矿点、异常的空问分布。 

朱阳关一夏馆韧性剪切带和瓦穴子一乔端韧性剪 

切带是北秦岭构造亚带二郎坪地体、秦岭地体、宽坪地 

体的界限断裂,也是两条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 

详查区除Nww向构造带外,还发育有NE向、近 

SN向两组断裂构造,其在空间分布上呈组出现、直线 

延伸、平行排列、断续分布,与Nww向构造组成网格 

状构造。 

1.3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岩石种类齐全。 

(1)喷出岩:该区喷出岩出露较广,主要以中元古 

代一早古生代海底火山喷发为主。 

中元古代的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秦岭群(Pt。qn)的 

主体,其海底火山喷发产物,变质后一般形成斜长角闪 

片岩和绿泥石片岩。 

早古生代海底火山喷发以二郎坪群(Pz er)为代 

表,它是裂陷槽不断裂开,导致海底火山喷发的产物。 

火山岩岩石类型齐全,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基性熔 

*收稿日期:2012—02—17修回日期:2012—02—22 第一作者简介:陈昭(1980一),男(汉族),河南唐河人,助理工程师,现从事地质找矿工作。

 2012年第10期 西部探矿工程 129 

岩(细碧岩)、中性熔岩(角斑岩)、酸性熔岩(石英角斑 

岩)及相应的凝灰岩和含凝灰质的沉积岩(含凝灰质的 

变质砂岩及含凝灰质大理岩)。 

次火山岩主要为石英钠长斑岩。 

(2)侵入岩:该区侵入岩种类多、分布广,在时空上 

表现为多期岩浆侵入活动。 

加里东期侵入岩主要分布在详查区中、北部,出露 

的岩石主要有石门石英闪长岩、两河口斜长花岗岩、南 

河店闪长岩等岩体,岩石年龄值在400 ̄500Ma之间。 

海西期侵人岩主要分布在详查区东部,以五朵山花 

岗岩体规模最大,出露面积约2500km2,岩石年龄值在 

340 ̄350Ma之间,岩体主要由等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似 

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组成。 

燕山期侵入岩在工作区出露较少,以酸性侵入岩为 

主,岩体规模大小不等。规模较大的有--f ̄坪花岗岩 

体、伏牛山花岗岩体、天宝寨似斑状花岗岩体、黄花幔黑 

云母花岗岩体等。 

2矿床特征 

2.1矿体特征 

洞青沟金矿床属于薄脉状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矿 

床,矿体产在蚀变破碎带内,严格受断裂构造所控制。 

矿区内含矿构造破碎带较多,已发现的达5条。含 

矿破碎带延伸方向以北西西、近东西向为主。上述含矿 

构造破碎带以压扭性为主,洞青沟矿区详查间已圈出矿 

脉5条,编号分别为:工、Ⅱ、Ⅱ一1、Ⅲ、Ⅳ,矿脉赋存于 

构造蚀变破碎带中,呈薄脉状产出。产状分别为165。~ 190。 63。~75。、105。~115。 20。~4O。、260。~275。 

80。~85。、290。~325。 70。~8O。、210。~230。 63。~ 

70。。共获得资源储量(332)+(333)类Au913.79kg, 

Ag1.076t,矿石量153026t。 

2.2矿石特征 

矿石中矿物种类比较多,矿石中主要为金属硫化 

物,常见黄铁矿、褐铁矿,偶见方铅矿、闪锌矿、镜铁矿、 

孔雀石、金矿物银矿物等。非金属矿物以石英、方解石 为主,其次为斜长石、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等。主要 

有用组份为金、银,金品位全区平均5.96×10~,伴生 银品位全区平均5.88×10~。 

2.3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 

2.3.1变质作用 

洞青沟矿区位于秦岭一大别山变质单元,是一个典 

型的多旋回发展的碰撞造山带,变质作用从太古宙一直 

延续到中生代,经历了多期次的变质作用影响。后期的 

变质作用往往对前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进行了不 

同程度的改造。该区变质作用最早发生于晋宁期,变质 程度一般较低一中等,其中二郎坪群以低绿片岩相为 

主,有的地段达低角闪岩相,属二云母带一铁铝榴石带 

为主,部分相当于蓝晶石带。南侧秦岭群变质岩系可划 

分为蓝晶石、矽线石和紫苏辉石3个变质带,具递增变 

质带特征,其主体部分已达高角闪岩相一麻粒岩相,混 

合岩化强烈。该区总体属中压相系。 

2.3.2围岩蚀变 

矿区内近矿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为主,并具 

多次硅化蚀变特征。深部还有黄铁矿化、碳酸盐化,一 

些地段尚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及钾长石化等。地表及 

浅部还有高岭土化、褐铁矿化等。当硅化较强且具多次 

硅化特征,或硅化、方铅矿化、黄铜矿化等相伴存在时, 

则岩石较致密坚硬,而且矿化较强,矿石质量亦较好。 

3矿床成因浅析 

3.1控矿因素 

3.1.1地层 工作区地层主要为二郎坪群,它是一套厚度巨大的 

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地层,岩石分异较为完全,南部以 

斜长花岗岩为主,北部为闪长岩,这对硫化物型金银矿 

床十分有利。因此在本矿区二郎坪群地层可作为该矿 

区找矿的关键标志。 

3.1.2地质构造 

区内主要构造包括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区内地 

层总体表现为一简单的单斜构造,岩层倾向10。~30。, 

倾角50。~75。,受主体构造的影响,区内发育一系列晚 

期的小型紧闭褶皱、挠曲挤压片理和一些区域断裂所派 

生的次级断裂构造。 

含矿热液的上升运移和金属矿物的结晶沉淀为断 裂构造的形成提供了通道和场所,矿产产生的规模和产 

状是由断裂构造的规模和产状所决定的,因此断裂构造 

是本矿区成矿的重要控矿因素。 

3.2成因初探 

(1)矿体的分布与区内细碧角斑岩系连续分异型火 

山岩建造的酸性岩石组合及火山期后喷流沉积岩有关, 矿体赋存在石英角斑凝灰岩及硅质岩、重晶石岩中,含 

矿岩石组合为石英角斑凝灰岩一硅质岩一重晶石岩,具 有特定的层位和特有的火山沉积岩石,洞青沟矿体赋存 

在花岗岩体中。 

(2)矿石具有明显的火山一喷流沉积和改造成因的 

构造特征,如沉积的浸染条带状、层纹条带状及由分选 

作用形成的不等粒(级)递变层理构造、挤压变形的柔皱 

构造等,而细脉一网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则显示后期 

热液充填交代成因。 

(下转第132页)

 132 西部探矿工程 2012年第10期 

图1开路流程试验方案 2.4精矿样品的矿物组成及解离程度分析 

开路流程精矿品位不理想,为了考察精矿中红柱石 

含量偏低的原因,对流程试验的精矿样品进行矿物组成 

及解离程度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表5)。 

表4 X一射线衍射精矿矿物组成分析结果 

衍射结果表明:精矿中主要矿物为红柱石,仍还有 

较多的石英、含部分绿泥石、(绢)云母、石榴石。 

将开路流程的精矿检测红柱石的解离程度,其结果 

羟肟酸2llflg/I 如下: 

矿物含量:红柱石7O ,石英2O ,石榴石、铁质、 

云母及少量角闪石、绿泥石约1O 。未解离的红柱石 

约为10 ,未解离的粒径在0.04~0.09mm之间,多与 

石英连生。 3结束语 

通过选别,红柱石的含量从7.4 提高至69.6 。 

经对开路流程精矿产品解离程度的检测,流程精矿中未 

解离的红柱石约为10 。未解离的粒径在0.04~ 

0.09mm之间,多与石英连生。如果增加磨矿时间,可 

r提高红柱石的解离程度,但更多的红柱石进入一325 目,泥量增多,恶化浮选。 

表5开路流程精矿化学分析结果 

(上接第129页) 

(3)在早期的地层(古老结晶基底)中,有用成矿元素 

金、银等在区域变质作用下发生活化,向有利的部位迁移 

形成初步富集;中元古代火山活动及其伴随的构造作用 

一方面使断裂带活化,同时有新的成矿元素加入,和早期 

初步富集的成矿物质一起再次迁移集中;燕山期大规模 

的岩浆活动使构造破碎带局部扩容,且自身携带的成矿 

物质进人,又为成矿物质的活化转移提供了充足的热源, 

形成含矿热液。断裂破碎带为含矿热液的上升运移和金 

属矿物的结晶沉淀提供了通道和场所。因此,该金矿床 的成矿时代应属于燕山期,矿床具古源新成特征。 

综上所述,该矿床为典型的脉状矿床,属中低温 

Sedex--热液叠加复合成因。 

参考文献: E13河南省地质矿产局.河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 版社,1989:1-400. E2-1燕长海,刘国印.豫西南铅锌多金属控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FJ].地质通报,2004.23(11):87-92. [3]陈昭,李中宝,等.河南省内乡县洞青沟铅锌(金)矿详查报 

告[R].2011.1-7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