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自主学习发表时间:2014-11-21T15:42:27.653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4月上旬供稿作者:施微[导读] 目前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在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作用。
College Students' Self-learning 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施微SHI Wei曰张云峰ZHANG Yun-feng曰刘立君LIU Li-jun(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大庆163318)(School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Daqing 163318,China)摘要院本文通过分析和对比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的特点,指出自主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效率,对培养学生自我选择、自我控制、自我评价有着积极的作用。
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的更为便利的平台,有效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同时文中也阐述了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尚存的问题,并对解决方案做了初步探讨。
Abstract: 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eption learning and self-learning,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self-learningwill more conducive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efficienc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has a positive effect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self-selection, self-control, self-evalu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provides convenient platform for students' self-selection, effectivelyhelps students achieve self-learning. This paper also describes the problems 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discusses solutions.关键词院接受式学习;自主学习;网络环境Key words: reception learning;self-learning;network environment中图分类号院G642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0-0253-020引言早在1954 年,美国学者赫伯特希伦提出了学习方式的论说。
他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经常采用或者偏爱的学习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是从事学习者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传统的学习方式主要指接受式学习。
接受式学习强调以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为基本形式的学习模式。
这样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教”的方法为中心,学生学习较为被动,机械式的接受来自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大大影响的学生的积极性。
而自主学习方式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从主导地位变化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启发者”和“辅助者”。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学生有机会从更为广泛的网络学习资源中选取更能针对自己的学习内容,更为多样化的取得知识的途径,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发挥更大的主动性。
1 接受式学习在接受式学习模式中,人们认为整个教学过程为教师把知识转移给学生的过程。
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因此也有专家认为学生与教师被看作是教育机器中的部件,双方的位置都可以任意替换。
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即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沟通与互动常常被忽视,由此形成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被动局面。
由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同步推进的特点,使得教师面向广大学生往往是难以实行因材施教。
而且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中,教学结构的意义常呈现出以竞争作为主体的现象。
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得到高于其他同学的成绩,教师的教学是为了获得优于其他同事的教学成果,这样的现象在中小学教学中尤为突出。
而对于大学生学习,竞争的迹象表征并不强烈,但是在大学生中普遍表现出对学习的参与缺乏积极性,对被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表示枯燥乏味,甚至丧失学习热情。
难以发挥大学阶段,学生已基本具有的一定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尤其在大学学习过程中,面对一些内容宽泛、便于学生开拓视野的课程,接受式教学方式就显得格外具有局限性。
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热情被抑制的同时也失去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
2 自主学习国内外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界定阐述不尽相同。
我国学者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学习活动是否有自我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学习活动是否有自我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学习过程有自我调解、修正和控制[1]。
美国著名的自主学习研究专家齐莫曼提出自主学习的研究框架(见表1)。
他认为,判断学生的学习是否是自主的,应该依据表1 中的三列,即任务条件。
若学生在该列的各项都能够自己做出选择或自我控制,可称其为自主学习[2]。
从以上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的阐述中,不难发现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等等。
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学习之初就要先明确学习的动机与目标,从而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同时要求对自我学习成果作出合理的评估与评价。
自主学习中也突出了学习的协作性,即借助工具以及社会环境得到帮助。
显然自主学习是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热情与学习效率的方法。
同时自主学习中强调教师从传统的绝对主体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辅导者,帮助与促进学生学习。
教师通过建立课堂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会作为学习主体,主动思考及探索式的学习[3]。
著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典型的课堂师生关系主要包括以图1 所示的四种模式[4]。
模式4 体现了课堂中师生的平等相互交流,他认为此类人际交往是最理想的。
教师融入学生学习的集体中,在平等合作的互动关系中,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提出解决思路。
3 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使学生更为快捷有效的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获取信息。
网络的信息量大、灵活性强、资源共享广泛、信息开放性和交互性好的特点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保证,成为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力工具。
近年来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研究也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常见的基于网络环境实现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5]。
3.1 基于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基于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认为[6],当参与学习的主体即学生,有问题提出并希望能够解决问题的时候是最好的学习状态。
在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探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他们会主动的搜寻原理、规律等知识,而此时教师适当的提供方向的指引或工具的辅助等协助工作,有利于学生更为积极的进行探索,并从中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3.2 基于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大学生相对于中小学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而在如何利用这些时间上,大学生有更为丰富的选择。
要想更为深入的学习专业知识或感兴趣的内容,大学生可充分支配课余时间选择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的进度,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3.3 基于协作式的自主学习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学习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模式。
基于协作的自主学习主要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论坛等多种交互工具的综合运用,便于各成员开展各种方式的对话与协作,比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交流更加方便灵活,也使得交流范围得以扩大,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使得获得信息的渠道更为丰富。
这种交互性也是网上教学的最大优势。
交流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对不同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促进学生的协调与配合的能力。
4 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网络虽然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的条件,在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7]:如班级学生上网时间地点零散引起教师课下监督学习过程有难度;网络资源虽然广泛,但也充斥消遣娱乐的内容,包括网络聊天、影视剧集、网络游戏都是具有诱惑力的干扰因素,学生如何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学习内容,安排好学习时间;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如何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懈寻求困难解决的方案,包括求助的对象与求助的渠道等等。
目前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在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作用。
如帮助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学生探索自主学习方法;建立自主学习监督体系,要求学生定期撰写自主学习报告,记录自主学习内容、进展以及心得;布置协作性小课题,督促学生有针对性的实施自主学习等等。
5 结束语综上所述,自主学习对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着明显的优势。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平台,但是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教师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更加完善的自主学习体系有待于实践过程中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与总结。
参考文献院[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张瑾.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心理发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06.[3]刘晓燕,施微,赵海谦.高校中以师生人际互动为取向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5.[4]林格伦著.课堂教育心理学[M].章志光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5]贾英侠.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J].科技教育创新,2008,8.[6]潘立春.讲座制与基于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对比探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1,1.[7]刘萍.教师对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指导、监督与管理[J].外语电化教学,2007,12.基金项目院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项项目“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保障性体系研究、构建与实践”(JGZ201201049)。
作者简介院施微(1982-),女,浙江绍兴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暖通空调,高等教育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