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权法期末复习(word版)讲解

物权法期末复习(word版)讲解

物权法期末复习 第一章导论:有恒产者有恒心  物权法的功能:定纷止争  物权法的价值:物权法的人文价值  物权法立法根基:尊重人民对财富的进取心  物权法的性质:  私法属性  财产法属性 制定: 从1994年开始制定  至2007年开始颁布  历时13年  梁彗星教授编制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  王利明教授编制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  历经全国人大及常委会7次审议最终通过。 物权法的体系  《物权法》分5编,19章,247条  第一编 总则  第二编 所有权  第三编 用益物权  第四编 担保物权  第五编 占有  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第一编 总则  第一章 基本原则  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  第二节 动产交付  第三节 其他规定  第三章 物权的保护

第二编 所有权  第四章 一般规定  第五章 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  第六章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 第七章 相邻关系  第八章 共有  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 1.该编的条文占全部法律条文书目的2/5左右,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物权制度  2.该编条文体现了所有权核心主义的立法观念,尤其是土地公有制条件下物权的特点 幻灯片8 第三编 用益物权  第十章 一般规定  第十一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  第十二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  第十三章 宅基地使用权  第十四章 地役权

 注意体会第二编与第三编的联系 第四编 担保物权  第十五章 一般规定  第十六章 抵押权  第一节 一般抵押权  第二节 最高额抵押权’  第十七章 质权  第一节 动产质权  第二节 权利质权  第十八章 留置权 第五编 占有  第十九章 占有  《物权法》全文之后还有两条附则 物权法的立法特点  1. 结构上,采取由抽象到具体、由一般到特殊的立法技术。  2. 规范内容上,以对现行规范的重新整合和明晰化为主,适当引入新规定。  3. 表述上,寻求专业化与通俗化之间的平衡。 物权法的法律渊源  物权法法律渊源的意义  社会应该理解已经制定的《物权法》虽然重要,但是它只能解决一般的物权问题,而不能解决中国社会全部的物权问题。《物权法》之外的物权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于其他的法律,这些法律中规定的物权规范,有时对于物权问题的解决还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 当然,《物权法》构成了最为重要的物权法的法律渊源。 物权法的其他法律渊源  《宪法》  《民法通则》  《土地管理法》  《农村土地承包法》  《担保法》  《森林法》  《草原法》  …… 物权法的基本理念  一、公有财产与私有财产的一体保护  《宪法》  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 第十三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 《物权法》  第四条 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 讨论:  1.“平等保护就是将富人的豪宅和穷人的讨饭棍平等保护”  2.平等保护还是杀富济贫  参考:  1.巩献田公开信  2.电视剧天道  二、从归属到利用  《物权法》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归属:定纷止争 所有权  利用:用益物权、担保物权  三、自由与效率  意思自治  发挥物的效用:相邻关系;共有事务的管理  四、所有权的社会义务与所有权保护的强化

第二章 物权的客体——物

 一、物权的客体  研究物权客体——物的意义:  物权,为物上的权利,是对物的支配权  物的形态如何反过来又对于物权种类的形成、物权的行使以及物权变动的规则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 物权客体除了物以外,还有权利  《物权法》第2条第2款  本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 《物权法》180条;《物权法》第十七章第二节 权利质权

物  在民法上,“物”指的是存在人体之外,为人力所能支配,且能够满足人类社会生 活需要的有体物。  要注意民法上的物和公法上的物的区别  公法上的物是指公共权利能够支配的客观存在的物。此范围要大于民法上的物。  例如:土地。国际法上的领土也被称为国际法上的土地,但是,主权支配的领土实际上包括领海、领空等。民法上的土地仅指陆地上的坚硬部分,海水、领空,甚至相当大一部分领水,都不是民法上的土地比如内水水面,在传统民法中,只有被私法主体长期稳定地控制的内水(如自然人长期种植或者养殖的湖面、内河水面),在法律上才被当作土地。

物的特征  1.须为有体物  有体物,是指占据一定空间而有形存在的物质实体。  无体物,即相对于有体物而存在的物,具体是指没有物理意义的形体,但是具有财产意义的一切现实存在。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由知识产权法规范的精神财富;一类是被纳入商事习惯或有些特别的商事法规范的无形财产。  物权客体为有体物的原因为:一、物权的支配属性的内在要求;二、物权与其他财产权区分的前提

2.须为人力所能控制即可支配性  在物权法上,物主要是指人力能够控制而且有控制必要的物。  月亮、沙漠的沙子、海水  3.能够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即可利用性  4.须存在于人体之外即伦理性  (1)人的身体能否构成民法上的物?  (2)人的遗体能否构成民法上的物?  (3)移植的器官能否构成民法上的物?  eg:妻子捐献肾脏,而后要求返还一案  eg:冷冻胚胎问题

动物是否是物权法上的物?  两种立法例:  一是,法律规定动物不再是民法上的物,而是法律上的特别“客体”,要求民事权利主体对待动物不能像对待一般的动产一样处分。  二是,把动物放在物的一类,但是极其严格地限制动物所有权人的处分权。  另外,还有部分人主张动物是民法上的主体。 物的分类及意义  1.不动产与动产  不动产是指依其自然性质不能移动,或一经移动便会损害其经济价值的物,包括土地和土地附着物。  动产是指不动产以外的物。  准不动产:部分动产如机动车、航舶、航空器等道路运输工具因法律允许其物权变动准用不动产物权的某些规则如进行登记等。  区分意义:  (1)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不同  不动产:登记 动产:交付  (2) 能够设立的物权类型不同  用益物权的客体原则上仅限于不动产。  动产原则上只能成为担保物权的客体。  (3)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要多于动产所有权  不动产:物权法第42条,对不动产的征收;物权法第七章相邻关系  动产:物权法第44条  2.主物与从物  从物:是指非主物的成分,常助主物之效用而同属于一人之物;  主物:为从物所辅助的物

 从物的构成要件:  (1)该物必须是独立的物而不是物的成分;  (2)该物常常是用来进一步发挥另一物的效用;  (3)该物与另一物必须有一定的空间上的结合关系;  (4)主物与从物必须属一人所有;  (5)交易上没有特别的习惯认为两个物之间不是主物与从物的关系。  区分的意义:  《物权法》115条 从物随主物原则,即当主物的所有权发生转移时,从物的所有权也发生相应的移转。  《担保法司法解释》第63条:“抵押权设定前为抵押物的从物的,抵押权的效力及于抵押物的从物。但是,抵押物与其从物为两个以上的人分别所有时,抵押权的效力不及于抵押物的从物。”

案例:不动产抵押权与从物  甲经营工厂,于3月1日向乙银行贷款,并以厂房及基地设定抵押权。其时工厂内有a及b(该机器钱款尚未付清,采取所有权保留方式)两部机器,生铁千斤及铺设的轻便轨道,只是都没有同抵押权一并办理登记。甲于4月1日新购c部机器,并于同日将a部机器出售于丙。甲于5月1日以b部及c部机器为丁设定动产抵押权。  问题:  乙于8月1日实现抵押权时,得否将a、b、c三部机器、生铁千斤及轻便轨道一并拍卖,就其卖得价金,优先受偿?

 就上例分析之,所应研究的问题有以下5个:  (1)哪些属于从物?  (2)抵押权之效力是否及于其设定后所增加之从物?  (3)从物是否以于抵押权设定时一并办理登记者为限?  (4)不动产所有人将从物让与第三人时,抵押权人得否追及该从物,以实现抵押权?  (5)于同一从物之上,不动产抵押权与动产抵押权得否并存,其位序关系如何?

 (1)从物之认定  生铁千斤:非助工厂之效用,非从物;  轻便轨道:符合从物特性,为从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