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松辽盆地外围油气调查成果与经验

松辽盆地外围油气调查成果与经验

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之一松辽盆地外围油气调查成果与经验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逐步加大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和战略选区力度,在“新区、新层系、新领域、新类型”取得重要进展。

2014年,获得“突参1井获轻质原油”等10个油气调查新发现、“慈页1井发现页岩气”等6个页岩气调查新发现、油页岩等3个非常规调查新发现,开辟了一批油气勘探新阵地;带动中石油、中石化、延长等10余家相关企业开展后续合作,初步发挥引领商业性勘探的重要作用;为部提供40余处油气勘查招标区块,支撑服务矿政管理的能力显著提高。

应该讲,我局在油气领域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正逐步显现。

其中,松辽外围突泉盆地钻获轻质原油成果尤为显著、意义特别重要,得到了院士专家的高度肯定和行业内的重要反响。

系统总结松辽外围油气调查新发现、探索油气调查新模式、梳理油气调查新创新,对推进松辽外围今后的新部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推进我局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松辽外围油气调查新发现松辽盆地及外围约60万平方千米,除已发现的松辽等大型油气盆地外,外围广大地区共有50多个中小型盆地,地质地貌条件复杂,加之构造运动及火山活动等因素,使得确立盆地范围、查明地层展布,特别是火山岩覆盖层下的地层展布与含油气性,面临极大挑战。

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8年部署实施“松辽盆地外围油气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地矿专项),2013年部署实施“索伦-林西地区油气资源选区调查”项目(战略选区专项),组织10余家专业单位,100余位科研人员,共计投入经费超过1亿元,主要取得3个方面新发现和认识。

第一,油气基础地质调查获得众多新认识,夯实了松辽外围油气调查根基。

沈阳地调中心通过开展中国地质调查局松辽外围中新生代盆地群油气地质综合调查项目,在大面积火山岩覆盖油气工作空白区圈定了“龙江盆地、突泉盆地、扎鲁特盆地、林西盆地和乌兰盖盆地”等油气新区、确认中、下侏罗统以及上二叠统等油气新层系,依据盆地凹陷面积、暗色泥岩厚度、烃源岩特征、含油气情况等,优选突泉盆地为松辽外围侏罗纪油气新区、新层系勘探突破的远景盆地。

此外,对于松辽外围油气地质调查程度极低的锡林郭勒盟、兴安盟、赤峰市三盟市交界地区,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也在同时推进,油气调查中心部署实施高精度重磁电剖面测量工程,通过处理解释和综合研究认为,该区发育贺斯格乌拉、宝格达、扎木钦、哈拉盖图、霍林郭勒等5个中新生界凹陷,总面积约2360平方千米。

其中,贺斯格乌拉凹陷地层发育较全,控制面积约610平方千米,最大沉积地层厚度达4千米,周缘已证实存在侏罗系、白垩系和上古生界等烃源岩层系,初步判断具备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这一发现大大拓展了松辽外围新区工作范围。

第二,突参1井获取轻质原油,引领后续勘查开发有力推进。

根据综合分析,油气调查中心部署实施了“突参1井”。

目的是建立突泉盆地地层层序格架,揭示盆地结构,探索上古生界-中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及含油气性,获取第一手资料及相关参数。

该井完井深度2801米,在钻遇1684-1704米发现油斑、油迹、荧光等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成功取到含油岩心10.30米,经测录井综合解释,明确了3个含油层段,合计5.6米。

完井后,中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及时跟进,自筹资金开展压裂试油工作,选择1684.5-1698.2米进行压裂试油,累计出油0.52立方米。

当前,中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正根据战略侦查获得的重磁电震解释数据和成果,不断优化和调整勘探部署方案,进一步优选“南洼”为勘探目标区,有序推进了突泉盆地的油气勘探。

“突参1井”的突破大大增强开展新区新层系新领域的信心,也为后续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

第三,外围陆续发现重要油气显示,大大拓宽了该区域油气勘探范围。

依据“突参1井”成果和经验,沈阳地调中心在突泉盆地南部牤牛海坳陷区部署了突D1井,在733-811米发现多层“油浸、油迹、油斑”级别油气显示,表明该凹陷含油面积较大,进一步拓宽了突泉盆地凹陷区的勘探范围。

在松辽盆地外围的南部地区,沈阳地调中心在辽西金羊盆地西部北票组的开展了SZK02、SZK03,见重要油、气显示,通过对暗色泥页岩分析,表明绝大多数样品TOC>1,属于好烃源岩,开辟松辽外围南部大范围地区的勘探新阵地,引起辽河油田的高度重视。

二、松辽外围油气调查新模式松辽盆地外围因广泛覆盖火山岩一直使油气调查面临极大挑战。

纵观突泉盆地油气调查合作历程,有很多值得总结和推广的经验,此次成果的取得正是得益于“基础地质先行、战略侦查突破、商业勘探跟进“找矿新机制的施行,由此形成的“3步走”“突泉模式”成为公益性调查引领商业性勘查的典范,可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油气调查评价工作的有力借鉴。

第一步,依靠基础先行夯实根基,这是油气突破的根源所在。

松辽盆地外围大面积火山岩覆盖区,是油公司“望而却步”的油气探矿权登记空白区。

关于“龙江盆地、突泉盆地、扎鲁特盆地、林西盆地和乌兰盖盆地”等油气新区,中、下侏罗统以及上二叠统等为油气新层系的认识,以及突泉盆地的优选,作为开疆拓土先行者,为奠定了后期勘探开发工作坚实基础。

第二步,依靠战略侦察获得发现,这是油气突破的重要引导。

在前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上,油气调查中心选择突泉盆地并优选南部地区,部署实施了高精度重磁电300千米,重磁面积测量1000平方千米,二维地震81.5千米,通过重磁电震综合解释,在突泉盆地南部牤牛海坳陷发现了2个中生界次级断陷,约1300平方千米,研究认为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潜力。

经科学论证,选择南部断陷部署实施“突参1井”,获得重要油气显示,成果提振了油公司投入的信心,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第三步,依靠商业勘探无缝衔接,这是油气突破的有力保障。

油公司是公益性地质工作成果直接受益者。

中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依据我局在松辽外围调查的进展和相关的认识,成功登记突泉盆地油气探矿权;另外,依据战略侦查获得高品质重-磁-电-震数据资源与成果,及时调查与优化勘探部署方案:放弃了非震采集,优化地震部署,节约了资金,加速了突泉盆地油气勘探步伐。

因此,只有商业的真正跟进才能真正实现成果的最大化,才能最终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和安全。

三、松辽外围油气调查新创新从基础地质调查锁定突泉,到施工“突参1井”获得油气新发现,到商业跟进获取“第一桶油”,到如今盆地勘探工作全面铺开,仅用6年时间(后三个环节仅用2年时间),在缔造突泉模式的同时,也创造了突泉速度,经过系统总结,松辽外围调查评价方面主要有3个方面创新供借鉴。

第一,创新合作方式,有效分工协作。

在践行“基础先行、战略侦查、商业跟进”找油新机制的同时,探索创立“三位一体”的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合作新模式:大区地调中心(沈阳地调中心)发挥一线“侦查兵”的作用,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为油气资源调查做好了铺垫;油气调查中心起到“突击队”作用,进一步锁定目标,实施侦查工程,实现油气发现和突破;油公司是石油勘探开发的“主力军”,促进了成果快速转化和扩大,“三位一体”合作方式实现了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油气勘探既有分工,又相互协作。

第二,创新管理方式,保证项目质量。

突泉1井部署实施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到地质调查、二维地震、井位论证等各环节,涉及到基础地质、钻探工程等各专业领域,为了拥有独立成果和知识产权,必须由我局主导整体工作的部署、综合研究和成果集成,其他外协专题和工程项目配合开展。

对于众多的参加单位,做到单位间的无缝对接对提高效率和项目质量非常重要。

对于重磁电测量、二维地震采集和钻井工程,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做监理,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质量和安全生产。

从设计、运行到验收环节,尤其注重原始地质数据的可靠性,严格按照质量管理要求做到100%的自检和互检,同时,组织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野外质量的复查和抽查,确保了采集各项数据真实可靠,优良率达到100%。

第三,创新交流方式,及时共享信息。

对于野外工作任务的实施,要求野外地质调查联合组队,问题在野外一线交流解决,这样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

为了突参1井井位论证更科学合理,保证与后续钻井施工有序衔接,邀请了前期承担重磁电测量的华东八一四队、二维地震采集的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等全程参与突参1井部署各个流程,充分明晰钻井目的任务以及存在难点、可能遇到的困难。

除项目单位之间交流讨论外,还与东北地区的有相关单位开展交流研讨,包括辽河油田、吉林油田、东北石油大学等,及时主动的汇报工作进展和想法,同时听取专家意见。

另外,通过项目合作,与油公司签订资料与信息共享协议,与东北石油分公司签订了油气资源调查和勘探资料共享协议,明确开展常态化技术交流,与辽河油田也达成资料共享意向。

四、松辽外围油气调查新部署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将能源矿产地质调查作为地调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的重中之重,设立“陆域能源矿产地质调查计划”,拟开展“松辽盆地外围油气基础地质调查”等7大工程。

松辽盆地外围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2015年在以下3个方面进一步优化。

第一,经费投入大大加强。

松辽盆地外围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在系统整合前期工作基础上,大大增加了投入力度,设立3个项目:松辽外围西部盆地群油气基础地质调查、松辽外围南部盆地群油气基础地质调查、松辽外围东部盆地群油气基础地质调查。

具体分解12个子项目。

第二,部署思路更加明朗。

开展油气基础地质调查,明确松辽外围西部盆地群、南部盆地群、东部盆地群油气基本条件;开展地震及重磁电联合攻关,探索火山岩下沉积盆地勘探的理论技术方法;实施松辽外围西部根河、舍布尔图、商都、南部金羊、东部三江、松江等盆地物探和地质钻探工程,落实有利目标区,寻求调查突破。

第三,年度目标更加明确。

查明松辽外围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初步评价区域油气资源潜力,优选油气远景区15-20个、有利目标区8-10个,可供招标的油气勘查区块5-8个,力争2-3处油气新发现。

总之,松辽外围油气成果实现了我局通过组织国家地质调查项目钻获实物原油样品的“零突破”,拓宽了大兴安岭及周缘近38万平方千米的油气调查视野,引领了油田公司跟进部署,加快了突泉盆地勘探步伐,探索创立了油气资源调查工作新模式。

系统总结并推广松辽外围成果、模式和经验,必将有力推进我局油气新区、新层系的调查评价进程,为推进我国油气和页岩气找矿突破、保障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