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建制沿革略历明成化(1465-1487年)初汉江主入长江口由汉阳大别山(龟山)南改至山北,今汉口地区析出。
明嘉靖年间(1522—1566)汉阳县在汉江南岸汉阳崇信坊设汉口巡检司。
清顺治元年(1644年)置湖广总督,辖湖北、湖南两省,驻武昌;置湖广巡抚,驻武昌,同时设郧阳巡抚。
康熙三年(1664年)将明代设立的湖广布政使司分设为湖北布政司和湖南布政司,各设巡抚管理军事、行政大权。
湖北巡抚全称“巡抚湖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
湖北布政司下设武昌、汉阳、黄州、德安、荆州、襄阳、郧阳、施南8府。
武昌府之上有盐法道,汉阳、黄州、德安3府属汉黄德道管辖。
湖北汉黄德道汉阳府辖汉阳县、孝感县、黄陂县、沔阳州。
武昌府辖江夏县、武昌县、嘉鱼县、蒲圻县、咸宁县、崇阳县、通城县、大冶县、通山县、兴国州(今阳新)。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湖广总督定名“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
康熙年间(1662—1722年)设在汉江南岸崇信坊的汉阳县汉口巡检司迁移到汉口镇。
雍正五年(1727年)汉口巡检司分为仁义司和礼智司,实行分区管理。
仁义巡检司辖区为从硚口至金庭公店(今汉正街金街巷),分居仁坊、由义坊,司署设在杨家河正街安定巷(民国改为警察二署。
今汉正街安定巷口);礼智巡检司辖区为自金庭公店至茶庵,分循礼坊、大智坊,司署设在乔家巷(统一街万寿巷)。
汉口镇两巡检司之上,有汉阳县派出机构——督捕同知署,衙门设四官殿。
乾隆三年(1738年)将武昌水师营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经制281名水兵归并汉口,在汉口大智坊设立水师守备署。
咸丰十一年(1861年)汉口开埠。
湖广总督官文奏请增设汉口洋关。
汉口英租界建立,设工部局(市政委员会)和巡捕房(警察局)。
此后,1895-1898年,德、俄、法、日租界相继在汉口建立。
近代城市管理制度开始引入武汉。
同治元年(1862年)江汉关设立。
设江汉关监督一员,将汉黄德道移驻汉口兼任,名曰“江汉关督理华洋交涉事务”。
江汉关道署设汉口青龙街口汉口同知署东首(署址民国改为升平街市房)。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经湖广总督张之洞奏准,汉口设夏口厅,划汉阳县辖襄河(汉江)以北横约120里之地为夏口厅版图,主官由同知改为汉阳府抚民同知,品秩相当知县。
夏口厅下设四坊(居仁、由义、循礼、大智)二里。
夏口厅署设原汉口同知署。
汉黄德道改为汉黄德兵备道,可节制汉口地区的武装部队。
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初一(1902年6月6日)张之洞在省城武昌裁撤保甲,创办警政,设立武昌警察总局,以武昌知府梁鼎芬、试用知府金鼎总办局务,归臬司管理。
城内设东、西、南、北、中5局,城外设东、西、水、陆4局。
警察局主要承办和管理市政建设事务,维持地方治安。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汉黄德兵备道陈兆葵奉命改汉口保甲局为清道局,分居仁、由义、循礼、大智、花楼、河街6个分局。
汉口襄河水师于是年改编为水上警察。
汉阳县在汉阳府城城隍庙设警察局,下设建中东坊、建中西坊、东阳坊、西阳坊、上崇信坊、下崇信坊、上鹦鹉洲7个分局。
光绪三十年(1904年)汉口清道局改为警察局,以汉阳知府为总办,下设5区。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张之洞设立汉镇马路工程局,专门负责规划和修建新区马路。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湖北巡警道在汉口设立,为一省最高主管机关,直接受湖广总督节制,兼受中央民政部门监督。
武昌警察总局改为湖北警务公所,隶属巡警道。
汉阳警察局改为总局隶属巡警道。
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909年1月18日)清廷公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这是我国市政的第一声。
该章程规定府厅州治城厢为“城”,即今日的市。
赋予各城的市权,计有财政、学务、政务、卫生、善举、道路工程、农商务、公共营业及其他因地方习惯向规绅董办理的各项事项。
组织方面采德、法、意、日诸国的分权市制,即议决权与执行权分开,设议事会和董事会两个机关。
宣统元年(1909年)为适应地方自治,夏口厅划为9区,1至4区为城区,5至9区为乡村。
宣统元年(农历辛亥年,1911年)汉口成立官商共商市政的场所——“汉口市政会”。
该会以湖北省巡警道为议长,由警务公所科员及各区区长中选16人为议员,代表警方,以各商会总理、协理为总议董,汉口总商会议董中之有学识者为议董。
官商代表,每月常会两次,讨论巡警道职权内有关公益之事。
为官绅商三位一体的以警政为限的近代城市市政管理执行机构。
1912年(民国元年)2月南京临时中央政府电商湖北军政府,饬令设立汉口建筑筹办处。
不久,改为马路工程局。
相当于地方政府的工务机关。
4月江苏省临时议会修正于辛亥年十月制订公布的《江苏省暂行市乡制》。
1913年6月再加修改实施。
它以清末的《城镇乡自治章程》为蓝本,将在《城镇乡自治章程》所定府厅州县治城乡为“城”的地方,统称之为“市”。
这是“市”的名词正式被采用的开始。
是年夏口厅改设夏口县,主官为县知事。
县署设洪益巷原清籖捐局(另在新沟镇设县佐署)。
改清湖北巡警道为汉口警视厅,地址在后花楼张美之巷口。
在原夏口厅署设夏口地方检察、审判厅。
在循礼门巡防营设汉口镇守使署。
1913年湖北省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原武昌县改名鄂城县),裁撤汉阳府、武昌府;设江汉道,主官为“道尹”,武昌、汉阳、夏口(汉口)三县归其管辖。
武汉三镇第一次统辖于省下同一地方行政区域。
江汉道尹移驻省城武昌,职能不同于原汉黄德兵备道,专理民事。
另特派湖北交涉员驻租界管工巡事,由江汉关监督兼任。
江汉关监督公署暨湖北交涉署改设今一元路5号武汉市档案局办公楼。
洋务会审公所设在花楼。
12月24日北洋政府大总统袁世凯任命杨度为汉口商场建筑督办。
1914年杨度就任汉口商场建筑督办,设立督办汉口商场建筑事宜处。
撤消汉口马路工程局,改设汉口工巡处。
由江汉关监督丁士源兼管汉口工巡事宜。
组织制订《汉口商场建筑规划》。
汉口警视厅改为汉口商埠警察厅。
武昌亦设立商埠局。
1915年4月14日袁世凯公布《地方自治试行条例施行细则》,规定《地方自治试行条例》的施行分调查、整理与提倡、实行三个时期,故意拖延实行时间。
1916年7月夏口县知事侯祖畬奉令划分自治区域,拟详请巡按使署核夺后即行入手办理汉口自治。
11月汉口酝酿设市政厅。
本年汉口商埠警察厅改为汉口警察厅。
1917年2月汉口总商会各帮商董提议创办市政厅,地点附设于商会。
3月中国政府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设立特别区临时管理局。
湖北省政府任命汉口警察厅厅长周际芸为汉口特别区临时管理局局长,管理该区一切行政和警察事宜。
8月汉口特别区临时管理局改为正式的汉口特别区市政管理局,由湖北省政府管理。
9月27日苏联发表对华宣言,放弃俄罗斯帝国政府时代“侵占所得之中国领土及中国境内之俄国租界。
1918年11月23日广州市政公所设立。
广东军政府委任财政厅长杨永泰为总办。
1919年4月汉口又有“设立市政局之先声”,孙武等提倡兴办,“业已订定章程呈请省公署转请农商部批准立案,允许成立市政局。
”本年孙中山所著《实业计划》(后并入《建国方略》)在上海中华革命党机关刊物《建设》上陆续发表。
在武汉三镇未统一建制的情况下,将武汉联成一体规划。
指出:“武汉者,指武昌、汉阳汉口三市而言。
”“确为世界最大都市中之一矣。
所以为武汉将来立计划,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1920年12月23日广东省长陈炯明核定公布由孙科起草的《广州市暂行条例》。
该条例规定:广州市为地方行政区域,直接隶属于省政府,不入县行政范围。
开创了近代中国市制市县分立的先河。
该条例结合中国市民的实际情况,仿照美国市委员会制和法国的市集权制,采市委员会集权制。
规定市的自治组织由决策和执行机关市行政委员会、市民代议机关市参事会、监督机关审计处组成。
市行政委员会由市长和各局局长组成。
市长是一市代表,又是市政委员会的主席。
市政府下设财政、公安、卫生、公用、教育六局。
其中,“公安”、“公用”两名称为孙科首创。
这个市制是以后国民党政府全国市制的基础。
1921年2月17日广州市政厅建立,下设六局。
孙科首任广州市长。
广州市政公所同时撤消。
5月汕头市政厅成立,仿广州市制。
7月3日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以教令第16号公布《市自治制》。
这是民国以来中央所颁的第一个正式市制。
规定“市自治团体以固有之城镇区域为其区域”。
该《市自治制》将市分为特别市和普通市两种,地位同于或低于县。
规定市为法人。
实行分权市制。
市自治会是市的决策机关。
特别市的执行机关为市参事会,由市长、佐理员(市长的助手)、区董及名誉参事员组成。
普通市设市自治公所为执行机关,由市长及其助理员市董组成。
市长是一市的代表,特别市市长同时是市参事会会长。
但因政治的关系,除青岛特别市于1922年采用其特别市制外,其他各省都未采用该《市自治制》。
11月汉口市自治筹备员周振成奉令筹备汉口市自治区域规划,“以汉口警察区域为标准”。
1922年1月1日《湖南省宪》公布实施。
其第11章规定“市乡自治制大纲”,市分为一、二、三等。
一等市和二等市采分权制。
其议决机关为市议会;执行机关则称为市委员会,设市政公所。
市长是市委员会的委员长。
市委员会的职权为议决并施行市的行政方针。
三等市则由各城市斟酌其各自情形自定制度,经省议会认可后施行。
一等市受省政府监督,地位同县。
二、三等县受县政府监督,地位相当于镇、乡。
3月两湖巡阅使吴佩孚核准《湖北自治规则》。
汉口发出布告进行市自治调查户口;汉口市区自治筹备所更为市政公所。
1923年4月武昌由省政务厅长邓振玑倡议的湖北省会市政筹备处成立。
由省级直属机关的各位主管长官及江汉道尹、武昌县知事组成。
设市政审查股和市政执行股,分别由省秘书长与政务厅长任主任。
邓振玑在《筹办湖北省会市政意见书》中,提出筹设市政公所,实行市经理制。
其所谓市政公所的职能,也仅限于工程建设。
本年督办汉口建筑商场事宜处扩大为督办武阳夏三镇商埠事宜处,北洋政府委汤芗铭任督办。
此举打破了武昌、汉口、汉阳三县各自为政,互不统属的格局,是武汉三镇联合立市的前奏。
汤芗铭委托工程师汤震龙编制《建筑汉口商场计划书》。
未能实施。
湖北省署成立汉口地亩清查专局,孙武任督办。
组织编制《汉口市政建筑计划书》,吸收西方先进的城市规划理论,设计了汉口总体发展规划与分期施工方案,对发展用地进行功能分区和比较选择。
这是武汉首次按功能分区规划城市。
也未能实施。
1924年7月1日正式宣布取消俄租界工部局和巡捕房,成立以湖北交涉员沈子良为首的收回俄租界临时管理处。
1925年3月湖北军务督办兼省长萧耀南再次宣布收回俄租界,将俄租界改为汉口特区,设特区管理局。
特区管理局局长由中国政府任命,兼董事会董事长。
董事会由中外各三名董事组成。
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广州市政厅按照广东省政府预备会议通过并公布的《广州市市政委员会暂行条例》改组为市政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