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文旅强市建设
**市在大巴山脉南麓,属**东北部,坐落于陕西、湖北、重
庆3省市交界处,国土面积1.6万平方公里,人口700万,辖
7个县市区。位处长江上游北部嘉陵江流域,巴河、州河、前河、
中河、后河等多条河流从境内穿过,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水、热、光、土、山、壑、林等自然条件
生态配合较好。是一个以汉族、土家族、苗族、回族、賨巴人为
主的多民族聚居区,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自然景观、
人文景点众多,历史遗迹丰厚,是一片急需开发发展的文旅处女
地。
说道文旅,必然先说文化。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良性
发展基本、深沉、持久的力量。文旅本是不同国家、不同区域、
不同文化互鉴交流取长补短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
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党的十八大以
来,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建设纳入总体规划进行布局,把文化自信
作为“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旅游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
体、与文化密不可分。为此,**把“四个坚持”作为基本方略,
狠抓青山绿水,挖掘地方特色,整理地域风俗,猛攻文旅上档升
级,对文化和旅游管理体制进行战略调整,出台文件,落实举措。
一、文旅融合发展 推动升华是大势所趋
**优势独特、大有发展前景。巴风賨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
成部分,具有浓郁独特的大巴山风情。这里人文荟萃,诞生了战
国四君子之首的春申君黄歇、功勋卓著的汉将军冯绲、抗清名将
兵部尚书李长祥、建立大成国的李雄等历史英豪;有家风传承优
良的阁老卫承芳、佛门巨匠一代禅师破山和尚;还有板凳蛮前歌
后舞助武王伐纣的英勇史记、张飞大战八濛山的神奇传说、徐庶
隐居花萼山的铁骨轶闻、李太白杜甫题赞巴渠的不朽诗篇、建文
帝魂归中山寺的疑云。古有八位丞相从**走上政坛的史迹,今有
朱德、陈毅、刘伯承三元帅川东播火的伟绩;更有徐向前、李先
念等将军征战大巴山的赫赫战功,神威火箭从这里飞出的破天荒
记录……。巍巍大巴山,处处皆锦绣;悠悠**市,无处不英豪!
这里,创造了神秘璀璨的巴渠文明,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
沉睡五千年,一醒惊天下,就是见证;孕育了茶文化、菌文化、
竹文化、丝麻文化、药材文化,雀舌富硒茶、精美竹编、野生木
耳、五百岁桑树、六百岁乌梅、纤维质量全国第一的苎麻、中华
药材宝库等,就是物证。巴蜀文明符号性文化丰厚而多样,生态
淳朴、旅游景点原始而精萃。而今跨进新时代,大力发展文旅,
适逢其时。
**,自然文化遗存丰富璀璨。嘉山秀水遍布,凤凰山、八台
山、花萼山、黑宝山、峨城山、翠屏山、玉印山、莲花湖、宝石
湖、巴山大峡谷等相映生辉;历史积淀厚重,罗家坝遗址、古城
坝遗址、巍巍汉阙、庄严真佛山等古迹星罗棋布;“文宗自古出
巴蜀”,文化名家俊杰辈出,史诗《连昌宫词》,元稹成名于**;
国宝《五牛图》韩滉绘制于巴山。中华百位文化名人唐甄,《潜
书》思想闪烁;刘行道兴学,昆玉遍布九州;李依若一曲《康定
情歌》唱响太空,影响深远;李冰如一生献给古体诗词,名震巴
渝;今人彭万洲、梁上泉、陈官煊、杨牧、周啸天等创作了不少
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文化习俗多姿多彩,拥有众多的国家非物
质文化遗产,板凳龙、草坝龙、耍火龙、扎八台、薅秧歌、赛龙
舟等独具巴人特色,八大碗、土灶酒、老阴茶、坐花轿等古风犹
存。看青山绿水、品巴人风情,喝盖碗茶、尝麻辣烫、摆龙门阵、
游农家乐,体验丰富的巴人生活符号和美妙的“乡愁”记忆。
二、集成发展 打造文旅高地
1、思想先行,以文促旅。把创新的思想理念文化慨念融合
到旅游的全过程。深刻认识思想的放开、文化的需求是旅游活动
的重要动因,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文化创意是提升
旅游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与旅游活动
密切相关。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创新创业平台和众创空间服务升
级,为文化和旅游领域的领军企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合发
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我市不少景区亭阁是空的,廊道是虚的,
景色是没说明的,严重缺乏文化气息。建议各个景点完善景观图
文信息,通过山石水湖的来龙去脉介绍,地名村名山名寨名溪名
等的传说故事,拓展文化资源的利用,丰富旅游业态、引入文化
创意,提升旅游品位、增强文旅产品吸引力,拓展旅游发展的空
间。罗列景点,向文化人征集故事,常言“种下故事,收获金钱”
就是这个道理。旅游和文化都是推动文明升华、交流互鉴、传播
先进、增进人民友谊的桥梁,故事的口口相传,影响更大,所以
应大力讲好**故事、八方传播好**声音。
2、以旅彰文,提升档次。旅游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熙
熙攘攘,人来人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扩散快速广阔,是
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如果一个景区故事丰富、传说精彩,去来
者必然日益增加;如果一个景区诗词联赋精萃,书法绘画独具魅
力。这些丰富的文化产品供给方式、发挥旅游的产业化、市场化
优势,那么很快能繁荣兴旺。但有的景区楹联不合联律,诗词缺
乏诗味(南京教授鈡振振说,有的辞赋就是垃圾);不少诗文词
不达意,对联挂反了;有的景区书法作品就是一二个人的,大家
名家作品稀少。因此,建议向全国全省发出优秀作品的征集令。
文艺名人参与增多、传播范围增广等优势出现,就能够快速扩大
文旅产品和服务的受众群体和覆盖面,提升**文旅影响力。
3.和合共生,文旅同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
载体,二者优势互补,相互增益,相互支撑,和合共生,协同共
进,缺一不可,就能形成新的发展优势、新的增长点。建议有地
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比如木耳、银耳、雀舌、黄花、莲米、醪糟、
乌梅、杜仲、桑葚、橄榄油等,将它们的来源、传说、功效整理
在包装上,编撰成宣传画册,定能开创文化创造产品的活力并绽
放迸发,形成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持续涌现的新局面,
增强**文旅软实力、品牌力和文化影响力。
4.融合发展,制定**文旅顶层设计。在“十四五”规划的开
始编制中,围绕省委提出的“三九大”战略,规划好方向和目标,
抓住契机、深入调研、多方准备、全面谋划,充分展开,总结已
有经验,找出发展缓慢的成因。视野要阔,思路要宽,研究新战
略,制定体现融合发展、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和针对性政策。建
议重点放在**的悠久历史、光彩的红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光、
别具风味的地方产品上。同时希望评选**新的十大历史名胜、十
大现代名景、十大名山、十大名水(湖)、十大历史名人、十大
现代名人等,予以重点推出,造成集团规模,形成多诺米骨效应。
5.业态融合,全面跟进。实施“文化+”“旅游+”“科普+”
“教育+”战略,深入“互联网+”战略,推动文化、旅游及相关
行业融合发展,拓展文化、旅游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不断培育新
业态。统筹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全域旅游,推动传统技艺、表
演艺术、饮食艺术等门类非遗项目进入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度假
区展演。推进红色旅游文化、本地民俗演艺、文化遗产旅游、典
型主题公园、文化主题酒店等的融合发展,使业态提质升级。建
立一批文化主题鲜明、文化要素完善的特色旅游目的地。支持开
发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康体养生、科教怡情等主题于一体的
文化旅游综合体。推出一批教研学、寻根问祖、文化遗产追踪等
专题文化旅游线路和项目。
6、优质服务 培育文旅引领企业。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省内
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旅企业、核心品牌、特色园区,使文旅
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大提高。全市文旅片区统一形成优质
高效的文旅精品供给力,满足个性化、多层次游客的需求。文化
搭台,旅游唱戏,由政府支持、企业主办,开展重大国际、国家、
全省性文旅活动,实现文旅发展全程化、旅游制度规范化、旅游
服务高质化,旅游过程国际化,充满活力,产生一批**味浓、巴
渠韵厚的文化旅游精品,争取进入全省前列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7、上档升级 推进智慧旅游。常言“成败在于细节”,持续
开展“美丽**·爱我景区”环境整治,深化“厕所革命”,从细
处着手营造宾至如归的体验环境。重点放在旅游交通干线、道路、
景区(点)等环境绿化净化美化文化,加强人行绿道、景观平台、
回廊闲亭等建设,融入当地特色文化,使游客进得快、游得广、
玩得好、吃得好、住的久、睡得舒服。发挥科技科普的独特作用,
打造“巴渠文旅”智慧信息平台,使电讯不留死角,微信处处可
发,各个景点介绍都能扫二维码进入,规划建设一批“智慧旅游
景区”,把智慧旅游向纵深精细,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