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内容摘要】传承和发展民族语言是我们这一代的重要任务,不管是有意识
还是无意识的我们都不能将之丢弃。发展民族双语教育,发展民族语言文化,传
承民族传统文化。
由于语言的差别,严重地阻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影响了教学质量。
这就要必须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双语教学,进行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可以提高民族地区教育
教学质量,提高少数民族综合素质,有效地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民族语言;传统优秀文化
在我国,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0%以上,汉语是我国10.42亿汉族人民和2100万壮族,980多
万满族、860多万回族以及绝大多数土家族、畲族人民(土家族有570多万人,已改用汉族的约有550
万;畲族有63万多人,改用汉语的有近63万人)的母语。据统计,现在全国少数民族改用汉族的共约
2800万人。这样,全国以汉语为母语的共约10.6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94.2%。因此,双语现象在
我国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指民族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本民族语言和汉语言教育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在母语和第二语言的结合下,更快的进入到教学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由于语言的差别,严重地阻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影响了教学质量。这就要必须对少数民族
学生进行双语教学。
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1.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民族地区的民族语言是强势语言,由于语言的障碍,在接触到的单一的汉语言形式的教学时,
不能用汉语进行交际和思维,对于教师用汉语传授的知识也很难理解和接受。因此,要使不
懂汉语的学生由母语思维转向汉语思维,从而更好地掌握和使用汉语言文字,就必须通过双
语教学这一有效的途径。开展双语教学,有益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
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对提高国民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2.双语教学的目的
实施双语教育的目的,是依赖于本民族的天然条件,进一步学好、使用好第二语言,促使个
人乃至整个民族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突破口。对
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双语教育,不仅是通过在学科教育中使用民 、汉两种教学语言,培养学
生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而且通过双语教学,学生对字、词、句理解得更快,掌握得更好,
从而提高教学成绩;同时,使民族学生融入于其他学生当中,促进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进
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3.双语教学的实施
双语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特征而异。一是保持型双语教学。二是过度型双语教学,
使用于小学中年级学生,民语与汉语各占一半,用来讲解学生不懂的语句。三是运用型双语
教学,是对高年级的学生,民语使用于少部分、关键的字词句,多数时间就让学生运用汉语
进行交流、学习。因此,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时,要视时而定,不能盲目的进行民语教学,民
语用得多了,反而会影响学习汉语的效果。
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生活的需要,是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
2
族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实施双语教育是开发少数民族儿童智力的最佳手段,是传递民族优
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语言只是文化的一个外在体现,在很大程度上民族文化通过民族语言表现出来。人们在
学习和使用自己民族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学习和继承自己民族文化的过程。
民族教育通过运用双语教育来传播民族语言更进一步来传播民族文化,尤其是那些在民
间流传时间较长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即少数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民族教育的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提高全民素质,双语教育产生的基础是民族文化。民
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个外在表现,如果一个民族语言都不存在了,那也就可以说明这个民
族的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存在了。如果一个民族文化消失,那么这个民族的语言也
肯定不存在.因此,民族文化的消失与否对民族双语教育存在的必要性有很大的决定作用,
也可以说民族文化的存在与否是民族双语教育是否存在的前提。
三、发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一)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大力培养民族人才,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对少数民族的权益问题特别重视,对各个民族各方面的利益和权力的平等问题也
是很重视的。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的首要的政治问题,对处理民族问题的最好的方法途径就
是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来促进各民族间的和平共处。因此,国家兴办教育,尤其是对少
数民族成员进行高等教育。一方面对一些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进行教育优惠政策。如在高校
录取时对少数民族进行一定的分数上的优惠,使得大家都有一个上高等院校进行深造的机
会。另外,在各个地方兴办民族院校,提倡少数民族成员专门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更进一步
的研究。
(二)提高对民族双语教育的思想认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现在在中国普遍出现的问题是大家都认为民族教育只是时代的产物,只是应教育潮流而
存在,未能明白真正的双语教育的教育目的,在民族院校的学生到发达城市上高等院校只是
出于自身利益为了自己能有个更好的前途,殊不知在自身利益的背后隐藏的更重大的利益—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民族传统、继承民族传统文化这笔财富。
也有人认为,进行民族双语教育是为了更快的学习大家普遍能听懂的语言、学习大家都
能用的文化。的确,民族双语教育是有这个功能,但是这样的想法忽略了民族文化中的更重
要的一部分——传统文化。因此进行双语教育并不只是为了适应社会,也不只是为了更快的
学会同一种语言,而是还有更大的目的——传承民族文化。因此,我们必须得对双语教育有
一个统一的认识,更好的来传承我们少数民族的精粹——传统文化。
(三)加大民族双语教育的规模,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在我国的双语教育规模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育实验开展较少、研究不够深,民族语
文教材不适应,师资力量不够,资金投入较少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虽说是进行双语教
育,但是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很差,教师基本上只是本民族的,只会说一些简单的汉语,
授课用的是本民族语言。
3
传承民族文化,目前我们国家做的举措不够完善,有些已经远远跟不上民族发展的步调,
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应加大民族双语教育的规模,促进民族传统
文化的发展。
传承和发展民族语言是我们这一代的重要任务,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我们都不能
将之丢弃;民族传统文化更是我们的一笔无价的财富,我们不可轻易放弃。发展民族双语教
育,发展民族语言文化,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谢启晃.《民族教育改革与探索》.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
2.孙若穷.《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中国劳动出版社.1990年.
3.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4.谢启晃、孙若穷.《中国民族教育发展战略抉择》.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年.
5.张学强.《青海回族教育史》.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