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景观设计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产物,现代景观设计涉及面广泛,内容丰富,包含了环境学科、美学、生态学科、材料学科和建筑学科等。
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因为任何一种审美和设计都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基础上的。
随着新技术、新观念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也将以与时俱进的方式演绎出来,创造了日新月异的环境景观。
无论是在现代景观设计还是景观建筑方面,都有很多创新和应用。
现代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城市景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在人们对生活环境有着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如何巧妙合理的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体现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同时兼顾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差异,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大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元素是我们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也是人类文明象征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历史的积淀也孕育出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元素,这种传统文化元素艺术表现形式让中国的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通过不断了解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从中挖掘出传统文化元素,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和设计材料,使之适合我国现代景观文化环境,本文就此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关系,探索出现代景观发展的方向。
既继承传统文化的元素又将这些元素与中国本土地域景观相结合。
1、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元素集科学、艺术、文化于一身,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用巨大而丰富的教科书来形容它并不为过。
运用现代的审美法则和艺术手段把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元素加入到环境空间中的创造之中,不仅能使现代景观更具有艺术性,而且更能满足人们工作生活的舒适性和欣赏性。
现代景观设计是设计人员用自己的智慧有目的地进行策划活动,他们把自身的审美理念和实践通过对文字与图形等各种元素的有机结合传达给人们,以期给人们带来更好的视觉享受和艺术审美体验。
1.1 图形、传统文字等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一般的现代景观设计常用的图像是一些代表着吉祥如意的远古图腾元素,如龙凤翱翔九天、舞狮图腾、牡丹、梅花以及莲花等传统图案。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被赋予深远意义的民俗民风图像,常见的有“五谷丰登”“龙腾虎跃”以及“花开富贵”等。
而在一些对意蕴比较讲究的现代景观的设计中,更常出现的是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图案。
除了图形之外,中国汉字也经常出现在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之中。
中国汉字的演变已经历经了几千年,经历了从甲骨文到象形文字再到现代方块字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中国的标志性元素。
甲骨文因其形体上的特殊性及文化上的象征性,被众多现代景观设计者应用到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中,从而给人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视觉元素。
比较典型的是奥运会的景观标志,其巧妙地融合了甲骨文这一传统汉字元素,既让人记忆深刻,又体现了我国的民族精神。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中国馆的设计,中国馆建筑在形态用了传统的“斗冠”造型,色彩上则应用了中国传统颜色“红色”,另一传统汉字元素“叠篆”呈水平之势在外墙的表面展开,既有中国特色又极具艺术冲击力。
1.2风水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渗透风水元素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是普通却又无比深刻的,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风水元素甚至对景观布局设计有很显著的左右力量。
回溯历史进程,风水这一传统元素是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与朴素的哲学思想的最鲜明体现。
风水元素所遵循的是大家熟知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四神兽模式,直到现代,村镇与城市建筑或景观设计仍然在遵循坐北朝南,山环水绕的准则。
1.3诗歌元素与文人山水体系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融合我国传统的景观文化主要是自然景观和事物的审美累积结果,这种累积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大量景物大肆颂扬的诗歌书画,另一方面则是文人山水墨画体系中凝结出的文化审美品格。
诗歌这一元素带有诗人特有的审美空间视角,对人们理解和认识空间有很大帮助,而且对现代景观设计艺术也有很大的灵感启发。
陶渊明最为人熟知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实也是景观艺术设计中“借景”手法的一种创意体现。
其次在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中的另一常见的传统元素是中国古代山水墨画。
文人山水墨画是古代中国高层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和审美理想的体现,其中蕴含着对美的独到把握,这对中国景观设计师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以苏州博物馆的石景为例,它的整体立意就是“看来壁为纸”“依石而绘”。
就是把拙政园相邻的白墙当成提笔作画的宣纸,模仿北宋著名文人书法家与画家的山水画设计,对大大小小几十块石头进行摆放形成景观,从而在现代社会中创作出一幅符合现代审美意境的中国真实山水画。
2现代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转化与契入2.1 概括、提炼内容在设计中,是在准确把握对象本质特征的前提下,对事物的整体形象进行简约凝练的表达。
“提炼”原意是用于比喻对某种事物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提高。
在设计中,是从设计对象的众多表象特征中提取最具代表性的信息,来构建合理表达主题的设计元素。
举例说明,带有禅宗意境的日本枯山水景观,就是对自然本体及元素高度提炼、概括的结果。
2.2 解构、重组形态解构主义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对传统的功能与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转向两者叠加、交叉与并列,用分解和聚合的形式表现时间的非延续性。
在设计过程中,解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符号解构,将原有符号元素打散,提炼出最基础的内容,作为重组的依据;另一种是意义解构,是将原有元素所含内容加以分解联想,达到设计作品表达上的多重性。
2.3 置换、转换元素主要是功能置换,常见于原有的、废弃的功能场景中景观再利用,主要途径有更新、再生、植入等。
在现代设计中,为了追求设计上的新意和独特性,常采用置换和转换的手法,巧妙合理的利用可以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有时会从文字记载或口头相传中挖掘出场地原有的一些环境状况,设计师可以将其置换。
再生的景观可以给整体环境增添了传统文化魅力,使观者能从视觉上了解到与场地相关的文化和历史信息,得到精神的升华。
转换,一是在形态本身上的转换,着重于形式上的变换;二是根据原形的文化内涵进行各种形式的变换,甚至在内涵上进行多方位的延伸。
转换可以是形式符号的转换,也可是生活方式与环境的转换。
2.4 转化、类比手法直接利用原有景观形态,通过变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转化原有建筑、构筑物等的存在方式,来达到尽可能保留原有的结构和形态的目的。
在俞孔坚的作品中山歧江公园设计中,设计师采用了同样的方法。
岐江公园的场地原为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该造船厂经过半个世纪的经营,留下了不少的造船厂房、机器设备,包括龙门吊、铁轨、变压器等,涂上鲜红的色彩,成为一个具有工业美感的巨大的构成主义雕塑作品3传统材料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传统的园林景观在材料上的使用主要包括: 砖、瓦、石等材料。
其中砖主要是用来砌墙; 瓦则主要用于建筑的屋顶,如北京皇家园林采用金黄色的玻璃瓦,苏州园林主要使用灰瓦; 石材则主要用于建筑的墙体、栏杆、假山等;木材主要应用于园林建筑的承重结构,如门拱、柱子等; 我们就针对这些传统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以及其在现代景观中的运用,现代与传统景观材料的巧妙结合,以塑造出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景观设计风格来。
3.1 砖中国传统园林中,砖的应用可以说是较为广泛的,当然其主要是用来砌墙和作为铺装材料应用的。
现代景观设计在材料上的应用则是在继承传统砖材的应用基础上更深入创新、发展了该材料。
比如说新材料常应用于园林道路广场铺装中,产生较好效果的主要种类有麻面砖、劈离砖等; 应用于建筑、小品、景墙立面装饰的材料有彩釉砖、无釉砖、玻花砖、陶瓷艺术砖、金属光泽釉面砖、黑瓷装饰板、大型陶瓷装饰面板等种类。
尤其是近些年来无论是小区还是公共广场等景观中采用透水砖,由于其铺设的场地在下雨时能使雨水快速渗透到地下,增加地下水含量、调节空气湿度、净化空气、对缺水地区尤其具有应用价值。
其次还有植草砖,在停车场、消防通道上较为常用。
3.2 瓦上文说过,瓦主要是用于建筑的屋顶,并且北方的皇家园林和南方的私家园林其在瓦的颜色、质地上也是有所区分的,可以说“粉墙黛瓦”早已是中式建筑的给人最强烈的印象。
瓦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古时候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是到了当代瓦片的实用性已经被其装饰性渐渐取代。
瓦片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独特的。
瓦片本身的形态为单纯的圆弧状,但通过不同的排序组合,能形成不同的形态,富有个性。
瓦片也被用于水池底面和地面的铺装,如苏州四大名园的地面铺装就有形态各异的瓦片应用其中,整体感和形式感强,非常稳重大气,装饰性和实用性巧妙地结合起来。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瓦片就因为其特殊性而被大量使用,并成功塑造出新的设计风格。
获得普利策建筑大奖的中国建筑设计师王澍先生,在其设计作品中,充满了对传统元素瓦的应用。
其代表作品之一象山校区,最引人注意的地方,便是层层叠叠的瓦,作为屋檐,作为房顶,作为墙面……所有的瓦、砖、甚至石板,都是拥有历史元素的旧材料,因而使得才完工几年的建筑就呈现出一种内敛而淡然的气质。
这些朴素的材料却成功营造出特定的景观氛围,是传统与现代景观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运用到景观的方方面面,地漏、地面铺装、景观墙等等,瓦仿佛成为设计师手中的画笔,来“勾画出”设计师们内心的景观世界。
在这种传统的材料中,人们既能品位现代景观,又能品读历史的设计元素。
比较常见的是古镇的景观设计,景观墙即瓦片与方钢的混合使用,以方钢为框架,以瓦片为填充,可以说是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的极为巧妙的结合,既现代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如成都的宽窄巷子就是典型的代表。
瓦片的大量使用,尤其是地面铺装、景观墙,让人们可以深切感受历史的文化悠久,沉静于历史的设计元素中。
3.3 石中国传统的园林中,各类石材以巧妙的构想进行堆叠,寓意把中国的各大名川以特有的形态融入其中,形成特有的“自然”景观形态。
在当代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把太湖石与磨砂玻璃巧妙的结合起来,既富有现代感又不乏中国传统的景观园林特色,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代著名的美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所设计的唐纳喷泉,就是采用极简主义手法将100 多块石头排列成规则的圆形石阵,并以此获得美国景观师协会的“地标奖”。
现代景观石材料应用的发展趋势应是: 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
3.4 水水景是模拟自然界河流、湖泊的形态而设计的水体,在中国园林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代景观设计中,也是采用这样自然元素进行塑造,并依据人们对水景的功能性需求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