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人类的微电子技术
赖志鹏微电子学一班111101017 微电子技术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大战中、后期,由于军事需要对电子设备提出了不少具有根本意义的设想,并研究出一些有用的技术。
1947年晶体管的发明,后来又结合印刷电路组装使电子电路在小型化的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到1958年前后已研究成功以这种组件为基础的混合组件。
集成电路技术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加工工艺,将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阻、国巨电容等无源器件,按照-定的电路互连,“集成”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上,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
仅仅几十年,微电子技术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给我们的生活国防等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微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诸如现代通信、计算机技术、医疗卫生、交通、军事、消费市场、自动化生产等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既代表国家现代化水平又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高新技术。
微电子技术已经和现代医学技术紧密相连,生物芯片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生物芯片,又称蛋白芯片或基因芯片,它们起源于DNA杂交探针技术与半导体工业技术相结合的结晶。
该技术系指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与带荧光标记的DNA或其他样品分子(例如蛋白,因子或小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
生物芯片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药物基因组图谱、药物筛选、中药物种鉴定、农作物的优育优选、司法鉴定、食品卫生监督、环境检测、国防等许多领域。
它将为人类认识生命的起源、遗传、发育与进化、为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治开辟全新的途径,为生物大分子的全新设计和药物开发中先导化合物的快速筛选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平台。
生物芯片将极大的改变我们的医疗模式,提高我们疾病的监测和治愈水平,更好地保障人类的将康。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的普及铺平了道路。
计算机从刚被创造出来的庞然大物到现在家家户户必备的掌上电脑,归功结底得益于微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计算机器件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从分立元件到集成电路以至微处理器,促使计算机的发展出现了三次飞跃。
在电子管计算机时期(1946~1959),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主存储器是决定计算机技术面貌的主要因素。
当时,主存储器有水银延迟线存储器、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和磁心存储器等类型,通常按此对计算机进行分类。
到了晶体管计算机时期(1959~1964),主存储器均采用磁心存储器,磁鼓和磁盘开始用作主要的辅助存储器。
不仅科学计算用计算机继续发展,而且中、小型计算机,特别是廉价的小型数据处理用计算机开始大量生产。
1964年以后,在集成电路发展的同时,计算机也进入了产品系列化的发展时期。
半导体存储器逐步取代了磁心存储器的主存储器地位,磁盘成了不可缺少的辅助存储器,并且开始普遍采用虚拟存储技术。
随着各种半导体只读存储器和可改写的只读存储器的迅速发展,以及微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系统中开始出现固件子系统。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计算机用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迅速从中小规模发展到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水平,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应运而生,各类计算机的性能迅速提高。
到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计算机正以翻天覆地的姿态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融合使得汽车电子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另外,随着汽车的普及和道路的
建设,城际间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大量的商务、休闲、探险活动使我们并不局限在自己认识的一小块区域中,不认识道路,找不到目的地的情况也屡有发生,就此,车载GPS导航系统即以合适的价位走入车主的世界,成为车上的基本装备。
GPS自主导航系统就是能够帮助用户准确定位当前位置,并且根据既定的目的地计算行程,通过地图显示和语音提示两种方式引导用户行至目的地的汽车驾驶辅助设备。
它包括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全球定位系统(GPS):由空间卫星、地面监控和用户接收等三部分组成;二是汽车导航系统,GPS接收设备要想实现路线导航功能还需要一套完善的包含硬件设备、电子地图、导航软件在内的汽车导航系统。
GPS导航仪硬件包括芯片、天线、处理器、内存、屏幕、按键、扬声器等组成部分。
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导航仪中的芯片。
在GPS芯片发展的过程中,“小型化”一直是重要发展方向,这使得GPS芯片组在降低耗电量、缩小体积等方面的技术更跨前一步,不论是车载或手持式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皆能提供详尽而准确的定位信息及交通信息,可轻松实现GPS卫星导航功能。
近几年,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芯片厂商的增加,不仅对GPS热潮起了推波助澜效果,也使GPS整机成本最高的GPS芯片组成本价格下滑,因此车载系统技术才能如此迅速的普及,为我们每天的出行带来无穷无尽的方便。
说道微电子技术与当代通信技术的联系,离我们最近可能就是移动电话机了。
近几年来,智能手机如同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占领了移动电话市场。
从上世纪的硕大的大哥大,到现在主打超薄的智能手机,这之间的改变得益于什么呢?没错,还是微电子技术!从1983年第一台手机DynaTAC 8000X诞生,直到2004
年3G网络的出现,从1984年第一台大哥大式的手机面市,到后来的翻盖、滑盖、侧滑盖,再到后来的音乐、蓝牙、摄像,到最近的智能、双核,经历了非常多的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是经过无数次的研发才能够取得成功的。
世界上第一台手机摩托罗拉DynaTAC 8000X重2磅,是当之无愧的庞然大物。
到上世纪80年代,手机依旧硕大无比,而到今天,大街上随处可见各种超薄,功能丰富的智能机。
这一的改变都折射出微电子技术的重要性。
微电子技术的革新,大大的缩小了手机元器件的体积,这就直接使得手机的体积大大缩小。
微电子技术在手机上的另一个贡献就是手机芯片的发展。
从最初的智能拨打电话的功能机,到现在功能丰富多彩的智能机,手机芯片承当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高通骁龙,英伟达,Exynos3,MTK等等,这些都是当下炙手可热的SOC,正是微电子技术使得这些芯片大展身手,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现代化的军事技术和国防力量也离不开微电子技术。
高速、灵活、准确的通信指挥系统,卫星组织系统,各军种、兵种的配合和联络无不依靠微电子技术。
近年的海湾战争就是一场电子战争,在发起进攻之前,首先摧毁了对方的通信系统,使敌方庞大的队伍失去了指挥,切断了联系,导致部队无法进攻也无法退却。
巡航导弹低空巡航,以难以置信的准确度攻击目标,都是微电子技术起的作用。
所以,过去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以钢铁产量为主要标志,而今代替钢铁的是微电子技术。
因此国家要强盛、要尊严,要立于世界之林,必须大力发展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对电子产品的消费市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价廉、可靠、体积小、重量轻的微电子产品,使电子产品面貌一新;微电子技术产品和微处理器不再是专门用于科学仪器世界的贵族,而落户于各式各样的普及型产品之中,进人普通百姓家。
例如电子玩具、游戏机、学习机及其他家用电器产品等。
就连汽车这种传统的机械产品也渗透进了微电子技术,采用微电子技术的电子引擎监控系统。
汽车安全防盗系统、出租车的计价器等已得到广泛应用,现代汽车上有时甚
至要有十几个到几十个微处理器。
总而言之,微电子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明进步的体现。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着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这在科学技术史上是空前的。
在当前集成电路技术及产业的发展势态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将实现大的发展,随着集成电路产业国际大转移时机到来,中国将成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大国。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福州大学微电子专业的学生,我深知微电子事业的重要意义。
前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有尔等学子为中国微电子事业而努力。
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奋斗下,能使我国的微电子事业得到飞跃式发展,尽快赶上先进国家的水平,乃至超越,重铸华夏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