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七、骨显像的临床应用
1. 早期诊断转移性骨肿瘤——首选检查 转移性骨肿瘤的特点: • 全身骨骼多发散在的放射性浓聚灶,常位于中轴骨 • 单发的放射性浓聚灶或放射性缺损 • 同时存在放射性浓聚和放射性缺损区 • 弥漫性骨转移,超级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骨 甲状腺 肾脏 心脏 美克尔 肺 其它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一、骨显像原理
• 与骨组织无机成分(羟磷灰石晶体)进行离子交换或者是化学吸 附
• 骨组织中的有机成分(主要是未成熟胶原)相结合
二、影响因素
• 骨质代谢的活跃程度 • 局部血流状况 • 交感神经状态
三、显像剂 目前最常用的显像剂——99mTc-MDP 其它还有99mTc-PYP,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六、骨显像图像分析
(一)骨动态显像
1、正常图像 ⑴血流相:静脉注射骨显像剂后 8~12 秒可见局 部大血管影,以及随后出现的软组织轮廓影,两侧影像基本对 称。⑵血池相:软组织影像更加清晰 2、异常图像 ⑴血流相:局部大血管位置、形态或显影的时间 改变,出现放射性异常浓聚或稀疏缺损改变,提示病变部位血 流灌注异常及血管病变。 ⑵血池相:局部骨骼或软组织放射 性分布异常浓聚或稀疏缺损改变,提示局部是否有充血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正常全身骨显像(成人)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正常全身骨显像(儿童)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2、正常影像变异和伪影 ⑴受检者自身因素 ① 体位不正 ② 排尿困难 ③ 金属异物遮挡 ④ 尿液污染 ⑵技术因素 ① 注射点外漏 ② 药物标记率降低 ③ 探头位置异常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3、异常影像 骨显像上出现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和不对称,与邻近 或对侧相应正常骨部位比较,呈现局部或弥散放射性聚集增 高(热区)或降低(冷区)现象即为异常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多发性骨髓瘤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成骨肉瘤伴肺转移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
右股骨头缺血坏死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女性,33岁,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治疗,近一个月来出现两侧髋关节酸痛。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⑵ 放射性缺损区(冷区): 较为少见,局部血流灌注减少或中断, 代谢减低,破骨活跃等,可见于骨坏死、溶骨性转移癌灶,骨 囊肿,缺血坏死等。 ⑶放射性分布呈混合性
甜面圈(或炸面包圈)型(doughnut):即在破骨性 病变造成的放射性缺损区周围存在放射性的浓聚,往 往见于股骨头缺血坏死 ⑷骨骼以外的放射性摄取 生理因素 病理因素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二)骨静态显像(延迟显像) 1、正常图像 ⑴ 骨骼放射性分布均匀、对称—最重要的标准,但不是绝对的
①对比度、清晰度降低与年龄、肾功能受损及全身骨质疏松等有关 ②对比度、清晰度增高与骨代谢普遍加速、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 原发或继发性甲旁亢及高钙血症 ⑵ 颅骨、胸骨等扁平骨的放射性放射性浓聚程度高于长骨,且分布是往 往是欠均匀的
18F,85Sr等。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四、骨显像的特点—与X线骨平片比较 • 优点
– 功能显像,灵敏度高、早期诊断 – 一次显像可以显示全身骨骼的病理改变 • 不足 – 特异性较差 – 分辨率不如X线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五、骨显像的方法 1、骨动态显像 2、骨静态显像:全身骨和局部显像 3、骨断层显像
乳癌骨转移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肺癌骨转移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超级骨显像
04.7.7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04.10.29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2、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及其病变侵犯范围的确定 •采用三项骨显像辅助鉴别肿瘤的良恶性 •恶性骨肿瘤的分期和治疗后疗效评价、随访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④ 超级骨显像(super scan):全身骨骼的弥漫性放射性摄取增 高,而肾区几乎无放射性浓聚,其他软组织放射性也很少。 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膀胱癌等常引起超级骨显像,其 中以前列腺癌最为常见,此外还可见于甲旁亢、软骨病以及 纤维性骨结构不良等良性疾病
⑤ 闪烁显像(flare phenomenon):骨骼的恶性肿瘤病灶经过治 疗后的一段时间,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显著的好转,但复查骨 显像,可见病灶部位的放射性浓聚较治疗前更为明显,而经 过一段时间又会消退
放射性核素骨骼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解剖
• 骨是运动系统的一部分,全身众多的骨结成骨骼,构成人体的 基本轮廓,起着运动、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 成人共有206块骨
• 按骨的形态分: – 长骨—分布于四肢 – 短骨—如腕部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部 – 扁骨—如颅的顶骨、胸骨、肋骨等 – 不规则骨—如髋骨、蝶骨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⑴ 放射性异常浓聚区(热区):最常见的异常影像,可见于多 种骨骼疾病的早期和伴有破骨、成骨过程的进行期。 创伤、 炎症、肿瘤、代谢、血管病、骨膜新骨形成以及关节炎等 ① 多发性异常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大小形态不一,散在分 布 ② 多个点状放射性浓聚灶成现状或串珠样排列 ③ 单发性异常放射性浓聚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⑶ 鼻咽部和副鼻窦区由于血流丰富,放射性的聚集相对较高 ⑷ 整个脊柱的放射性分布是不一致的,颈椎下段的放射性增高区通 常是颈椎退行性改变的结果;胸椎椎间隙欠清,常通过相连接的肋 骨定位;腰椎椎体显影清晰 ⑸ 儿童和成人的骨显像有显著的差异,相同采集条件下儿童骨显像 清晰度、对比度高于成人,骨骺部位生长区呈明显放射性聚集 ⑹由于显像剂经肾脏排泄,可见双肾和膀胱显影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左股骨头缺损态
左股骨头“炸面圈”样改变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 骨的结构 -骨质 -骨髓 -骨膜
• 骨的化学成分 – 有机质——胶原 – 无机质——钙盐,包括羟 基磷灰石结晶和磷酸钙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核医学的优势项目之一
骨显像是将趋骨性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引入体内,
通过显像仪器从体外显像,获得骨骼形态、血供和代谢状态
,以及病变部位与范围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