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幼儿园课程与环境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浅谈幼儿园课程与环境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隐形的老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指出,儿童的学习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进行
的。不论幼儿园环境或是班级环境如果仅具有欣赏价值,那它只能提
供单面信息,不能引发幼儿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欲望,更不能引导幼
儿通过探索、操作来建构经验。环境只有具有了“激趣”“导疑”“求
索”功能,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快乐的与环境互
动。
早期的幼儿园教育,出现了很多具有个性化的幼儿园课程,比如
有以游戏、情感、体育、艺术、数学、科技等等为特色的课程。但唯
独缺乏通过幼儿园环境就能够体现本园课程的特色。而现如今的幼儿
园环境:户外场地大型组合运动器械和塑胶场地让幼儿园整体更加上
档次。室内用柜子隔了若干个活动区角,各个活动区都固定地陈列着
丰富的材料,便于孩子选择性的操作。区角若在四周则空出中间的空
地,区角若占用一半室内则空出另一半空间,以便保留集体教学的位
置。幼儿园环境布置时正在尽可能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并且在孩子
操作和集体教学的互补中得到实现。
通过培训或听专家讲座时,对国外幼儿园环境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户外基本上是土坪和草坪,帐篷、木屋、石阶、木桩以及大型的沙池
和可移动的废旧物、自然物,实为原始古朴。而活动室基本上都是用
柜子、木架、屏风和布帘将室内区隔成大小不等的区域,区域没有固
定的学习功能,材料可以任孩子们搬来搬去。除了区域性的空间,很
少再有专门留出集体教学的空间,所谓集体活动也只是随地就坐围拢
在一起讨论问题,时间很短,也要不了多少空间。很明显,这是一种
以个别和小组自由活动为主的形式,课程主张的是让儿童自主、自由
地发展,老师对环境的创设是刻意的,而孩子与环境的互动却是自然
的。同样是课程特色的展现,特色就在环境的创设中体现了,我觉得
有一句话说得很朴实,“是孩子喜欢的,就是值得的。”
由此我就在思考:幼儿园环境怎样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指引孩子
们的行为,使身处其境的孩子们受到潜移默化和感染,至于吸引孩子
们注意什么?暗示孩子们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潜移默化孩子们哪
些优良品质?那就是幼儿园的课程在环境中的渗透了。
现代幼儿教育特别重视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并把环境创
设看作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大利瑞吉欧的教育理念提
出:“教师要注重环境创设,要让幼儿真正地感受到幼儿园环境是属于
他们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指出: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
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运用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的形式,
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而我觉得幼儿园环境创设必须遵循一个
共同的理念:尊重—满足孩子所需;信任—放开孩子的手;发展—给
孩子以挑战。但幼儿园的课程现状决定了环境创造过程中会存在一定
问题,而幼儿作品可使孩子直接接触实物,提高其对作品的兴趣,也
使幼儿园环境在教学中的价值得以实现。
在幼儿活动最多的教室里,运用幼儿的作品后,可刺激幼儿的视
觉神经,给幼儿创造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提高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
力,有利于孩子们全面发展。如:孩子们直接接触作品,其思维能力,
想象力和观察力等都得到了发展。更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使孩子们初步认识事物的对错,便于今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总之,幼儿作品的合理运用可使幼儿园环境具有更高的欣赏价值和实
用价值。
如何实现幼儿作品的合理运用呢?要使幼儿作品成为教学资源,
就要提高环境创造的使用价值。主要应从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入手。
首先,在室外环境的设计上,可以在走廊、家长园地、主题墙等装饰
一些幼儿作品,让幼儿感受和接触。在选择作品时,应符合幼儿年龄
特点和兴趣爱好,要根据年龄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并且具有多样性,
避免单一性和枯燥性。而室内则更应重视幼儿作品的创作和选择,在
选择时要注意全面性,实现合理布置。这样能使幼儿具有更强的熟悉
感,提高其对作品的兴趣。可将教室空间分为多个层次进行布置,如
在屋顶和墙面可悬挂一些幼儿亲自完成的作品,对其起到鼓励作用;
而对于教室墙面和主题墙则应作为作品布置的中心,从而实现幼儿之
间的交流,提高环境的使用价值。
我从多年的经验中概括出四条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1、有利于发展的规范化布置
在我们幼儿园是这样做的:各班环境布置先有园里制定标准,某
些材料由园方统一购置,并有意识让各班老师相互学习,鼓励创新,
也鼓励模仿。这样做的优点是幼儿园的教室布置材料充足、墙面栏目
丰富、布置适合童趣、各发展领域的内容都能在环境中得到体现,减
少教师的主观性,满足了幼儿按自己的需要主动学习。而同时当我们
创设了有利于幼儿发展的丰富环境,就能让幼儿更多地受益于环境。
规范的布置包括与本园课程相应的激励性格言和教育家的名言,
这不仅可以激励教师的教育信念,指引教师的教育行为,同时也是向
家长宣导我们的教育理念。除了规范布置以外,还要鼓励教师不断探
索,每当某班教师有值得在全园推广的环境设计上的创意时,要给予
肯定,并成为园内环境创设的新的规范,要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受益于
我们老师的创造性工作。
2. 有利于多种经验的激发
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必须在一个丰富多样的环境中才能实现,
这样的环境能引发个体在不同领域内的活动,从而刺激幼儿的多种经
验。教师是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儿的探索过程
中的。例如,在我们幼儿园,大班幼儿开展了“班级环境大变脸”的
主题活动,幼儿不仅让区域格局“大变脸”,还对班级的整体墙面设计
进行了儿童化的改造。他们增加了自己喜爱的图案造型,撤掉了过多
的文字描述;将原本一直悬挂较高的墙饰降低了高度,使自己可以平
视;移除了原本贴着墙放置的柜子,设置了多面“涂鸦墙”;通过投票
来决定活动室的色彩基调。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幼儿是创意的发起者,
教师则努力协助幼儿实现其创意。
3. 有利于个体不同层次的需要
让每个孩子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我们的教育就必须适应
每个孩子原有经验和发展速度上的个体差异,但是通过教师组织活动,
通过集体教学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而通过幼儿作用于环境的自主活
动则是最能实现这一理想的。那么什么样的环境才能有利于不同层次
的需要呢?
过去总是提倡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要适合不同年龄的需要,
要根据年龄段来创设环境和投放材料,我觉得应该提倡的是尽量创设
一种弹性化的环境,也就是这种环境的创设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能
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个体的主动活动。
4.有利于幼儿的创造性利用
我认为,环境应当是一个“会运作的生命体”,如同幼儿的身心随
时在改变一样,环境也会在幼儿的心智变化中改变。这就要求环境的
创设必须富有变化,不但教师要经常对环境进行改变,适应幼儿的需
要,也应该放手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装饰环境,使他们在老师创设的
环境中成为建构自己的主角。幼儿作品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很
多,也有值得运用的地方,在幼儿手工作品这个创造宝库中,可以利
用废旧和自然材料进行制作幼儿手工作品还有很多,只要充分发挥想
象力和创造力,就能够为幼儿创设一个具有教育性和环保性的环境,
使幼儿参与到其中,得到很好的发展。
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幼儿不仅自身获得了认知、情感、态度、行
为的发展,也影响了同伴与环境的相互互动,影响了师生关系。显而
易见的是,“以儿童为中心”的班级环境滋养了幼儿,提升了教师,改
善了师幼关系。所以,我建议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园锁或是
班级环境创设时都要以儿童为出发点,结合本园的园本课程,真正做
到让环境会说话,让我们的孩子爱上幼儿园的环境,爱上幼儿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