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引种和生物入侵的关系

浅析引种和生物入侵的关系

浅析引种和生物入侵的关系 摘 要:生物入侵这种现象自古就存在,只是发展到了现在这一现象更加频繁,以往各个地区原有的物种虽然存在转移和扩散的可能,但速度却是很缓慢,其影响也不是很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是可以应对的,但由于生物入侵方式的转变和途径的增多,生物入侵已然成灾。一方面生物入侵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不断减少,另外一方面生物入侵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而不恰当的引种是加剧生物入侵的一个重大原因,生物入侵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我们必须先了解其现状,正确处理引种与生物入侵的关系,然后制定相应的措施解决。 关键字:生物入侵;外来物种;引种;现状;预防;治理 某一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进入某一适宜其生存和繁衍的地区,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分布区域稳步扩展,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就称为生物入侵。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交通工具的更新,以及人类出于各种目的而越来越多的引种,许许多多的物种跨越了曾经难以逾越的地理屏障如高山、海洋、沙漠等,不断扩大其分布区域,对本地原有物种构成威胁,损害了生物多样性,并且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渐渐成为了世界范围的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 一、近年来生物入侵的发展 各个地区原有的物种虽然存在转移和扩散的可能,但速度却是很缓慢,其影响也不是很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是可以应对的,但由于生物入侵方式的转变和途径的增多,生物入侵已经成为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二大因素,仅次于土地利用变化。虽然人们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但与新的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威胁相比,这些进展微不足道。进行外来入侵物种的调查是防治生物入侵的基础性工作,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对此相当重视。在相当漫长的岁月里生物入侵所造成的破坏一直在生态环境可调节的范围内,但在过去的500年里,尤其是近200年来,全球入侵种的数目增加了几个数量级,如今全球几乎没有几个区域没有受到外来种(尤其是入侵种)的影响,我国也饱受生物入侵的破坏。近些年来,外来物种入侵本土而造成的生态事件,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生物入侵不仅有国家间的入侵,也存在一个国家内各区域间的生物入侵,我国生物入侵类型中,区域间的生物入侵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5个气候带,并且山脉水系交错密集,海拔落差巨大,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一方面使得物种间的天然隔离普遍存在,生态系统的差异性巨大,另一方面也使得许多物种在其他区域易于找到入侵地带。多样的生态系统使我国容易遭受入侵物种的侵害,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我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我国34个省市自治区,无一没有外来种。除极少数位于青藏高原的保护区外,几乎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外来杂草。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无论森林、农业区、水域、湿地还是草地、城市居民区等都可见到,其中以水生生态系统遭受生物入侵的情况最为严重。 二、人为引种造成生物入侵的危害

人类现在所面对的生物入侵难题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人类自己有意识引入外来种不恰当的恶果,在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里,超过一半以上的物种是由人类有意识引入造成的。其实,有意识地引入外来生物恰当的话是有一定好处的,张骞通西域时便从西域地区引入了很多新的农作物及水果,对我国的农业发展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引种是改进品种、发展生产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开放, 促进了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西部开发中的退耕还林( 还草) , 以及城市绿化, 出现了新的引种高潮。但引入外来物种时也必须慎重,可能你只是看到了它的有利方面,却忽视了它的不利方面。几乎每种有意识引入的外来物种都是因为人们看到有利之处,却忽视其不好的方面而造成的。例如,19世纪的澳洲本来是没有兔子的,后来英国人引入了24只兔子,出于狩猎目的,放生了13只,由于当地生态系统中没有兔子的天敌,以至于现在其种群已达到数亿只之巨,曾一度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空心莲子草作为牧草和饲料被引入而造成入侵;原产于委内瑞拉的风眼莲,俗称水葫芦,由于其外观美丽,被各国引入后,也造成了不小的生态危机,其滋生蔓延甚至阻塞河道,每年用于清理河道的费用就是很大的一笔投入;美洲商陆作为药用植物引进而入侵,互米花草作为环境植物被引入而实现入侵。此外,植物园逃逸、人造物种放生、动物野化等也会造成生物入侵,如圆叶牵牛等,又如1513 年,山羊被引入大西洋中部的圣赫勒拿岛之后,很快成为半野生状态,导致岛上的植物区系的完全改变和至少7种植物的灭绝;我国西沙群岛上野化的牛大量繁殖,达200头以上,它们大量啃噬植被,破坏海鸟栖息地;而野化的猫、狗等直接捕食落地的鸟类,致使岛上红脚鲣鸟、小军舰鸟种群迅速减少。这些例子都警示人们在引进新物种时必须用审慎的态度去对待,仔细衡量其利弊。 三、不同地域引种与生物入侵

(一)国际间的入侵 在我国目前发现的生物入侵事件中,大多数是跨越国界的生物入侵,而这种跨越入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的有意识引种造成的。例如20 多年前, 薇甘菊被作为护滩植物引入我国,最初引入的目的是为保护生态,但是由于对其认识不足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恶果,由于薇甘菊的产籽量非常大, 一株就有几千粒, 而且随风散播的能力比蒲公英还强, 也可以通过人畜携带传播, 此外, 它的种子有无性繁殖能力, 在温热条件下, 更是繁衍迅速. 近几年来, 薇甘菊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大肆蔓延, 对广东福田内伶仃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成了巨大威胁。水花生, 20 世纪30 年代作为猪饲料引入我国, 后逸为野生, 自生自繁, 成为南方农田、湖泊的主要害草, 严重破坏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保护沿海滩涂我国1963年从英国引进大米草. 目前它在沿海地区疯狂扩张, 覆盖面积越来越大, 使局面难于控制. 大米草与沿海滩涂本地植物争夺生长空间, 使大片红树林死亡. 大米草还破坏了近海生物的栖息环境, 影响海水交换能力, 导致水质下降并引起赤潮, 大量的沿海生物因此而窒息死亡。这一系列事例都是不恰当的引种带来的恶果,我国的引种工作必须要建立健全的体制,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综合评估通过后才能适当引进,以免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二)区域间的入侵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的原因,在过去相当长的岁月里各区域间的物种很难跨越地理障碍实现生物入侵,但近年来由于人类的有意引进,各地的生物入侵事件屡屡发生,这种形势越来越严峻。例如,在我国, 原产于南方地区的鸡矢藤 、千金子等作为园林植物被引入北京后,现已扩散为野生种群;原产于华东地区的楠竹 ,由于经济价值较高,被引入四川省西坝桫椤峡谷后,也造成入侵危害,对峡谷中的野生桫椤种群产生了严重干扰。动物方面,在我国表现最为明显的是云南高原水系的鱼类入侵问题。20世纪60年代我国东部地区的四大家鱼等被引入后,由于其适应能力强、食性广,因此很快便成为优势种群,对本地原有的生态系统构成了巨大威胁,使得许多土著鱼类逐渐灭绝或濒危灭绝;1979年太湖新银鱼的幼苗被引入云南滇池后,由于能吞食一些本土物种的卵和幼苗等,导致滇池原有物种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在我国西北水系中这样的事例也屡见不鲜,从额尔齐斯河引入的河鲈导致新疆博斯腾湖中的新疆大头鱼的灭绝;鲤鱼、鲫鱼等的引入也迫使塔里木河的特有种塔里木河裂腹鱼濒临灭绝等。 四、引种的利弊

(一)恰当引种的好处 我国是农业大国,引种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为解决植物分布的不均衡性、丰富种质资源、快速解决品种更新, 世界各国以及国内各地区都进行了广泛的引种。截止1970 年, 我国从世界各地引入的植物有267 科、837 种, 约占中国栽培植物的25%~ 33%。 在栽培中占重要地位的苹果、葡萄、番茄、甘蓝、马铃薯、悬铃木、茉莉花等都是不同时期从国外引入的。从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物种上,我们不难看出,恰当的引种是对农业和经济的发展是很有裨益的。又如,1983 年从德国引进的金叶女贞, 已成为我国东部和中北部城市绿化中的重要彩叶树种, 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绿化材料;丰花月季的引进,也为我国北方城市园林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引种工作中所造成的生物入侵,大多数是无意的、是可以避免的. 在实际工作中, 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合理引种, 就能达到引种的目的。 (二)不恰当引种的弊端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每年都要为生物入侵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美国目前每年要为生物入侵付出1 370 亿美元,印度、南非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称, 每年因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1 300 亿美元和800 亿美元。 而生物入侵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 平均每年达574 亿人民币。而造成这些恶果的原因之中,不恰当地进行外来物种的引种排在前列。而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在实际地引种工作中以科学态度严谨审视引种问题,我们是可以将这种不必要的损失降到最低的。 五、正确处理引种与生物入侵的关系 近年来生物入侵加剧,很大程度上市由于人类未能正确处理引种与生物入侵二者间的关系。之所以引种中会造成这么多的生物入侵,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在引种方面缺乏相关法规、条例对引种工作进行管理;同时也说明在入境检查上检疫部门工作不够细致;以及引种单位或引种者缺乏必要的植物学和生态学知识, 对所引植物对新的栖息地原有生态环境会造成的影响认识不够;也存在着专业人员生态安全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还有一些不可控的人为因素, 如旅游者的带入、观赏植物爱好者之间的交换和一些唯利是图的私人苗木经营者的非法引入等等,都是造成生物入侵的因素。在处理引种与生物入侵的关系上,我们需要以科学态度对待,在引种前, 对引种对象要进行申报, 有关部门要组织专家对其进行评估和预测;在引种过程中, 对引种材料进行科学而严格的检疫, 避免无意间带入有害生物;引入后, 要对引种材料先进行观测,观测引进植物当前的生态学表现、预测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只有当确定不会引发生态灾害后, 才能应用和推广。在正确处理引种与生物入侵的关系上,公民素质是一大要点,当公民责任心和素质都提高了,对引种和生物入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后,生物入侵才能从根源上被防治,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阻止生物入侵的脚步。 参考文献 1 熊红 刘永碧 植物引种与生物入侵 自然杂志 25卷6期 2 蒋文志 曹文志 冯砚艳 方婧 李颖 我国区域间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 生态学杂志 2010 3 丁晖 徐海根 强胜 孟玲 韩正敏 缪锦来 胡白石 孙红英 黄成 雷军成 乐志芳 中国生物入侵的现状与趋势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1, 27 ( 3): 35- 41 4 李晓涛 严学兵 王成章 郭玉霞 我国牧草及草坪草引种于生物入侵探讨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21( 12): 86~ 89 5 蔡岩萍 浅谈植物引种于生物入侵 宁夏农林科技 2008年第6期 6 渠烨 预防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对策 环境保护科学 2011年6月 第3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