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古老畲族风情美
畲族编织工艺是彩带和竹编. 彩带即花腰带,又称合手巾带.彩带一般长1.3米, 宽0.2米. 竹编中堪称一绝的是斗笠.斗笠上分别编织有 斗笠燕,顶四格,三层屋,云头,燕嘴,虎牙,斗笠星等 多种不同的花纹.
畲族的舞蹈-祭祀
畲族舞蹈成为宗教祭祀礼仪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民族各种重大祭典礼仪活动中留传下来。我们所能 看到的和所发现的畲族民间舞蹈几乎无不与宗教祭祀仪 式浑然一体,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相互依赖。
• 牛三旦: 小牛生下第三天,牛主要办酒宴 请本家、村邻,分麻核给全村小孩。这天 母牛要吃红糖拌米饭,喝混有鸡蛋、红糖 的黄酒。比俗今已消失。
• 草 案 :过去大多住茅铺,筑泥为墙,盖稻 草、茅草,称“草案”。分三间,中堂屋, 靠墙处摆祖宗香案;右厨房;左卧室。卧 室上部用竹为筋,抹泥巴成泥楼,称有泥 楼卧室为“土库”。现已无住草案者。
•米饭,用筷子把碗里 米饭挑一点桌上,以示年年有余,然后大 家入席共餐。在此前,不准将新收稻谷置 口中,甚至不得用嘴唇接触。开镰时,要 割几株稻头、稻秆饲牛,让牛尝新。此俗 今尚有。
• 对 歌 :节日、喜庆场合彻夜欢唱,对歌系礼仪活动组成 部分。嫁女,聘请女歌手与男方派来“赤郎”对唱,有劝 酒歌、嫁女歌、姻缘歌等。若来善歌客人,衬里和来客性 别不同之青年要来对歌。对歌前,大家要凑点钱给客人中 的歌手,主人以夜点心招待大家。对歌内容有固定的历史 歌、故事歌等,也有用于互相诘难的传统对答歌曲,更多 即兴编唱的。劳动、外出途中青年男女也对歌,随编随唱, 称‘唱山歌。,有因此相爱的。祭祖、做功德要唱歌,内 形有定例,但只唱不对。现在畲族人仍喜唱歌,但对歌在 青年中已不流行。
• 敬酒:当宴请到一定时候,新娘新郎双双 向客人敬酒二蛊。(意思一是向客人见面, 二是表示谢意)
• 同房:宴请下席后,一般待客人稍退,碗 盏收好,再由两个理事请男方父母、祖父 母站在中厅,新娘、新郎站在下边,向长 辈微笑鞠躬作辑(表示孝敬长辈),然后由理 事将新娘新郎送入洞房,关上房门,从房 边放小鞭炮到门外。
• 喝红糖茶:花轿抬进夫家,刚到门边,新娘滚进 两红鸡蛋(表示新娘从娘家嫁到夫家),然后,由 男方理事端上红糖茶给新娘喝,便唱山歌,“新 娘扮好上轿来,扛轿郎子扛过来,扛轿郎子扛到 了,花轿小心息下来。花轿小心息下来,红糖泡 茶就端来,糖茶端来新娘食,食了糖茶下轿来。 食了糖茶到厅堂,新郎扮好等拜堂,堂若拜好等 传代,蔴布袋子摊下来。蔴布袋子摊下来,代代 传到郎房内,代代传到新郎房,新娘结子千万 岁”。
• 秘 语 :对来作客的同民族陌生人,要用秘语考察;如问” 一行毛竹打几来(一根毛竹剖几片)?”来客姓蓝,就应答 “六来“.如姓雷、姓钟.就回答“五来”。来客能对答, 就待为上宾。外出者要学会秘语,并严守秘密:现在有些 老者尚懂一些秘语。
• 祖 担 :系两只竹箱,1只装本支始祖香炉、 神器,另1只装布质彩绘“祖图”1套;图 长20余米,宽0.5米,绘畲族历史连环回 20多幅。祖担为族中公有,不得私占。举 行祭祀仪式时必挂祖图。
• 同姓通婚 :贪族旧时不与异族通婚,内部 凡同姓不同支者即可通婚;现在同支者在 五代后也可结婚。男子入赘在意族不受歧 视.旧时除童养媳外,还有“童养子”。 民国时当地汉人偶有娶畲女为妻的,以女 嫁畲民则无,现时通婚已不存禁忌。
• 问口饼 :媒人去女方做媒,带去糕点两包叫“问 口饼”。女方收下一包,表示愿意考虑这门亲事; 女方到男方相亲后退回问口饼,就表示不同意这 门亲事;未将问口拼退回,就基本定局了。此俗 今存。
畲族是我国56个民 族之一,是一个具 有悠久历史、勤劳 勇敢的民族。目前, 畲族约有70万余人, 主要居住在福建、 浙江、江西、广东 等省的部分三区, 多数与汉族杂居。 福建是畲族的主要 聚居地,目前居住 的畲族人口约38万, 占有全国畲族人口 总数的55%。
阅读课本P46-P49:
想一想,畲族有哪些民间习俗和 文化艺术?
• 理事请新娘下轿:扶着新娘站在中厅, 另一个理事陪新郎到中厅,举行拜堂 仪式。 (现在形式是新娘到夫家,未进 门由理事扶着新娘坐在板凳上换上夫 家的新鞋,再进门举行拜堂。拜堂时, 男方父母亲及女方大舅均回避)
• 传代:童男童女端上蜡烛火,照新郎 新娘传代,两个理事把蔴袋铺在地上, 让新娘新郎踩上进房,几只蔴袋轮换 使用,一直慢行到床边。新娘新郎双 双站立床边,理事端上煮好的两个鸡 蛋,给新娘新郎各人吃一口(表示同吃 同住)。
• 送鞋:第二天早晨新娘给在场的客人泡上 一杯白糖茶,对夫家的父母各敬上一双新 鞋(以示新媳妇精明手巧),同时,父母亲各 以红包还礼。
• 送大舅:新郎与新娘一同到娘家回门,先 由新郎送大舅先走一步,直送到待大舅给 红包后,新郎才回家与新娘一同到娘家回 门。
• 火炉塘 :灶门前挖一长坑,叫火炉塘,供 烤火用,大家庭人口和社交需要定。天寒 时待客、吃饭、对歌都围坐火炉塘,故对 来客要待其进厨房才致礼。除夕,要将一 块烧着的大柴根埋火炉塘热灰中过夜,叫 “煮过年猪”,柴根余火不能熄。此俗今 废。
• 花边衣 :女子服装领、袖、右襟、裤管镶 花边,衣袖、裤管大而短。新娘用手镯、 项圈、耳环等银饰品,戴形似犬头帽子。 男子穿对襟衣、大管直筒裤。婚礼上腰系 新娘亲手织彩带。不论男女,都用蓝布绑 腿。现穿民族服装的已不多。
畲族有着本民族的图腾信仰,而宗教祭祀是他们精 神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宗教祭祀舞蹈就是这种精神生 活的表现之一,带有迷信色彩,起到了精神鸦片的麻痹 作用,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宗教祭祀舞蹈在历史上、文化 史上、民族史上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多功能作用。
畲族民俗
• 男不肩水,女不扶犁 畲族大多居住山区, 种植水稻、番薯为主,兼林业、茶叶、狩 猎。畲族女子无缠足的习俗,和男子一样 下田上山。但俗例男子不挑水,不种菜; 女子不扶犁不踩耙。现已无此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