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系列练习: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系列练习: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系列练习: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一、单选题 世界谷物的供给会因生产国社会状况、自然状况的变化而变动。下图为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三国小麦输出量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 A.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 B.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 C.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 D.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 2.有关图中①所代表国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 B.世界上重要油气资源出口国 C.混合农业生产较为典型 D.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城市密集 下表反映了中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四国1997—1999年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情况,分析表中数据回答3~5题。 国家 耕地总面积(千公顷)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① 176950 0.67 ② 51885 2.68 ③ 95467 0.08 ④ 297319 0.30 世界 13379680 0.24 3.表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A.澳大利亚、美国、中国、印度 B.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印度 C.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中国 D.印度、澳大利亚、中国、美国 4.①国的国土面积比③国小,但耕地面积却比③国大得多,原因是( ) A.①国河流众多,有广阔的冲积平原 B.①国受季风气候影响,干旱区面积小 C.③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小 D.③国山区面积广大,耕地比重小 5.③④两个国家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中,相同的是( ) A.热带沙漠广布,水资源短缺 B.水旱灾害频繁 C.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 读图完成6~7题。

6.甲、乙两地所在国家在自然地理特征方面相似的是( ) A.境内热带荒漠面积都比较大 B.都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上 C.都是所在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D.境内都有一条纵贯南北、流量丰富的大河 7.关于甲、乙两地所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国都是本洲的发达国家 B.乙地所在国家水稻种植业发达 C.甲地所在国家是世界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国 D.两国的经济支柱是旅游业 下图中的甲、乙两国,一个是所在大洲的第二大花卉出口国,另一个有“木材之国”的美誉,是世界著名的木材出口国。读图完成8~10题。

8.下列关于甲、乙两国自然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都是中部低、四周高 B.都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 C.甲国气候凉爽,乙国气候湿热 D.都处于板块交界附近,多地震 9.乙国大宗货物的进出口不是通过河流而是取道从布拉柴维尔通向海洋的铁路,其主要原因是( ) A.铁路运输速度快,方便大量花卉的快速出口 B.铁路运距更短,可扩大木材的出口量 C.河流下游多瀑布,不能成为出海通道 D.减少货物进出口对途经国家的影响 10.2015年,图中的“木材之国”作出了原木出口量不得超出原木产量15%的限制,其原因或目的是( ) ①延长木材产业链,扩大就业 ②国内原木短缺 ③提高原木的附加值,增加收入 ④特大洪水对原木运输造成了巨大冲击 ⑤保护森林资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义乌--德黑兰”班列是首列从中国开往中东的铁路集装箱货运班列,也是又一趟开往“一带一路”国家的丝路“直通车”。德黑兰位于伊朗高原,是伊朗的首都。下图示意德黑兰位置。读图,完成11-12题。

11.冬季德黑兰的气温高于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主要是因为( ) A.受里海对气温的调节作用 B.城市人口多,排出的废热多 C.沙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强 D.地形阻挡北方的冷空气深入 12.“义乌--德黑兰”班列可以从德黑兰向义乌载回( ) A.石油 B.毛毯 C.大米 D.柑橘 下图示意中亚通向中国的输气管线。据此完成13-15题。

13.除天然气外,我国还可从中亚进口( ) A.棉纤维、原油 B.机械设备、丝织品 C.货运车辆、钢材 D.电器、电子产品 14.图中输气管道沿线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 ) ①水田农业 ②旱作农业 ③地中海式农业 ④牧场畜牧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经济全球化得益于科技进步 ②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③经济全球化给所有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发展机会 ④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厄勒海峡地区为欧洲著名的“医药谷”,该地区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下图为厄勒海峡地区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6-18题。 16.厄勒海峡地区成为欧洲著名“医药谷”的主要条件是 A.劳动力充足 B.水运便捷 C.科研力量雄厚 D.环境优美 17.为了推进丹麦、瑞典两国厄勒海峡地区经济一体化,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加强医药产业规划与合作 B.填海造陆连成一体 C.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D.加强人口流动管控 18.贸易争端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2018年5月以来,中美两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A.简化海关进口手续 B.制定苛刻技术要求 C.增加相关环保指标 D.提高加征关税税率 下图为“美国与巴西两国城市的土地、淡水、能源产出效益图”。读下图回答19~20题。

19.两国相比( ) A.淡水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 B.淡水产出效益相等 C.能源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 D.能源产出效益相等 20.与巴西相比,形成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特点的原因可能是( ) A.国土面积大 B.城市绿地面积大 C.城市人口比重高 D.科技发展水平高 下图是“巴基斯坦地形图和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巴基斯坦的地形地势特点是( ) A.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C.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D.西部高原山地、东部平原 22.伊斯兰堡比卡拉奇降水多的原因有( ) ①夏季气温高,多对流雨 ②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③距离印度洋近,多台风雨 ④终年受低气压控制,多锋面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23.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国及其M市形态分布图。 材料二 中国与甲国2008年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1)试分析甲国与中国面临人口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简述M市城市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3)据联合国最新统计数字显示,M城市有1100万人住在贫民窟,占到该市总人口的2/3,请你分析此问题的成因。 (4)据图分析M市港口的区位因素。 24.2020年,中国和意大利迎来两国建交50周年。双方在基础建设、农业工业、环境保护等方面优先展开双边合作。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意大利自然资源总体贫乏,整体能源供给和主要工业原料3/4需要从国外进口。但意大利大理石资源却极为丰富。自20世纪以来,其天然石材的产量、出口量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首位。海洋运输是其贸易的主要方式。在中意两国最近签署的“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中,意大利“北方港口建设”成为对接的重要项目之一。 意大利经济南北差异大,北部地区经济发达。北部平原地区是粮食作物的集中产区,葡萄、油橄榄等经济作物种植遍布全国。尤其葡萄种植和酿酒技术成熟,古代希腊人把意大利叫做“葡萄酒之国”。深受自然环境之惠的意大利葡萄酒,占世界葡萄酒生产量的1/4,输出、消费量都是世界第一。 (1)意大利是全球最大的石材出口国,其中大理石及其产品的比重较大。从岩石成因分类看,判断它所属的类型,并简述这类岩石的成因及其特点。 (2)意大利是欧洲的农业强国。从气候、灌溉水源的角度,分析意大利粮食作物种植的自然条件。 (3)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意大利的葡萄酒畅销世界各地的原因。 (4)从交通运输、工业布局、市场等角度分析中意合作港口建设重点在北方的原因。

答案:1. B 2. B3. B 4. D 5. B6. A 7. C8. C 9. C 10. D11.D12.B13.A14.D15.A16.C17.A18.D19.A 20.D21.D 22.A 23. (1)相同点:两国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加大环境与经济发展压力。不同点:甲国人口自然增长快,青少年比重高,未来就业压力大;中国老龄化趋势严重,社会养老负担加剧。(2)呈条带状。影响因素:交通线路(铁路)分布和陆地轮廓。(3)M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迅速;周围大量乡村人口涌入M市,导致城市规模过度膨胀,加剧就业、居住等社会问题。(4)地处避风(深水)海湾,有很好的航行条件和停泊条件;沿岸地形平坦,有利于港口建设,周围为棉花产地,工农业发达,经济发达,有铁路与全国主要城市相连接,腹地广阔;以M市为依托,港区基础设施完善。 24.(1)变质岩。原有的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的影响,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岩石的矿物成分及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变质岩。特点:岩性致密,密度大(质地紧密);片理构造。 (2)气候条件:意大利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北部平原,地处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季,夏季热量充足,而水分不足,需要人工灌溉。灌溉水源:流经平原的河流主要支流多发源于其北面的阿尔卑斯山脉,夏季阿尔卑斯山脉的冰雪融水,通过河流系统给平原的农业带来了充沛的灌溉水源。 (3)从技术条件看,葡萄种植和酿酒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品质好;从交通运输看,海运发达,便于葡萄酒销往世界市场。 (4)交通运输:意大利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多天然的港湾与港口;北部由于阿尔卑斯山脉的阻挡,陆路交通运输不便,发展海洋运输,港口建设尤为重要;北方原有港口较多,基础较好;工业布局:意大利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都集中分布在北部,工业发展对货运的需求量更大;市场:北部经济发达,离欧洲市场更近,港口靠近欧洲市场,腹地范围更广;(而意大利南方地区山地较多,经济不发达,需求较少,同时与北方地区和欧洲市场的陆运联系不便,基础设施不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