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画笔墨

浅谈中国画笔墨

浅谈中国画笔墨
王千

中国画能够独秀于世界画坛,除了它的收敛众景、计白为黑的构图法则之外,
还有一个就是通过丰富多彩、诡谲变幻的笔墨语言表达出独有的画面效果。笔墨,
是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上的术语,亦可作为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单从技法方面来说,
“笔”是指勾勒、皴点等笔法,“墨”是指破、积、烘、染等墨法。本文认为笔墨主
要有技法和精神气韵两个层面,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是相对独立的。对于笔墨来
讲,意象是第一位的,笔墨从属于意象。笔墨是中国式的绘画语言,也是中国写
意画独特风格的命脉。无论是写意花鸟画笔墨发展的历程或是中国画家个人笔墨
的修炼过程,也都体现着笔墨精神的重要性。经过历代画家对中国画的研究,尤
其是笔墨书法化、绘画的终极境界便不再是以优秀的笔墨创造去展现逼真的造型
对象,而是以优秀的笔墨创造去抒写适意的主体精神。
笔墨是传统水墨画的主要技巧方式。它原出于对媒介材料的把握,在历史过
程中积淀为高度成熟的视觉“语言”。它具有灵活的结构性,稳定的程式性,丰富
的表现力和独特的文化符号意义。笔墨不同于“肌理”。笔墨受制于造型又超乎造
型之外,是手段亦是目的。画史上,笔墨高于并重于色彩。笔墨有高下优劣之分,
其衡量标准是有传统共识的。不同的笔墨形态、风格与不同的艺术品位和精神(人
格)品位相关联。由这种关联体现的笔墨品质被称为“格调”。它是一种价值判断,
也是对笔墨的最高要求。笔墨对于绘画者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一种表现主题
的媒材,更重要的是一种带有观念和文化指向的语言,中国画借助线、墨、色等
手段,在绘画中表现为一种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从王原祁传统文人笔墨重性情
化到现代实验水墨画家徐冰笔墨中的表现性和抽象性的呈显,笔墨随时代的发展
不断变化,从而使绘画的抽象性与具象性之间存在着"似与不似"的美学观念。“游”
是中国封建社会伦理道德、人格力量以及审美情操之间的一个中介,艺术的魅力
也全在一个“游”字上。游则动,动则灵,则有生命力,中国艺术的最本质的因素
就在于表现人的生命精神、哲学精神。正是在“游”这种美感心态和中国传统艺术
思想的渊源下,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才那么韵味无穷,那么轻松、自然、豪放。
“观万象达于心而后立象”,“游心”于笔墨,表现出来的才是画家所要塑造的艺术
形象。而笔墨之得失,亦本乎于“游”。“笔墨当随时代”,然观乎笔墨之现状,觉
得确实令现代人深思。现代中国画出新,关键在于一种全新的理解,解释和实践!
当以“游”之,游则动嘛!
新世纪水墨画坛更加开放,不管油画、水墨及其他,我们的艺术表达可以不
择手段,但关于中国画前途命运的焦点,目前集中在"笔墨"问题上。写意画通过
笔墨塑造意象形象来表现,有强烈情感诉求意向的主题,笔墨表现是写意画意象
造型的价值核心,是写意画传情达意的关键所在。写意画的笔墨表现受情感因素
的影响,情感的融注而入,突出了笔墨表现形态的典型性和表意性特征。情感的
强化可以避免因循守旧和僵化地表现对象,而力求情感的表达与笔墨表现方法的
高度统一。在山水、花鸟、人物写意画创作中,丰富的情感运用使写意画成为画
家个性化的情志襟怀的展现,并使作品呈现不同的笔墨表现特征和风格。
理解中国画笔墨化象中的意象特征可以认识中国画造型思维特征,也有助于
中国画论概念程式的认识转换,笔墨是中国画的标志语言,笔墨意识的形成源于
古典文人思想的时代观照——儒、道、释文化的意识基础,但其中潜映着独特的
“物”“我”逻辑——“以形写神”“得意忘形”。因此通过笔墨强调“神韵”表现就成为中
国画意象表现的终极目标。线条就是笔墨的形式元素。中国画的笔墨意象也即中
国绘画线条意识的形式表示和线条造型的思维显示。
龚贤在山水画皆以萧疏洒脱为尚的时风中,“扫除蹊径,独出幽异”。从传统
中广泛吸取营养,把笔墨同自然、己心有机联系起来,创造了独立千古的笔墨形
式。在人们重新审视古人笔墨的今天,龚贤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自由而具有无限创
造性的笔墨表现空间。
画家吴冠中提出“笔墨等于零”之说,引发了二十世纪末最大的水墨文化大论
辩,至今未息;他称得上一位中华民族的“孝子”,他的艺术根基是西学,他是以
“西体中用论”的世界眼光看待水墨文化中的“笔墨”;如果“笔墨等于零”的初衷是为
了水墨艺术发展而进行的呐喊,则是一剂开错了的药方,只能是画家创作中的一
种感受;当我们对吴冠中先生的“笔墨等于零”之说进行文化批判时,有必要对论
辩的自身效果进行反思,倘若以“文明多极论”的世界眼光看水墨,对于传统中国
画、现代水墨画,以及笔墨问题的研究,视野会越来越宽,探讨也会随之深入。
无论是"笔墨等于零"论,还是"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论,都各有其偏执的地
方。而对于现代中国画来说,"笔墨"的地位和价值,主要是其形式意义。通过对
"笔墨"的工具属性、技法属性、形式属性的逐层分析,给中国画"笔墨"的本质属
性以明确的定位。认清"笔墨"属性,是我们如何对待"笔墨",并进而思考中国画"
出路"的一个重要前提。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论气韵先看笔
墨,舍笔墨无以谈气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