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22卷 2月 第1期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Equipment Command&.Technology February 2O11
Vo1.22 No.1
略论军民融合型产业发展 全林远 , 邵 丹 , 辛伟刚。 (1.闰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091; 2.阚防大学研究生管理大队,北京100091 3.中央财经大学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北京100081)
摘 要 我国的军民融合型产业,是以国防科技工业在经济技术方面的优 势为核心和依托,通过军、民领域间的双向交流互动所形成的产业,是实现军民融合 式发展的基础和重要途径。从军民融合型产业的地位作用出发,分析了我国发展军 民融合型产业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从5个方面论述了军民融合型产业转 变发展方式的基本路径。
关 键 词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 E 92 文章编号 1673—0127(2011)01—0001—05 文献标识码A DO1 10.3783/j.issn.1673—0127.201 1.O1.O01
Discussion on Development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ndustry QUAN I inyuan , SHA()Dan。,XIN Weigang。 (1.Research Centre of National Defense Economics,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Beijing 100091,China; 2.Company of Postgraduate Management,National Defensc University,Beijing 100091,China; 3.Institute of Defens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 China’S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ndustry is an industry based on the defense industry’S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tage and formed by the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mili— tary and civilian sectors.It is the basement and the roa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 tion.Proceeding from the function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ndustry,the paper analyzes the a— chievement and problems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ndustry in China,and discusses the basic ways to transform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ndustry in five respects.
Key words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industry development;conversation update
我国的军民融合型产业,是以国防科技工业 在经济技术方面的优势为核心和依托,通过军民 两领域间的双向交流互动所形成的产业;主要涉 及那些所产的民品与军品之间结构、技术、工艺相 通相近的电子、机械、汽车、新材料、核能、航天、航 空、船舶等产业领域。军民融合型产业可以分为 2大类:一类是构成国防科技工业新增长点的新 兴高技术产业,多为技术优势产业。这类产业具 有军民两用的广阔前景,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显 著,对军事装备研制和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 引领作用。另一类是国防科技_丁业的支柱民品产 业,多为规模优势产业。这类产业是将军工特有 优势向民用领域转移进程中,系统集成、交叉组合 所形成的经济效益显著的产业。军民融合型产业 是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总体结构 的基础,是整个军工经济的核心和骨干。如何抓 住当前的历史机遇,实现新时期军民融合型产业 发展的新突破,把“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提高到一
收稿日期2O10 11—24 作者简介全林远,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防经济.quanlinyuan@126.COIl1. 2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I1年 个新水平,走出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已成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 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l 军民融合型产业是实现“军民结 合、寓军于民"的重要产业形态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国防建设发展 道路,是党的十七大确定的重要战略目标。站在 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建立和完善“军 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是实现 军民融合的战略重点之一,而发展军民融合型产 业,则是其有效路径之~。 第1,发展军民融合型产业,是国防科技工业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战 略举措。国防科技工业当前的中心任务是有效推 进转型升级,统筹兼顾军民之间、平战之问的资源 需求,提高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实现国防科技工 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军民融合型产 业,有利于在产业内实现军民间彼此融合、双向转 换、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能够使国防投入促进经 济效益和国防效益的双重产出。以军民融合型产 业的发展为牵引,能够使国防科技工业突破在专 业划分、时空区隔、技术差异等方面的发展限制, 不断提高军民融合水平,全面推进转型升级,实现 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2,发展军民融合型产业,是国防科技工业 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和内在发展动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 的不断发展,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彼此融合、相互 转化,高技术两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美军 发展武器装备所需的信息技术约8O 来自民用 市场【1]。军民融合型产业对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 步,特别是军民两用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牵引力。 与专门从事军品生产的军工企业相比,军民融合 型产业的市场竞争更充分,产品的更新换代更快, 充分利用其新技术开发的快节奏和商业利益的内 在驱动,可以有效促进国防科技工业的技术进步。 军民融合型产业能够推动军民之间在技术、装备、 人力、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有序交流与互动,提高 二者之间的融合度,在军民结合的基础上增强国 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国防科技工业融 入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改善国防科技工业运 行的经济技术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第3,发展军民融合型产业,是利用军事高技 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有效方式。 大力发展军民融合型产业,发挥军工企业的特有 技术和装备优势生产民用产品,有利于从军需与 民用2个方面推动技术发展,使国防科技工业的 资源和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有利于军 工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衔接,实现军工经济与 区域经济有机融合,发挥国防科技工业在国家经 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具有较 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完备的技术装备,通过发挥其 作为高技术发源地和试验田的作用,促进高技术 领域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进程,将有助于利用军 工技术进步带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对传统 产业的升级改造,更好地破解国民经济发展中的 技术瓶颈,解决原创技术不足的问题,从而增强国 民经济的整体实力乃至我国的综合国力。 第4,发展军民融合型产业,是提高国防科技 工业军民结合水平与平战转换能力的内在依托。 有利于充分利用民用领域市场驱动的快节奏和高 效率来满足军事需求,缩短武器装备研制周期、降 低研制成本;有利于增强国防科技工业的经济实 力,为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提供更雄厚的物 质基础;有利于军工生产能力的动态保持和储备 以及人才队伍的稳定,实现军工科研生产的平战 结合,避免因军品生产任务量变化造成国防科技 工业发展的波动,增强平战转换能力和战时动员 潜力;有利于现有国防投入发挥最大产出效益,对 和平时期的动态保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第5,发展军民融合型产业,是推动国防科技 工业体制机制创新的强大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大环境中,由于军民融合型产业要同时面 对军品和民品2个市场,必须比一般军工企业更 好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率先摆脱长期计 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 成为当务之急,探索、建立和完善新的运行管理体 制机制,就成为军民融合型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 首要问题。军民融合型产业改革和发展的实践, 在适应资源分配方式的转变、打破行业和部门界 限、参与社会科研生产的有序竞争、推动行业兼并 重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 验,从而成为整个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的先行 者,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2军民融合型产业在改革开放进程 中形成与发展 我国军民融合型产业的发展历程,与改革开 放以来“军转民”的几个阶段密切相关r2]。 第1期 全林远,等:略论军民融合型产业发展 3 第1阶段是无序转产的“军转民”阶段。改革 开放初期,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由于军品生产任务大幅 度减少,许多军工企业陷于停产、半停产的困境。 迫于生存压力,不少军工企业开始采取“另起炉 灶,找米下锅”的方式转产民品。由于是被动转 产,盲目性较大,缺乏长远眼光和统筹规划;大多 数产品是低档大路货,与军工企业的原有核心经 济技术优势无关,市场竞争力弱。但也正是在这 种困境中,军工企业突破了长期以来单一生产军 品的传统模式,初涉民品生产领域,军民融合型产 业的雏形开始顽强地破土而出,萌芽生长。 第2阶段是计划引导的“军转民”阶段。1983 年9月,国务院专题研究军转民问题的会议指出, 军工企业发展民品、转让技术,不是权宜之计,而 是长期方针;不仅仅是为了找饭吃,而是要为国家 经济建设大局服务。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各军工 部门依据国家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国防科 技工业的民品发展战略和各项具体计划;军工企 业开始注重挖掘和发挥自身特有的技术、装备、人 才等方面的核心优势,与军品科研生产相关度较 高的主导民品产业初具规模;军工引领、军民结合 的产业链逐步形成,军民融合型产业开始从数量 扩张为主向素质提升与规模扩大并重转变。 第3阶段是有机融合的“双向互动”阶段。依 据“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的 指导方针,军民间的交流互动在服务方向、产业结 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这一阶段,已不局限于计划推动的“军转民”的 单向扩散转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利用民品在技术进步、商业运营模式创新等方面 的优势,促进“民转军”的力度日益增强;军民间的 双向互动,已不局限于各类物质技术资源,经营管 理及运行机制方面的相互促进也成为交流互补的 重要领域;国防科技工业开始转向系统性地为国 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的发展轨道,国防建设与 经济建设共用一个经济技术基础成为军民融合发 展的基本战略导向。在产业内部军民间双向转 换、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军民融合型产 业不断成长壮大,逐步成为实现中国特色军民融 合式发展的重要产业形态。 进入新世纪以来,军民融合型产业的民品生 产以年均增长20 左右的速度向前发展,当前已 占其总产值的70 以上,由此推动整个国防科技 工业体系实现了从单一军品型向军民结合型的转 变,产业结构由以军为主向军民兼容转变。不少 企业建立了军民两用的柔性生产线,在大力发展 民品生产的同时,将军品动员潜力寓于民品生产 能力之中。军民融合型产业发展逐步实现政府主 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企业的竞争意识、效益意识 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军民融合型产业中,涌现 出了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和名牌产 品,如长征火箭、长安汽车、哈飞汽车、嘉陵摩托、 长虹电器等,有40多家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军民 融合型产业已经在一些重要产业领域占据了关键 技术制高点,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成为能够影响 市场大格局的重要力量。 我国军民融合型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_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