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预期利益
篇一:合同预期利益赔偿(很专业)
关于合同预期利益赔偿
《合同法》第113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此处“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可称之为“预期利益”。
一、预期利益的赔偿条件
适用预期利益赔偿,首先必须具备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那就是: 1、违约行为; 2、损害结果; 3、违约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4、违约方无免责事由。此外需注意:
1、合同合法有效。如果合同无效,就不可能产生违约责任,更不可能出现“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合同法》第58条对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的情形的赔偿责任做了规定。可以看出,这种情况下的损害赔偿,不应包括对预期利益的赔偿。因为合同无效,其期待的只能是一种不法利益、是不应当受到法律保护的。
2、损害由发生在合同履行阶段的违约行为所引起。我
们知道,合同责任,依次为缔约过失责任(缔约阶段)、不得擅自变更解除责任(成立未生效阶段)、预期违约责任(生效阶段)、实际违约责任(履行阶段)以及违反后合同义务的法律责任(终止阶段)。《合同法》第113条规定即处于履行阶段的责任。不可滥用可得利益赔偿规则,即发生在其它阶段的责任不能适用预期利益赔偿规则。
3、损害结果不是由受损方的先违约行为所引发。先违约的情况下,不能期待合同完全履行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的利益。
二、预期可得利益的赔偿范围
从《合同法》第113条的规定可以得知,预期利益赔偿是使受损方处于合同已被完全适当履行的状态,因而,合同被适当履行时受损方所能获得的利益便是可得利益赔偿的最高限额。首先、要确定合同如能履行时,非违约方所应该获得的利益;其次、要确定因为违约而使非违约方所处的现实利益状态,二者之间的差距即为积极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
三、预期利益的赔偿限制
1、对《合同法》第113条的但书的理解适用
《合同法》第113条的但书规定的是可得利益赔偿的可预见性(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可预见性(foresee ability)有三个要件: 一是预见的主体为违约方,而不是非违约方。二是预见的时间为合同订立之时,而不是违约之时。三是预见的内容为立约时应当预见的违约的损失,预见不到的损失,不在赔偿范围之列。在理论上,只要懂汉语,对这三个要件的
理解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但在司法实践中,人们往往会将预见的主体颠倒为非违约方,将预见的时间想当然理解为违约时,对第三个要件的误解尤其深重,往往将在订约时违约方不可能预见到的损失认定为“应当预见到”的范围。这样的结果无疑会导致可得利益赔偿规则的滥用,加重违约方的赔偿责任。
2、可得利益赔偿的其他限制
(1)损益相抵规则。损益相抵规则在罗马法中就已存在。所谓损益相抵,是指受损方基于损失发生的同一原因而获得利益时,则其应得损害赔偿额中,应扣除其所获得的利益。
(2)减轻损害规则。我国《民法通则》第114条和《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7条都有类似规定。即非违约方(受损方)有能力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而没有采取的或采取了不合理措施,那么,就损失扩大的部分不得向违约方主张赔偿。
(3)过失相抵规则。过失相抵规则,是指受损方对违
约损失的发生或扩大亦有过失时,可以减轻或免除违约方的赔偿责任。
篇二:买卖合同预期利益损害赔偿探讨
买卖合同预期利益损害赔偿探讨
[发表时间:20XX-2-13 ]山东泰山蓝天律师事务所陈宪国、乔建奎
(此论文获20XX山东律师论坛民事类二等奖)
内容摘要:买卖合同预期利益,是当事人订立合同时期待实现的财产利益;而预期利益的价值在于有了违约责任。发达国家的商事法和我国《合同法》,都以严格的违约责任制度保障当事人预期利益的实现。当事人一方违约,致使对方当事人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构成对对方当事人预期利益的损害,违约方应当向受害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处理预期利益损害赔偿纠纷,应当遵循可预见性原则,并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归责;其诉讼当事人按照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完成举证责任。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时,受害人可以选择最为有利的请求权主张权利。
主题词:合同违约预期利益赔偿探讨
一、买卖合同预期利益损害赔偿制度概述
自近代以来,买卖合同已是交易的基本形式。而交易的本质和目的,是牟求预期利益,实现财富积累的目标,故交易是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命脉,且已国际化。因此,规范
交易行为,保护交易安全和交易者的预期利益就成了世界各国的重要法律任务。
世界发达国家,例如德国、英国、美国和法国以及联合国,向来重视商事法律的制定和施行。例如现行《德国民法典》从第241条到853条设“债务关系法”,系统地制定了各种交易规则;而美国既有成文的《统一商法典》等,也有丰富的判例法;英国则有判例法;而法国则将交易纳入《法国民法典》予以调整;而联合国则有《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以下简称《销售公约》),以调整国际间的交易关系,保护着国际间交易者的利益。而研究这些法律规范不难发现,其共同特点之一,是突出贯穿着一种“没有违约责任,即没有合同拘束力”的理念,因此,其违约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相当完备,从而为当事人实现其预期交易利益提供了法律保障。例如现行《德国民法典》第252条规定:“待赔偿的损害也包括所失利益”,即“能够以极大的可能性预期得到的利益,视为所失利益”。而《法国民法典》第1149条则规定:“对债权人的应付赔偿,一般应包括债权人所受损失和丧失的可获得的利益”。而联合国的《销售公约》第25条则将预期利益称为“被剥夺了的根据合同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本文认为,不论“所失利益”、“丧失的可获得的利益”,或者“被剥夺了的根据合同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均为交易者的预期利益。为了进一步保护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