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铸电磁搅拌

连铸电磁搅拌

同时强力流动可大大加速液 心的传热而使过热度迅速消 失、两相区迅速扩大;
强力流动还可加速传质,使 凝固前沿扩散边界层减薄而 浓度梯度增大,两相区成分 过冷增加,有利于等轴晶的 发展。
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
电磁搅拌引起的熔体强烈流
初生枝晶 枝晶臂碎片
动可以打断或弯曲枝晶臂。
部分枝晶碎片将作为金属液
枝晶重熔
柱状晶发展
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
1. 电磁搅拌的机械效应
1) 可以促进壁面处结晶的形成和游离,增加晶核数量; 2) 当搅拌强度较小时(层流),树枝晶会迎着流动方向倾斜 3) 在较强的电磁搅拌作用下,钢液冲刷速度加大,凝固前沿
不光滑,强制对流流动呈紊流状态,树枝晶受到很大抑制 ;一部分不仅可以切断及熔蚀柱状晶的晶臂,形成大量的 枝晶碎片充当等轴晶的晶核,使晶粒成倍增长,从而有利 于凝固组织中晶粒的细化。另一部分在糊状区,形成灌木 丛状。
旋转钢液碰到结晶器壁或初始 凝固坯壳后,形成上下两股分 流,即二次流场;
搅拌作用越强,影响区域越大 。向上流场可到达弯月面,向 下流场可以直达结晶器出口;
影响区域大小取决于钢液的搅 拌速度。
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
电磁搅拌扩大等轴晶区示意图
电磁搅拌可通过流动金属液 对树枝晶前端的动力折断及 熔蚀作用造成大量枝晶碎片 供作晶核;
t = 0o
t =90o
t = 180o
通电线圈合成磁场的磁极分布
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旋转电磁搅拌)
液态金属旋转运动的特点要体现在对凝固界面
前沿的冲刷,这种冲刷作用影响了液态金属凝固过程的传热、
传质及最终的凝固组织。
电磁搅拌液态金属运动速度分布
机械搅拌液态金属运动速度分布
连铸应用,同时新的电磁搅拌技术不断地被开发和应用。 。。。
报告内容
引言 电磁搅拌的结构与原理 电磁搅拌的设计与要求 电磁搅拌的影响因素 结晶器电磁搅拌数值模拟 电磁搅拌与铸坯质量效果 小结
电磁搅拌器的布置方式
按安装位置:结晶器-EMS、二冷区-EMS、凝固末端-EMS
(a) M-EMS
柱状晶形成的影响因素
1)钢种(碳含量):凝固两相糊状区大小;透磁效果等 2)过热度 3)拉速 4)断面尺寸
电磁搅拌抑制柱状晶生长的作用
1)金属熔体流动的机械力,抑制柱状晶生长 2)钢液中的碎片,对柱状晶产生剪切行为 3)过热钢水使柱状晶重熔,或部分重熔而更易于破碎,
乃至被钢流卷走 4)由于过热的加速耗散,大量细小晶粒快速生长,抑制
凝固时的额外晶核;另一部
分富溶质枝晶碎片将被液流
带到远离枝晶的液穴中重熔
,更多形核基底的出现和枝
电磁力引起的紊流流动
晶碎片重熔带来的温度均匀
化将促进更多等轴晶的形成
新形核基底
,从而实现提高铸坯等轴晶 率、减少中心偏析、中心疏
松和缩孔、改善铸坯凝固组
凝固前沿电磁搅拌细化晶粒示意图 织的目的。
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
由于磁场以一定的速度(V)切割处于交变磁场之中的金 属熔体,使其内部产生感应电流(I):I= (V B)
2. 该电流与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F): F= I B 电磁力作用在金属熔体上,从而驱动金属熔体运动。
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旋转电磁搅拌)
iA(t)=Imsint iB(t)=Imsin(t -120o) iC(t)=Imsin (t + 120o)
器;奥地利进行了结晶器工频旋转电磁搅拌的工业试验。 1973年,法国SAFE厂,在方坯连铸机采用电磁搅拌技术。 1979年,法国采用新型搅拌辊,进行板坯连铸电磁搅拌。 1982年,英国人首次提出MHD在冶金中应用的明确概念。 1985年,ISIJ把MHD在冶金中的应用称为电磁冶金。 1989年,电磁冶金改称为材料电磁加工(EPM)。 1990‘s,电磁搅拌技术日趋成熟,在大、小方坯,圆坯和板坯
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旋转电磁搅拌)
电磁搅拌器的结构
凸极式
圆环形轭铁上嵌有六个凸极 铜扁线绕制(外冷) 每个凸极上套一个O形绕组 冷却不均匀且有死角; 冷却水量大;冷却 效果差;制作较简单;体积较小;成本较 低;使用寿命较短
环形式
一圈环形轭铁;铜管绕制(内冷) 12个绕组全部套在轭铁上(克兰姆绕组) 冷却均匀无死角;冷却水量小;冷却效果 好;制作较复杂;体积稍大;成本较高; 寿命较长
报告内容
引言 电磁搅拌的结构与原理 电磁搅拌的设计与要求 电磁搅拌的影响因素 结晶器电磁搅拌数值模拟 电磁搅拌与铸坯质量效果 小结
电磁连铸技术
电磁连铸技术
连铸电磁搅拌的发展历程
19世纪初,法国人Faraday从事磁流体动力学(MHD)的研究。 1922年,美国J. D. Mcneill获得了EMS控制凝固过程的专利。 1952年,德国在半工业连铸机上试验第一台二冷区电磁搅拌
两相区凝固模型固液界面前沿流动对晶体形态的影响
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
2. 电磁搅拌的热效应
1) 电磁搅拌所引起的强制流动加速了熔液的传热,而使钢液内 的过热度迅速消失,最初阶段形成的晶核能够保存下来;连 同因电磁搅拌作用形成的晶核一起被打碎、熔蚀而增殖。
1)有效作用长度长;2)电磁力矩和能效大 3)使用寿命长得多(一倍以上)
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
1.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闭合回路内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 闭合回路将产生感应电动势。
电磁搅拌器产生的交变电磁场(B),在围绕导电的金属 熔体变化时,磁场和金属液间产生相对运动,使导电回 路内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 b) S-EMS
(c) F-EMS
安装在铸机不同位置的电磁搅拌
电磁搅拌器的布置方式
电磁搅拌器的布置方式 — 组合形式
S1+S2
M+F
S+F
M+S+F
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
旋转磁场
线性行波磁场
在结晶器、二冷段区域或凝固末端施加低频电磁场,利用电磁搅 拌改善钢水凝固过程中的流动、传热和迁移过程,提高铸坯等轴 晶率比率,减轻成分偏析,消除中心疏松,以扩大生产钢种。
搅拌速度,rad/min 搅拌速度,rad/min
离液态金属中心的距离,x/mm
离液态金属中心的距离,x/mm
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
一、MEMS作用下结晶器内的流场:
1)无EMS时,由于重力作用,水口出流钢液快速向下,冲击 结晶器壁,形成上返流和向下的主流;
2)施加旋转磁场后,在以搅拌器 为中心对称的一段区域内形成 一强烈的环形流场 — 主流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