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炉熔渣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概述

高炉熔渣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概述

第11卷第5期中国水运Vol.11No.52011年5月ChinaWaterTransportMay2011

收稿日期:3

作者简介:朱文渊(

),男,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高炉熔渣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概述

朱文渊

(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1)

摘要:文中针对钢铁企业高炉渣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进行了概述。首先介绍了高炉熔渣的物性,然后概述了

目前高炉渣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接着介绍了目前国外高炉渣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新

技术,最后提出了高炉渣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工艺技术路线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炉渣;粒化;热能回收

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1)05-0107-03

一、引言

高炉渣是冶炼生铁时从高炉中排出的一种熔融状态的废

渣,其从高炉中排出的温度在1450~1650℃。2010年我国

生铁产量5.9亿吨,按平均每吨生铁产生0.35t渣来计算[1],

高炉渣产量为2.065亿吨。由于高炉熔渣温度高,产量很大,

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处理和利用,不但是对二次能源及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国内外都在对

高炉渣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进行研究。

二、高炉熔渣的物性

1.成分

高炉渣主要成分为CaO、SiO2和Al2O3,另外含有少量

的MgO、FeO和一些硫化物如CaS、MnS和FeS[2]。碱度

(CaO/SiO2)大于1的高炉渣具有基本的水泥质特性(潜

在的水硬活性),同时也可能具有一些火山灰质特性(与生石

灰反应)。

2.温度及热焓

高炉出口熔渣温度约为1450~1650℃。1500℃时,高

炉渣理论焓为1606.21kJ/kg,约合54.8kg的标准煤。

3.粘度

普通高温熔渣粘度为0.2~0.6PaS,熔化性温度为

1250~1400℃[3]。熔渣粘度随温度的降低缓慢增加,大约

1320℃时开始出现凝固相后,熔渣粘度急剧增加。成分对熔

渣粘度的影响较大。实验研究表明,刚粒化的热渣粒具有依

赖于温度的粘附力,非晶质渣粒间的不粘附温度小于950℃,

高温渣粒对被撞击表面的不粘附温度为1050~1070℃。

4.表面张力

高炉熔渣的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变化显示出明显的阶段

性,不论成分怎样,T>1390-1400℃表面张力处于一稳定的

较低水平(0.54-0.59N/m);T<1390℃,表面张力随温度

下降急剧升高。

5.比热

高炉渣的比热与温度有关,实验研究表明,温度在900K

以上时,比热与温度近似呈线性关系。

6.导热特性

高炉渣的导热特性与其状态(温度)紧密相关,在液渣状态(T>1400℃),导热系数很小,仅0.1~0.3W/(m.K),在

凝固过程中,导热系数迅速增大到2~3W/(m.K),在固化过

程中,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约为1~2W/m.K)[4]。

三、国内高炉渣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现状

目前,高炉渣主要通过水淬处理,产品作为水泥生产原料。而对于高炉渣的显热回收,国内对此仍然处在工业试验

性阶段,还没有完整的设备。

水淬处理工艺主要有INBA法、图拉法、沉渣池法和底

滤法、RASA法、螺旋法等,这些水淬工艺按其形式可以分

为两大类:

1)高炉熔渣直接水淬工艺,其处理过程是首先将高炉熔

渣渣流用高压水进行水淬,然后进行渣水输送和渣水分离;

2)高炉熔渣先机械破碎,后水淬工艺,其处理过程是将

高炉熔渣渣流首先采用机械破碎,形成运动的液滴后进行水

淬粒化,然后进行渣水分离和输送。

在实际应用中,INBA法、图拉法、沉渣池法和底滤法,

RASA法、螺旋法等水淬工艺方法采用较多。

2.存在的问题

高炉渣水淬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水耗高。水淬渣过程中水压大于0.2MPa,水渣之

比为(8~15):1,吨渣新水消耗约0.8t~1.2t。

(2)在水淬渣的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物会随蒸汽排入大气

造成大气污染,渣中的碱性元素会进入冲渣水中造成水污染。

(3)未回收显热。1t液态渣水淬时散失的热量约为

1600~1800MJ,相当于标准煤55~61kg完全燃烧后所产

生的热量。液态高炉渣的温度为1450~1500℃,从火用分

析的角度看,其余热品质非常高,极具利用价值。

(4)需干燥处理。高炉水渣含水率高达10%以上,作

为水泥原料生产时须干燥处理,仍要消耗一定的能源。

(5)对于水渣系统而言,电耗和系统维护的工作量非常

大。水冲渣系统循环水中所含大量为细颗粒对水泵和阀门等

部件的磨损和堵塞非常严重,故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导致水压

下降、电耗增加、冲渣效果变差,清除水中的微粒还需大量

资金。

2011-0-11

1981-108中国水运第11卷

四、技术进展

由于传统的水淬工艺对熔渣显热基本没有回收,干式显

热回收技术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普遍

认为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主要为风淬法、旋转杯粒化法和甲

烷-水蒸汽重整法。

1.风淬法

风淬法的工艺流程见图1。将高炉排出的1,400℃以上

的熔融炉渣导入风洞造粒部,采用3个均分渣流供渣,熔渣

由喷嘴中出来的告诉空气射流吹射粒化,喷嘴处空气流速可

调,风洞内设有分散板,使1,050℃左右的渣粒碰板落下,

下落过程中由风洞下部吹入空气冷却,渣粒约在800℃左右

排出风洞。排出的热渣粒经称量机、振动筛后,储存在热渣

粒储仓中,再通过二次流化床热交换器冷却到150℃左右排

出,风洞内的冷却速度可以保证成品渣的品质。炉渣虽然是

从高炉间歇排出,但是通过二次换热器工序的补充运行,可

以实现热回收的连续性,将风洞一级冷却塔内引出的高温空气转变成蒸汽或电力进行利用。

图1风淬法

2.旋转杯粒化熔渣显热回收技术(RCA)[5]

图2旋转杯粒化熔渣显热回收技术试验装置

典型的旋转杯粒化熔渣显热回收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实

验装置)见图2。高炉熔渣通过密封的流槽(B)进人热量回

收室(A),经流槽(B)排出,直接流人位于热量回收室中

心的旋转杯气流粒化器(C)。在旋转杯的边缘,熔渣在离心

力的剪切作用下甩出粒化,渣粒沿径向喷射,方向略微向上。

在旋转杯的周围同时引入环形空气射流,使熔渣薄膜产生不

稳定的波动,以促进熔渣的破碎。高温渣粒撞击壁面后不会

粘到容器壁上,而是直接落人初级流化床(D)内,被快速

冷却至炉渣析晶温度以下。随后,渣粒溢出到二级流化床()

内,回收更多的热量。最后,炉渣通过排渣槽(F)排出,热空气通过出口(G)排出并回收利用。小型试验说明,渣粒

能被快速冷却,渣粒平均直径约为2mm,且得到的产品中

玻璃相大于95%。

3.甲烷-水蒸汽重整技术[6]

甲烷-水蒸汽重整技术是将熔渣的余热回收与常规的化

学反应相结合,熔渣的高温余热通过以下的吸热化学反应回

收:

CH4(g)+H2O(g)→3H2(g)+CO(g)Δ

H=206KJ/mol

同样的原理,还可利用熔渣显热进行沼气制氢。发生的

化学反应时为:

CH4(g)+CO2(g)→2H2(g)+2CO(g)Δ

H=247KJ/mol

高温渣粒的余热可以给水蒸汽催化重整和烃类物质的炭

化分解提供足够的能量。不仅用高温熔渣的余热替代了原有

制氢的能耗,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将旋转杯粒化法和甲烷-水蒸汽重整反应结合的方法无

疑是一种较为优异的熔渣粒化法。其工艺流程(工业化设计

图)见图3。

图3RCA-甲烷水蒸汽重整工业化设计图

上段为RCA熔渣粒化和甲烷一水蒸汽重整,下段为渣

粒填料床。甲烷水蒸汽混合气在填料床的底部进入,经填料

床内高温渣粒的预热,通过和高温渣粒的直接接触或者通过

含镍催化剂材料的间接催化作用,混合气转化为氢和一氧化

碳,从顶部排出且收集。

五、结语

目前,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已列入我国“十二五”规划

的重点课题,高炉熔渣中所蕴含的高品位热能的回收及终产

物的资源化利用对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结合

我国钢铁生产的具体情况,采用干式粒化及热能回收技术将

是我国高炉渣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方向。根据钢铁企业

的实际情况,可将高炉熔渣粒化过程中回收热能得到的热空

气用于热风炉的助燃热空气,也可以加热水产生高品质的蒸

汽用于发电,在具有甲烷气体来源充足条件的地方,最理想

的方式是采用甲烷水蒸汽重整的方式,直接利用高炉熔渣的

热能。(下转第35页)E-

1.第5期郑建新等:橡胶坝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35

消力池水平段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基础的开挖→铺设

好反滤土工布→铺设中粗砂→铺设碎石→齿槽砌石→混凝土

垫层→铺设沥青油毛毡→钢筋网制作安装→安装模板→混凝

土浇筑→拆模→养护。

②下游消力池斜坡段混凝土施工

消力池斜坡段的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为:凿毛及清洗基

面→止水带的安装→钢筋网制作安装→安装模板→浇筑混凝

土→拆模→养护。

混凝土施工浇筑时,由低向高处施工,其他施工方法同

消力池水平段混凝土浇筑施工。

(7)坝底板抗冲蚀、抗磨部位的施工

为了防止高速水流产生空蚀,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

底板的表面平整度:

①进出口结构的混凝土表面要求光滑,与施工图纸所示

理论线的偏差不得大于3mm/1.5m;

②一般过水混凝土凹凸不能超过6ram,凸部应磨平;

③与坝袋接触的冲刷部位,混凝土表面必须高强光

滑.以减少坝袋冲刷磨损。应采取特殊措施,如将此部位的

混凝土表面浮浆清除,用水冲净晾干刷涂3~5mm的高标号

环气水泥砂浆,达到强度后,用磨光机打磨平整光滑。

4.止水及埋件施工

橡胶止水带质量必须有保证,橡胶止水的连接需要根据

图纸或产品的使用说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在埋件安装中,

我们需要安装供排水管和套管、电气管道及电缆、设备基础、

支架、吊架、坝袋锚固螺栓、垫板锚钩等固定件、接地装置

等。

5.坝袋安装

本工程坝袋安装包括1号橡胶坝25m和2号橡胶坝

28m。坝袋安装主要是将坝袋周边同定在锚同槽内。坝袋的

安装程序为:垫板和坝袋底板的清理→铺设底板垫片→水帽

安装→铺垫好止水胶条→吊送后展开坝袋→安装、固定好导

水胶管→坝袋安装就位→安装压板固定坝袋→检查验收。

6.电气设备及其埋件工程

电气埋件主要包括:电缆管及电缆,接地系统,控制屏

柜埋件。机电设备地脚螺栓和各种固定架等。

电缆敷设:在电缆敷设前,应对照图纸并结合实际情况

分析电路走向和电缆敷设位置。确定敷设方法。然后安排人员分工实施。

操作室屏、柜、箱安装:右岸泵房操作室内有水泵专用

控制柜1个,电动阀门控制屏1个,照明配电箱1个。

照明及单相设备包括:室内照明灯具、室外照明灯具、

吊扇、插座、开关等。

供排水设备、风机、电动葫芦安装,供排水设备主要有:

离心水泵及电机、油浸潜水泵,阀门和仪表,电动蝶阀等。

电气设备系统调试:当全部电气设备安装完成后,可进

行通电调试。

系统整体试运行:本项工程全部完成后,在业主和监理

工程师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排水试运行,以了解排水系统的

运行情况。

7.橡胶坝的养护措施

橡胶坝是一种柔性结构,在运行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方

案和操作规程进行,要注意坝袋内的充水(充气)压力不能

超过设计压力,以免坝袋爆破。在日常运行管理中应加强对

坝袋的维护,进行科学的运行管理。

防止坝袋磨损:找出坝袋在运行时发生磨损的条件,避

免坝袋在这些条件下运作;及时清除坝袋塌落区底板上积存

的沙石;修建隔离带。

防止坝袋老化:在坝袋的表面涂刷防老化涂层,阻碍外

界的老化因素;为保持高温季节坝袋的表面温度,应在挡水

面保持一定的溢流水深。

四、结束语

橡胶坝工程因其再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方面优势较为

明显,故现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能在不影响河道基本情

况下,起到美化环境、灌溉用水发电的作用。实践已经证明,

橡胶坝的优点很多,用途非常广泛,具有很强实践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橡胶坝工程必将更加体现出社会

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洪亮,于德才.橡胶坝工程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

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2]王刚,曹卫东.橡胶坝的设计与管理[M].北京:中国水

利水电出版社,2009.

[3]陈永贵,尹东飞,葛志霞.橡胶坝工程施工及运用管理

[J].水利科技技术,2008,(6).

(上接第108页)

参考文献

[1]于庆波,刘军祥,窦晨曦,胡贤忠.转杯法高炉渣粒化实

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0,No.8

Aug,2009.

[2]SanjayKumar,RakeshKumar,A.Bandopadhyay,T.C.Alex,

B.RaviKumar,S.K.Das,S.P.Mehrotra,Mechanical

activationofgranulatedblastfurnaceslaganditseffectonthe

propertiesandstructureofportlandslagcement[J].Cement&

,3()665

[3]李惠,钢铁冶金概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3[4]GotoKS,GudenauHW,NagataK,ContinuousCasting

PowdersintheTemperatureRange100to1550degC[J].

StahlEisen,1985,105(24):1387-1394.

[5]PickeringSJ,HayN,RoylanaeTF,etal,NewProcessfor

DryGranulationandHeatRecoveryfromMolten

Blast-furnaceSlag[J].IronmakingandSteelMaking,1985,

12(1):14-21.

[6]KasaiE,KitajimaT,AkiyamaT,RateofMethane-Steam

ReformingReactionontheSurfaceofMoltenBFSlag-for

RyfMSyU

R[]ISII,,3():336ConcreteComposites0200879-8.

.199.HeatecoverromoltenlagbsingaChemical

eactionJ.Jnternational1997710101-10

相关主题